泰山在哪个省?(泰山,五岳之首)
泰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它的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在汉族的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至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泰山以来,历代皇帝都在泰山封禅祭祀,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刻。
泰山以其壮丽的景色而闻名。它的重叠的山脉,沉重的身体,松树和巨石的对比,云和烟的变化,使它既明亮又美丽的宏伟和神奇的安静。最著名的是“泰山四绝”。
基本概述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被誉为“五岳之首”。据说泰山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创造的。所以中国人自古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天下安”之说。历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举行禅修、祭祀,历代文人墨客也喜欢在此游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
泰山山峦重叠,重重叠叠,辅以松柏、巨石和周围的烟云,形成了庄严与壮美交织的壮丽景象。灵芝、何首乌。、板栗、核桃全国闻名。分布在山上的20多座古建筑和2200多处石刻使阿泰成为世界上罕见的集历史、文化和自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泰山景区以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黄河黄金带四大景点最为著名。现在分为六个部分:宁静区、开放区、奥运区、精彩区、展示区、美丽区。游客可以乘坐以岱顶为中心的三条索道登山,也可以背起行囊亲近自然,徒步攀登。泰山是唯一得到过皇帝禅定的名山。此外,在中国有着悠久传统的佛教和道教也在这里蓬勃发展。登上山顶,千里清风送来,泰山以其独特的风光和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可谓登泰山,小天下。
地理位置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属于泰安市(地级市)。
它绵延在泰安、济南和淄博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主峰黄愚峰位于泰安市北部,东经1176′,北纬3616′。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个县。海拔:1532.7米。顶级玉皇顶-玉皇峰。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北部。泰山海拔1532.7米。
气候
垂直变化很明显。山脚平均气温1月-3℃,山顶-9℃,7月山脚26℃,山顶18℃。年降水量随高度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脚只有722.6毫米。山脚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季如玉,即冬季雾凇晶莹如玉,是重要景观之一。春天多风多尘。泰山冬季漫长,冰冻期长达150天,山顶最低气温为-27.5℃,形成雾凇雨的奇观。秋高气爽,云雨变幻,群峰如戴,林茂全飞,气象万千。
生物资源
泰山属于中国北方植物区系。由于受黄海和渤海的影响,这里雨量充沛,是干湿过渡地带。泰山共有高等植物1412种,隶属于174科645属。低等植物446种;共有维管植物133科550属1136种,其中野生植物814种,栽培植物322种。泰山植被分为森林、灌木、灌丛草甸、草甸等类型,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共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泰山古树名木源于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记》记载:“茂林满山,不知有几棵参天大树围。”现在有34个树种,占一万多棵树。它们与泰山的历史文化发展息息相关,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柏寒零陵、尹航侯丰、汤怀包子、清潭千岁、六朝遗风、一品大夫、五大抚松、希望人松、宋代银杏、百年紫藤等。,每一个都是历史的见证,风化后成为珍贵的遗产。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繁茂,水源丰富,地形复杂,为各类动物觅食和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泰山的动物主要是鲁中丘陵地区的代表类群,大部分是华北地区的可见种。据调查,泰山共有兽类25种,隶属于11科20属。鸟类有34科88属154种1亚种。爬行动物隶属于57科7属12种;两栖动物分属于3科3属6种;鱼类有45种,隶属于12个科,如鲤科、泥鳅科、鲇科和银鱼科。陆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还有许多陆地节肢动物,包括蛛形纲动物、昆虫和多足动物。大约有900种昆虫已经被确认。
矿产资源
泰山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岩盐、石膏、硫磺、蛇纹石、麦饭石、木玉、碧玉等多种矿产。在泰山及其周围地区已经发现并证实了40多种矿物。煤炭作为第一能源,储量丰富,分布在泰山周边的肥城、新汶、宁阳煤田,是山东省煤炭主产区之一。交代铁矿分布在泰山东部和南部,是山东省最大的铁矿富集区,为泰山黑色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地区,埋藏着全国规模较大的石膏、石盐和天然硫磺沉积矿床,为建立现代化工基地准备了充足的资源。国内外著名的优质建筑石材使泰山成为建材工业之乡。作为工艺品的原料,大汶口燕子石化石和张夏镇的木鱼石在全国享有盛誉。
泰山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泰山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太古宙泰山杂岩中,形成了各种建筑用石和麦饭石、长石、石英岩等变质矿物。在古生代,形成了煤、铝矾土、石灰石和其他沉积矿物。中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铁矿、铜、钴和重晶石等内生矿产。形成了石膏、石盐和天然硫等新生代沉积矿物。
历史地位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太岳。古称火山、泰山,“大”在甲骨文、金文中读作“泰”。而“泰山”就是“大山”的意思。在古代先秦文献中,“大”和“太”是常见的。《燕雅训·石砖铭》:“古人用了太多不加分的词,如大吉、大出、大士、大庙、大学等等。后人加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点,于是一分为二。”按照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也有三个声调:大、太、戴。春秋时期,由于同音异义词的引申和同义词的演变,台与台、戴与戴、戴与岳也相互变化,以至于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特殊名称相继出现。泰山最早是在《诗经》中命名的。“泰”是伟大、顺利、和平的意思。“咦。《说卦》说,“顺泰,则安”。“泰”字,本义是高大无碍,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于是就有了“稳如泰山”、“国富民安”、“泰山一毛”的说法。
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中国五大名山的统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恒山(位于湖南)、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泰山因其气势雄伟,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早在古代,泰山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的化石遗存显示了该地区早期人类的活动。泰山南部的大汶口文化和北部的龙山文化也反映了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战国时期,齐沿着泰山到黄海修建了大约500公里长的长城,这个遗址现在仍然存在。进入秦汉以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治权力的象征。泰山的实际海拔并不太高,在五岳中仅次于恒山和华山,位列第三。和全国很多山比,不能和别人比。
古人形容“泰山吞华西,压南恒,驱宋于中,告北恒为五岳之长”。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他的头变成了泰山。据《史记·列传》“天高不可及,可拜泰山,近于神明。”根据古老的传统文化,东方是万物交替、早春发生的地方,所以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天下安”之说。古代历代不断在泰山祭祀禅宗,并在泰山上建庙塑神、刻石刻。古代文人对泰山推崇备至。雄伟的泰山上有20多座古建筑和2200多处石刻。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齐鲁平原之上,东临浩瀚大海,西临源远流长的黄河,南临温、泗、淮之水。泰山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反差。所以在视觉上显得节奏感格外高,以及“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的气势。。这条山脉绵延100多公里,占地426平方公里。其宽广的地基产生一种稳定感,而其大而集中的造型则产生一种沉重感,这是一种“保持城镇繁荣而不动摇”的巨大威望。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不过是其自然特性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据六朝《亦舒纪》记载,秦汉时期,民间传说盘古(古代创造世界的神人)死后封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身朝东,化为东山,故泰山为五岳之首。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童话,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文化沉淀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好运的象征。但古代汉族先民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山奉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因此,位于东方的泰山就成了“祥瑞之山”和孕育万物的“神府”。天命所归的“天子”,视泰山为国家统一和强大的象征。为了感谢天帝的“嘱托”,还会去泰山祭神。商周时期,王上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田字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秦汉以前,72代君王都去泰山祭神。此后,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汉昭帝张、汉安帝、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清康熙、乾隆等历代皇帝先后来泰山祭拜、刻石、建功。从秦汉到明清,帝王共游泰山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神力巩固统治,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伴随着皇帝的禅意活动和壮丽的景色,历代文化名人蜂拥至泰山吟诗作赋,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石刻。如孔子的《秋凌之歌》,司马相如的《魔法书》,曹植的《飞龙》,李白的《泰山之歌》,杜甫的《望月》等诗歌,都成为中国著名的名著。任天寺的宋代壁画和灵岩寺的彩绘罗汉像是稀世珍宝。泰山的石刻和碑刻是中国书法的伟大成就,各种正宗草书,颜、刘、欧、赵各派都有完成。它是中国古代书法和石雕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22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久以前,泰山周边被人类开发,泰山南部的大汶口文化和北部的龙山文化遗存就是明证。早在5万年前就有新泰人的化石,40万年前有沂源人的化石。战国时期,沿着泰山到黄海修建了长约500公里的长城,遗址至今仍然存在。与孔子泰山活动相关的景点有孔子登陆广场、吴王圣径广场、孔子小世界、夫子庙、湛卢台、虎谷等。泰山,众神与文化的宝库,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美誉。它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宗教历史悠久,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叶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次前往泰山岱银,建立朗公寺和灵岩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上较大的寺庙有孤山玉皇庙、神宝庙和赵普庙。著名的泰山石谷,是北齐人刻下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代,灵岩寺鼎盛,唐朝宰相李继孚称泰山灵岩寺为天下“四大奇观”之一。早在战国时期,泰山岱银洞就有道士居住。秦汉以后,祠庙众多,有王牧池(王群庙)、老君堂、斗姆宫(龙泉寺)、毕夏庙、后石屋庙、元始天尊庙等。一直保存至今。其中,王牧池塘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前;毕夏寺的影响力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的发源地。王牧池道观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建成。王牧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端,古称“群鱼庵”,又名“瑶池”。三国时的之有诗《东陆》,唐代的李白有咏《王牧池饮酒》。
景点介绍
柴犬
泰山有十八套三论。从开山到龙门,是“慢十八”,再到圣贤坊,是“慢十八”,再到南天门,是“紧十八”,共计一千六百三十多级台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其侧影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眉善目,笑靥如花。以迎佛闻名。18个岩层陡峭,倾斜度为70至80度。十八泰山是泰山攀登路径中最危险的一段,有1600多级石阶,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里,两座山的悬崖被切割,陡峭的道路嵌在其中。从远处看,它们就像天门的天梯。
天堂南门
在山东泰安的泰山之巅,以前叫三天门、天门关,海拔1460米,这里的山最险要。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低凹处,双峰夹在中间,仿佛天门自开。元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张志春创建。这是一座阁楼式建筑,有一个石头拱形门道,标题是“南天门”。红墙黄琉璃瓦,金碧辉煌。门边有对联,曰:“开门三日;崇千层,俯视千奇。”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环绕泰山顶的南天门以上的区域叫岱顶风景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岱顶的海拔已经很高了。由于气压和温度的影响,这里的景观与山脚下的大相径庭,堪称奇妙。因此,人们也称岱顶为“妙区”。当你在岱顶的时候,只觉得太阳近了,云低了。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不断构筑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色相得益彰,让人感觉虚幻飘渺。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地球上。
太阳从东方升起——青春活力的展示
泰山的日出壮观而令人激动。它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初升的太阳的第一缕光撕裂黎明前的黑暗,东方的天幕逐渐由黑暗转为天空——肚皮白、肚皮红,直至耀眼的金色,喷射出千万缕阳光。最后一个火球跃出水面升起空。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熟练的魔术师,一瞬间。戴登高观历吸引了游人的目光,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歌唱。
石雕书法
历代石刻2500余件,堪称中国书法第一山!比较著名的有:秦统一封泰山立思碑。汉武帝统一了无字碑。汉霸登泰山!张寒黔北。孙夫人的牌位!唐高宗武则天把鸳鸯碑封在泰山上。唐玄宗封泰山——唐吉泰山明——大观峰碑颜真卿——大观峰(现已毁)和宋宣和碑上也有铭文。康熙-云峰题记康熙四次登泰山!龙11次登泰山,在泰山上留下了许多石刻。泰山-山石谷-金刚经墨脱石刻,西游记太阳经石刻原型遗址。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摩崖金刚经石刻!镌刻在2600平米的天然石屏上!比现存的印刷金刚经早300多年!(印刷版现藏大英博物馆!)
戴寺
岱庙,东岳庙的祖庙,中国第一庙!岱庙始建于秦汉,宋代扩建。这是泰山的皇宫。历代帝王登泰山,都是先在山脚下的岱庙举行仪式,然后再登山。门票,25元。著名的故宫寺庙建筑,就在泰安市中心,北望泰山!戴寺占地近10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一级文物数量在全国2000多家博物馆中排名第60位!
点点
位于仁安门以北,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宋代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在长方形石台上,三面用雕花栅栏围着,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屋檐依山而立,彩绘拱门,瓦顶,屋檐下八根鲜红的柱子。它们雄伟壮观,与北京故宫、曲阜大成殿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灵岩寺
泰山灵岩寺,位于泰山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它在济南以北45公里,泰安以南25公里。104国道、京福高速(有灵岩寺出口)穿境而过。灵岩寺景区内有4家高中档酒店,可同时接待500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遗产丰富。自唐代以来,它与浙江的国会寺、南京的栖霞寺、湖北的玉泉寺一起被称为“海上四大名刹”,并列其中之首。灵石寺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
赵普神庙
泰山赵普寺位于戴露凌晗峰脚下,秀峰环抱,亭阁掩映,气象雄伟。清人有“门前几流水,殿后千青峰。”鸟语溪流的歌声时断时续,山与云玲珑有致。赵普寺取“佛光普照”之意,相传始建于六朝,后历代又有扩建修缮。以寺庙大雄宝殿和莫松楼为中轴线,形成三进院落。两边有寺庙,冥想室和花园。
朱琳斯
以前有一座寺庙叫赤库林寺,也叫悬云寺,在泰山谷中,黑龙潭之上,在今天的长寿桥东北。这里景色宜人,翠竹葱茏,松柏繁茂,溪水潺潺,曲径绕寺。风景很美。有“依山的小路,沿路的清流,弯弯曲曲的羊肠,每走过一步风景都在变”的美誉。据说奇库林寺是泰山古寺,始建年代不详,自唐代以来屡兴屡废。据记载,赤库林寺名僧法海于元代元稹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于“东震齐鲁,北达幽燕,西逾赵魏,南离大和,于是随风而去。”到了明朝,韩国著名高僧满空寺庙兴盛。明末学者——钟曾这样描述赤库林寺的优美环境:“小路依山,清溪在路中间,羊肠弯弯,每走过一步,景色都在变化。到寺,竹木参天,朱颖满地,晨钟迟暮,一片荒凉。”明朝杨志学在《赤库林寺》一诗中吟诵:“此门复西,山半暖,一春暖。云时移,龙珠日翻。飞天李白的一句话,倾倒了孔融的荣誉。好归夕阳,凉风吹广元”。后来,Chikurinji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现在它以唐朝的风格在原址上重建。
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岱顶北部,直线距离6.3公里,蜿蜒小道20多公里。有一条公路与台城相连。寺东南有莲花峰、香炉峰、周明堂旧址、天井湾。信息网西是摩天岭;南方卖米棚;北面群山环抱,长城岭环抱,森林茂密,悬崖峭壁,飞流直下,人迹罕至。玉泉寺为北魏僧祎所创,晋代僧山宁重修,元代僧普所建七佛阁,屡遭复兴与废弃。古代登山家曾在山谷中发现罗汉像,命名为佛谷、佛谷。因南有鼓山,东有玉泉,故又称鼓山寺、鼓山玉泉寺,俗名佛寺。如今,遗址中有10块石碑,周围有20多棵古老的栗树。院内原圣雄殿供奉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四周壁画。初唐政治家魏徵就供奉在这座庙里。“文革”中被毁,现为玉泉寺景区立新林场驻地。
四大奇迹
泰山日出
黎明时分,游客们站在岱顶上,仰望东方。晨曦的第一缕光线由灰变黄,再由黄变橙。而天上的云空,红的紫的,都在快速变化。漫天的彩霞与地平线上浩瀚的云海融为一体,像一幅巨幅油画从天而降。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太阳轮撩起了云幕,撩起了夏的帐篷,披上了五颜六色的礼服,像一盏漂浮的宫灯。冉冉在空中升起了一会儿,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和山峰,这是一次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海云·潘宇
泰山的云雾,可谓变化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是乌云压城,地下打雷,让人灵魂动摇。游客遇到这种情况不需要失望,因为你即将看到的是云海玉盘的奇特景象:时而白云卷如浪如雪;有时乌云翻滚,像河流和海洋一样转动;有时白云如千里棉絮;有时云填谷壑,宛若一望无际的海洋,群峰似海中仙岛。站在代顶上,俯瞰下界,可以看到白云和翻滚的乌云汇成一片汹涌澎湃的“大海”,充满了乐趣和刺激。
暮辉
夕阳西下,若漫步泰山之巅,又恰好下雨,天高气爽。仰望西方天空,残云皆如峰峦,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夕阳下,一层金色的亮边镶嵌在云峰之上,时而闪耀着奇异的光彩。彩云妙不可言。如果此时出现云海,天空中所有的霞光都会倒映在“海”中,那壮丽的景色和大自然生动的意趣就更令人陶醉了。晚霞和黄河黄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使登山者充分欣赏和享受这一奇观之美,他们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旅行。应该说秋天最好,因为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其次,大雨过后,残云萦绕,天气晴朗,沙尘稀少,山清水秀。你可以四处看看,欣赏“这么多美丽的山川”之美。
黄海黄金带
新纪无尘,夕阳西下时,可以看到黄河像一条金色的丝带闪耀在泰山西北和群峰的尽头。或河水向天空反射空,造成海市蜃楼,称为“黄河金带”。它波光粼粼,银光闪闪,黄白相间,似金似银,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至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形象地描述了黄河的黄金带:“黄河如带,贯天地,接银河。”晚霞和黄河黄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使泰山的攀登者充分欣赏和享受这种奇妙的美,他们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去旅行。应该说秋天最好,因为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其次,大雨过后,残云萦绕,天气晴朗,沙尘稀少,山清水秀。你可以四处看看,欣赏“这么多美丽的山川”之美。
旅游手册
登山注意事项:原则上登山服应灵活可调,符合保暖、防护、舒适的特点。通常山地温度低于平地温度,每1000米温度下降6℃。所以登山服要特别注意它的保暖。即使在夏天,也最好穿棉质无袖衣服,以免爬山时着凉,尤其是选择夜间登泰山的游客。登山鞋:所有登山装备中最重要的装备。建议登山前选择适合自己的轻便登山鞋。这种鞋透气性高,行走舒适,鞋底摩擦力大,最适合登山。不,其实普通的带齿休闲鞋就可以了。遮阳防晒:游客登山前要涂防晒霜,最好戴遮阳伞,避免皮肤被紫外线晒伤。另外,特别建议游客登山时不要使用遮阳伞,因为风力大,空气体对流速度快,遮阳伞不实用,反而增加了登山负担。另外,徒步旅行很累,尽量少带装备,只要带钱,带相机,带手电筒,带足够的电池(晚上爬山用的)。红门口和山脚下都有登山杖,每个才几块钱,很实用。
传奇故事
品古破苍穹
盘古东岳是天下无数名山之首。为什么历代帝王众生独尊东岳泰山?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界刚形成,天地刚分开的时候,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空每天上升十英尺,大地每天增长十英尺,盘古每天增长十英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过着。经过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长得极高。他的呼吸气化成了风,他的呼吸声成了雷,他的眼睛闪烁着蓝光,那是闪电。当他高兴的时候,天空空变得晴朗和煦,当他生气的时候,天空空变得阴雨绵绵。后来盘古慢慢老去,最后死了。刹那间,巨人倒地,头化为东岳,腹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脚化为西岳,眼化为日月,发化为草木,汗化为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后人尊他为人类始祖,头成泰山。因此,泰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为五岳之首。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泰山之神,又名泰山君、五岳君,居玉清元宫第二,五岳之首。相传他是盘古王的第五代孙,掌握着人的灵魂,掌管着人间的生死,是万物的本源。从战国到汉代,泰山一直是君主实现升天目标的圣地。
碧霞元君
泰山仙女毕,俗称泰山皇后、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护众生,其灵当在九州”,“掌乐府之兵,观人间善恶”。是道教中重要的女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神之一。
至于毕夏袁俊的来历,据说他是黄帝派来的玉女。—说是华山玉女。但是——作为泰山女神,她是泰山神的女儿。
《西游记》中的泰山
西游记的故事和泰山有很深的关系。早在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就已经和泰山联系在一起了。从此以后,以《西游记》为题材的戏曲、评话中的取材,都与泰山文化无关。张宏亮、彭海写的《吴承恩与泰山》(泰安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对此有过论述。但由于其文章在泰山地方文献中未被充分利用,其论述仍有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为探索泰山《西游记》文化的起源增添一份新的证明。《西游记》第一百回,有个唐三藏莫鸿福寺松树的故事。这段奇闻源于唐代刘苏的《大唐新语》:“玄奘大师出使西域取经,在灵岩寺摸松,说‘我往西求佛,你可在西成长;当我回来的时候,我会去东方。“曾经,它的分支年年指向西方,一夜之间突然指向东方。弟子说:‘教主回来了!’水果回归。至今名为莫定松。"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始建于北魏。在唐代,它是世界“四大奇迹”之一。历史上玄奘并没有住在这座寺庙里,但“莫鼎松”的传说却把两者联系在了一起。千百年来,玄奘的故事成为灵岩寺的著名故事,屡见不鲜。清代王世贞《香祖笔记》十则记载:“唐玄奘莫丁松大师在周琦灵岩寺。取经西域,开始住长安鸿福寺,大慈恩寺,怡君玉华宫。演金属长清郡,书画,但以为佛图是卓Xi之地,却不知玄奘,故写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