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简介(苏洵,唐宋八大家)
苏洵(1009 -1066),名云,汉族,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都列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治理论,评论清晰流畅。他的文笔苍劲,他的《贾游集》代代相传。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四川眉山人。2009年4月25日(1009年5月22日)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卒于1066年4月21日(君平三年),58岁。在二十七,我开始努力学习。70岁是秀才,但也是不同才情的秀才,都失之交臂。知道了烧写的文章,有利于一家亲的学习,于是学了六经百家,一瞬间写了几千字。他和贾友带着两个儿子石、上京。欧阳修写了《论衡》、《全书》等二十二篇文章,受到士大夫的争议。宰相韩琦,朝奏,除省校书书记。周琛项城毕自长建《礼记》一书,即百卷本《太常因革礼记》。书写完了,死了。二十卷,三卷,都是《宋史传》,流传于世。
苏洵27岁努力学习。经过十几年对闭门研究,他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他的文章,如《论衡》、《权术》、《计策》等。,认为他们比得上刘向和贾谊,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朝廷官员争相传苏洵,苏洵名声大噪。宋嘉佑三年,宋仁宗叫苏洵去舍人的医院参加考试,但苏洵推说自己有病,不肯去朝廷。嘉祐五年,苏洵被任命为省学书记。与周琛襄城县(今河南)知县姚弼合写《礼记》“因革礼而太常”。书写不久,苏洵去世,朝廷追授苏洵光禄寺丞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