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在亚得里亚海的北部,有十几个美丽的岛屿像一串璀璨的珍珠点缀在蔚蓝的大海上。那是布里奥妮岛,南斯拉夫的旅游胜地。1956年7月,布里奥妮岛宁静的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因为一股不结盟运动的浪潮将从这里兴起。

众所周知,北约和华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威胁了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的安全。这些新兴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经济,需要国际合作和团结,但又不愿意介入美苏争霸斗争。在这种形势下,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地位,在自己的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万隆会议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奉行独立、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因此,一些有声望的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萌发了建立不结盟国家的想法。1956年7月18-19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布里奥尼岛的一座别墅里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就发起不结盟运动进行了磋商,向不结盟迈进。

会谈后,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支持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入军事集团,主张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经过几年的商议,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分别会见了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并主张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由于这些领导人的共同努力,1961年6月在埃及开罗召开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项标准:(1)其政策应是基于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至少应采取符合这一政策的态度;(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不应成为任何会导致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4)不应是与某大国双边同盟的参与国;⑸其国家领土不应有经其同意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1961年9月1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隆重开幕。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其中15个国家出席了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宣布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铁托声称:“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让大国认识到,世界的命运不能掌握在他们手中。”

会议结束时,与会国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宣言表示全力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指出只有铲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才能实现永久和平,并呼吁各主要国家签署全面彻底裁军条约,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宣言反对将世界分裂成集团,主张和平共处而不是冷战的政策,认为“不结盟国家应参与解决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

《宣言》还强调需要弥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北约和华约不同,不结盟运动没有总部,也没有成文的宪章。除了三年一次的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外,它还有不结盟部长级委员会、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不结盟国家联盟通讯社等机构。

不结盟运动得到了亚非拉国家的积极响应,规模不断扩大。到1997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增加到113个,包括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五分之二的人口。中国于1992年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这一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改变了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