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百战经典昆仑关战役(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之战(昆仑关之战,百战经典之战)

让我们开门见山吧。说到广西昆仑关之战,很多人张口闭口,认为国军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真相是什么?我喜欢用第一手档案来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于涉及白崇禧和广西部队的评价,广大网友众说纷纭。反正我一如既往的“不抹黑不表扬”,批评别人。

抗战后期的蒋介石与白崇禧

1939年11月,南宁不战而败。白崇禧担心日军进一步增加兵力,“北窥刘(周)、青(袁),威胁川黔,断绝我联络”。他建议重庆军委“加派兵力,以防不测”。蒋介石判断“敌人攻占南宁后,其战略必是先打通西江”,并指示白崇禧“不急速战速决,而宜慎之”。

白崇禧计算日军进攻南宁“因士气低落,缺乏重武器,火炮小,混编伪军多而尤为真实”,主张“当敌于高峰关、昆仑关进攻受挫时,应全线转移攻势,以5军主力配合机械化部队从昆仑关以东地区,一举包围歼灭北犯之敌,相机收复南宁”。

《良友画报》封面上的白崇禧

白崇禧的保定军校同学、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主任、第5军军长许也跃跃欲试:“窃登陆之敌水师深,运输困难,撤退危险。如果我军快速拦截转移,可以击退或歼灭敌人。”第5军代军长杜紧跟蒋介石:“此时我军宜集中优势兵力,配合地方,迅速反攻破敌,恢复重要国际交通。”

日军第5师团进驻南宁市,台湾省混成旅警戒、保障潭秦公路,同时修建秦县军事驻地基地,均由师长今村指挥。如今,各村都派重兵到吴勇路的高枫关和永滨路的昆仑关,以建立前进据点。桂军(简称“桂军”)未经请示,下令放弃南宁以北兵家必争之地高枫关和昆仑关。

昆仑关金茂

12月5日晚,我还不知道高峰爱和昆仑关已经沦陷。蒙在鼓里的白崇禧再次给蒋介石发电报,自信“现在攻势将转,胜券在握”。“目前,以我现有的兵力,增加第五军,步兵可能不逊于敌人;如果重型火器和机械化部队更有利,将大大优于敌人。”最后,蒋介石被它感动了:“决定在十二月十五日前开始进攻,即第五军全部加入,命令空军主力参加这次战斗,随时待命。仍由我兄弟本人统一指挥,我们将在覃钦路切断敌后联络线,歼灭南宁之敌。”

蒋介石进一步指示白崇禧:“炮兵阵地应在南宁城周围各方面,阵地必须选好。但使用火炮时,应集中于一两点,决不能分散。处于最前线的步兵冲锋队必须戴上防毒面具。每个团挑选两到三个连作为有奖励的突击部队,对他们成功的奖励和阵亡官兵的抚恤金必须特别规定。”

国军第5军装备的苏制T26轻型坦克

12月14日,桂军系统第一第31军从武鸣迂回至潭秦路以西。行军途中发现日军正在西进。判断可能是去龙州、镇南关抢劫我从国外运来的物资,以至于188师进攻谭秦路北段日军据点,131师在谭龙路上布下口袋阵地,防止日军返回。桂军的素质远不如日本军队。虽然一度占领了羊村等据点,部分破坏了道路,但在路外稍加修缮就可以通车,不会是什么大障碍。往往“怕近身肉搏,怕侧面威胁,如果几十个敌兵向我方侧翼移动,我军就撤退”。

抗战时期的广西军队

昆仑正面,5军荣誉1师成功占领653主峰,新建的22师奋力切断后方交通。20日,200师逐渐逼近昆仑关,2营6连战车被毁,6辆坦克被日军速射炮损坏。协调第四战区作战指挥的政治部长陈诚意识到昆仑关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提出了“稳扎稳打”。“今后收复南宁的关键不在邕江以北,而在邕江以南,能否下决心真正切断敌人,补充和增援”。

白崇禧下达严令:“这次对南宁市郊的进攻进展非常缓慢,但敌后交通又畅通了。很明显攻击精神不强,指挥通讯差,报道的路损不实。好像根本没有胜利。邕江以南的所有部队确实应该阻断敌人的交通,破坏道路。邕江以北的部队需要在两天内占领昆仑关唐琦以北的地区。如果战斗无效或交通未被完全破坏,官兵无论如何都将根据委员会发出的手令受到严厉惩罚。”

昆仑关战役中的第五军官兵

今天,所有的村庄都判断唐久和高峰隘的中国军队不会发动进攻,并命令中村支队大举北进。同时,他们要求迅速将正在龙州推进的济川支队调回一个旅。四面楚歌的昆仑关日军还在苦苦挣扎,三木队长准备烧军旗。一线官兵“只能在地里捡掉的耳朵充饥”,“迫击炮中队因为没有炮弹,就把枪埋在地里,用竹子砍下来做成枪。”

四川支队伊藤旅回到南宁后,一头扎进了国军的口袋阵地,几次进攻都失败了。但是131师不敢进行近身战。"敌人在夜间仍然不敢靠近包围冲锋近战."伊藤旅在飞机掩护下向南宁靠拢。白崇禧训斥韦云淞:“如果放过了撤退的敌人第二团,影响了主力兵团的决战,就要严惩副总司令!”虽然桂军后来杀了日军,但未能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占据龙州的济川支队向南宁进军。

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模拟战斗场景一角

相比之下,第5军在杀死日军首脑中村正夫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记录。可惜,陈诚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台省混成旅居然轻而易举地通过潭秦公路到达南宁,并突破了六塘和唐琦之间的阻击阵地。被掩护的步兵第21联队第2中队带着6万发机枪子弹和4万发步枪子弹到达昆仑关。

由于战事胶着,村里想亲自进攻巴塘。第21军军长安藤利吉命令防线后撤三四十公里,坚守南宁,等待广州日军转向桂南。31日晚,200师和新建的22师各进昆仑关。日军对唐久附近的441高地进行了反击,第一名誉师全部伤亡。信使、炊事员等非战斗人员全部参加,双方阵亡官兵摇摇晃晃躺在血泊中。

后来日军有序向巴塘投降,5军转到宾阳补上。白崇禧津津乐道的是“自抗日战争以来,昆仑关之战,若论至关重要的胜利,尚属首次”。5军浴血苦战,真实反映了桂南战役积极的一面。苏联军事顾问加洛诺夫评价“中国官兵英勇作战,表现出高度战斗力,决心杀敌取得战果”。但国军在昆仑关投入的重武器就不用说了,超过了抗战中期的任何一场战役,结果只是局部的“惨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