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的危害(手机辐射真的有害健康吗?)
现如今,如果问你每天随身必备的物品有哪些?“手机”在大多数人的回答中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6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85%。根据工信部2014年对移动电话用户的统计,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移动电话通信用户已达12.35亿户,占当时全国人口的90.8%。
的确,手机早已超越了通讯工具的范畴。看新闻、视频、微博、微信、收发邮件、购物、支付……各种手机应用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7.1亿,手机网民6.56亿,每周26.5小时,7.1亿网民平均每天3.8小时。
四通八达的数字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干扰。英国电信监管机构Ofcom对2025名成年人和500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48%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他们忽视了家务,47%的人表示他们错过了睡觉时间或第二天醒来后太累了,31%的人错过了与朋友和家人共度的时光,22%的人在会见朋友或家人时迟到。
现在手机与人密不可分,手机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吗?虽然手机辐射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害还是无害尚无定论,但国内外科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刻也没有放松。
手机辐射有害健康,或可能导致不孕不育、脑瘤甚至癌症。
1.或者神经胶质瘤,这是一种2B致癌物。打电话时,手机离头部最近,因此手机对大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手机辐射会削弱手机天线附近大脑区域的葡萄糖代谢。脑内葡萄糖代谢的降低,说明脑内局部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是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
2011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增加人类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世卫组织专家也将手机列为2B类致癌物,其致癌风险与吸入汽车尾气、DDT、铅、福尔马林相当。
2.影响深度睡眠,容易造成过度疲劳。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和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前使用手机的人比普通人进入深度睡眠的时间更长,深度睡眠的持续时间也更短,从而影响人体夜间的自我恢复功能。负责这项研究的Bengert Janez教授认为,辐射可能会激活大脑的压力机制,“使人更加警觉和专注,从而减少睡意”。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果。对1656名比利时青少年进行了近一年的观察,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睡觉后仍然使用手机。研究表明,每周睡前使用一次手机的青少年,以及使用频率更高的青少年,感觉自己“很累”的次数分别是不使用手机的青少年的3倍和5倍。
3.会降低免疫力。为了研究手机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些医学研究人员将接收器放在怀孕小鼠的耳朵里,完全模拟人类的通话状态。将32只体重平衡的孕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不接受手机电磁辐射(对照组),另外三组分别接受低、中、高强度手机辐射(实验组)。实验组在21天内每天接受三次辐射。孕鼠正常分娩后,测定孕鼠和新生鼠24小时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结论是手机电磁辐射确实有损伤。
4.导致不孕,或胎儿畸形或早产。手机辐射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特别严重,尤其是对孕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早产。《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精子数量可以减少多达30%。医学专家指出,如果手机经常挂在人体腰部或放在裤兜里,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会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能力。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小鼠暴露在手机微波辐射下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精子和卵子长期暴露在手机微波辐射下也可能产生DNA病变。
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不影响健康。
2014年2月14日,英国一家研究机构对31个研究项目进行的为期11年的研究表明,虽然手机会产生辐射,但手机辐射不会影响健康。也没有证据表明孕妇暴露在基站的辐射环境中会增加孩子患白血病的风险。报道称,目前尚未发现手机和手机发射塔辐射的电磁波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包括儿童高发的白血病。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支持了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网技术不会致癌或危害健康的结论。
报告还显示,手机辐射是非电离辐射,热效应很小,完全没有化学键断裂的危险,与X射线带来的电离辐射有本质区别。
早在2011年,这个项目支持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住在手机信号站附近不会增加儿童患脑瘤或神经瘤的风险。2014年,另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住在高压电线附近不会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英国牛津大学调查了16500名患癌症的儿童。经过数据分析,证实住在电线附近不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虽然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手机安全带来了“正能量”,但由于这个项目的研究团队是由英国政府和电信公司资助的,所以很多人怀疑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此外,该项目主席大卫·高戈(David Kogo)表示,这项研究并不否认移动设备对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的可能性,但这种影响可能太小而无法观察到,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手机的安全性仍然心存疑虑。
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倪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的辐射值会随着与基站的距离、不同方向、不同环境而变化。周边基站密度高的时候,手机很容易搜索到信号,所以辐射值不高。但当周围基站较少,距离较远时,手机会自动增强与基站的联系,辐射值会增大。
手机靠近身体时辐射比远离身体时高。把电话靠近耳朵。手机开机瞬间,电磁辐射达到4伏/米左右(电磁辐射的强度单位)。手机距离身体半米时,电磁辐射值降至0.5伏/米。
另外,越“憋屈”的环境,辐射越大。韩国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发布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地铁或电梯里打手机不仅会带来噪音,当事人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也比平时高6 ~ 15倍。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工程师谢认为,手机的大规模使用只是十几年的事情,手机对健康的影响是“慢性”的,可能需要更多年的积累才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这种影响微不足道,根本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无论如何,手机厂商、医学研究者和普通手机消费者都有必要对其危害性提高警惕。
手机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科学使用可以防患于未然。
为了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谢提出了一些防护对策:
1.使用耳机。与直接将手机贴近耳朵相比,耳机可以显著降低SAR值。因为耳机输出的是音频信号,和射频信号是分离的,所以耳机线周围不存在共振的可能。
2.连接手机时,尽量让手机远离头部。因为在拨号或听到铃声接电话时手机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此时辐射功率最大。
3.尽量不要连续用同一个耳朵听。用两只耳朵轮流听,可以把耳朵获得的热量散掉,这样辐射就不会累积到伤害的程度。
4.信号强的时候用手机。因为手机信号越弱,发射功率越高,才能保证通话质量,而此时电磁辐射越大。
5.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上。手机在待机状态下,仍然与基站保持联系,也有辐射,尤其是发送信号时,辐射峰值会更大,所以晚上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上。同样,把待机状态的手机挂在腰间或胸前也是不合适的。
6.特殊人群慎用手机。比如癫痫患者使用手机时,由于大脑周围电磁场增强,可能诱发癫痫;有心脏监护仪的患者使用手机时,手机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心电图记录;白内障患者使用手机时,眼球晶状体温度可能升高,出现水肿,加重病情。孕产妇频繁使用手机,胎儿容易受到影响,还可能导致产妇内分泌失调,影响泌乳。
7.不要用“山寨手机”。很多“山寨手机”不测试SAR值,也没有入网许可证,其危害可想而知。
8.饮食也可以防辐射。因为一些绿色蔬菜可以杀灭细菌,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等。你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例如,辣椒、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和动物肝脏等。,以调节人体的电磁场紊乱。绿茶中含有较多能提高机体造血功能的脂多糖,喝绿茶还能有效抵抗电磁辐射。
9.适当放下手机,试试“数码排毒”。由于沉迷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和工作,并阻碍他们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数百万英国人正在尝试“数字解毒”,即远离所有电子设备一段时间,以将自己从虚幻的数字世界中解放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