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十三陵的来历(十三陵简介)

十三陵简介(十三陵的由来)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以北10公里处,是国内外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从公元1409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十三陵的修建经历了200多年,从未间断。陵墓占地40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山势如拱、屏,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在南方,蚂蚱山和老虎山在左右,像天然的门户。有人曾形容他们是守护墓地的“青龙”和“白虎”。陵区的大宫门就建在这两座山之间。宫门里面是一个宽大的脸盆。温榆河西北风,峰下翠柏,朱墙上黄瓦依稀可见。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区现在挤满了中外游客。

明十三陵的位置没有马上确定。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到1644年明朝摧毁200多年,更换了16个皇帝,始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1年。晚年,他对皇权的衰落忧心忡忡。他怀疑他周围的文武大臣。他以各种借口杀死了许多著名的父亲和将军,并先后在各地分封他的儿子为王,使贾珠家族得以代代相传。

朱元璋准备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朱标却比他老子早了一步。朱元璋死后,皇帝的曾孙朱允炆继承了王位。小皇帝一登基,就觉得各位叔侄势力太大,管不了,于是在大臣们的策划下采取措施减少诸侯。当夏凡到达燕王朱迪时,矛盾立即激化。为了掩人耳目,朱迪以“京南”的名义发兵南下,与他的皇帝文健打了三年仗,终于在1403年攻入首都南京。当时皇宫着火了,他的皇帝也随着那场大火消失了。

朱迪祥

朱迪在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把他的名字改为永乐。因为他镇守北平多年,深知北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决定迁都。永乐四年(1406年),朱迪招募工匠和民夫百万,开始建京,为迁都做准备。永乐五年,徐皇后驾崩,没有在南京立陵,而是派礼部部长赵毅、江西术士廖等人进京寻找“吉土”。

为皇室选陵不是一般的举动。自古以来,封建帝王都自命不凡,特别注重葬地的选择。他们把祠堂和陵墓视为国家的代表和山川的象征。因此,在命令朝中一、二等官员寻找“吉土”时,对地理、风水有很深认识的人也必须参与。陵墓选定后,要把图贴给皇帝。只有在皇帝参观陵墓后才能最终决定。

朱迪派来的那帮人跑了两年才找到几个满意的地方。首选是口外的涂家营,但因为皇帝姓朱,而且“朱”和“猪”谐音,所以猪家进了涂家营,被宰了,不能用。然后在昌平西南的阳山脚下,这个地方挺好的。猪和羊可以和平相处,但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谷”,作为狼的邻居太危险了。我也选了京西的“严家台”,但是“颜佳”和“颜佳”谐音,不吉利。北京西边的潭柘寺风景不错,但是在大山深处,地方狭窄,不利于后人发展,一直没有当选。永乐七年(1409年),朱迪亲自考察了今陵区,这是江西术士廖等人选定的。山中有广大的厅堂,若山势封闭,中间水土深厚,是绝佳之地。再加上术士们的夸张神化,这一带就是龙尾,山中有气池,有龙,有虎,有蛇有龟,有星辰,有日月,有各种神灵。这一次,高兴极了,他立即下令在陵区划出80英里作为禁区。当然,选择这里的建陵,不仅仅是风景优美,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群山如屏,易守难攻。一旦驻军守卫,不仅可以守卫陵墓,还有助于保卫首都。这一年,从天寿山脚下修建长陵,到崇祯在天妃墓下葬,这个陵区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也就是俗称的十三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