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2009年年度总结(2009年个人总结)

2009年个人总结(2009年度总结)

致股东的信:

这封信出来的有点晚,主要是我之前没有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之所以称之为“好”,是因为它能培养我的大局感,这是我在中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我希望我能保持这个好习惯,前提是我长寿。

或许,频繁发表类似文章的标榜和效仿有些过分,但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坦白说,我不是一个很自觉的人,就像有时候我会假装拿起书,假装做一些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虚荣心不全是坏事,就像兴趣广泛不一定是好事(分散精力)。对于我这种生锈的机器来说,虚荣心是很好的润滑剂。

我承认,我是从零开始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时间也短,所以一直处于一种诚惶诚恐的状态,尤其是进入9组,虽然受益匪浅,但是这种感觉迅速扩大。正如我在1组尊敬的一位同学所说,大家进组都是来当老师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自己没有资格当学徒了。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也有同感。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基本上只想和大蓝筹在一起,让我觉得踏实了一点。

特别感谢我唯一的股东(母亲)。虽然她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我们的想法,但事实上,她勇敢地甚至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支持我这个初学者。因为大股东身份的特殊性,这其实巧妙的实现了利益捆绑,极大的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我自由发挥的时间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

虽然我侥幸躲过了08年的股灾,但是我没有抓住这么难得的机会,这让我很难过。从长远来看,20%的回报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企及的,但如果和去年市场的巨大涨幅相比,我得到的回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可见战胜市场并不容易。但我必须指出,而不是为自己辩护,作为一个门外汉,有必要一开始就保守一点。毕竟我们共同追求的不是一年或短期的利益,即使我们真的很难过没能抓住打折促销这样难得的机会。当然,今年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从9月中旬第二次注资到年底,尽管经历了长期的横盘行情,我们的业绩仍然超过了市场。

关于理论学习:在学习之前,我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人们常说10个人炒股,一个人赚两个人,七个人亏,所以即使我的学习达到了中等水平,也摆脱不了出局的命运,所以我意识到如果只是跟着大众走,就会吃亏,换句话说,大众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我是那种一开始就自发相信价值投资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明天什么时候会下雨一样,我认为股价的短期走势是不可预测的。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但是,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并不是主流。我感到孤独,不被理解。我需要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所以我来到了价值投资集团。在价值群,我交了很多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推荐的《股市真实规则》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关于创新:不可否认,由于经验不足,起初我对创新持否定态度。毫无疑问,这不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而且从国外成熟市场的规律来看,上市首日暴跌并不少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国内“股民”甚至已经习惯了新股首日暴涨的反常现象:可见其中存在套利机会。老葛也承认,无风险或风险极低的套利也属于投资,不能教条化书本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收入确实可观。打新牛市,熊市播种,已经成为我们普通投资者的常态。

关于货币基金:出于对风险的厌恶和对债券的无知,我的主要保值方式是在有新的收益之前买入大量的货币基金。虽然货基在流动性和收益上略好于通知存款甚至短期定期存款,但与可怕的通胀预期相比,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在下半年逐渐放弃了这个投资产品。

关于WISCO的股票:我很惭愧地说,我必须假装是一个价值投资,我得到的第一桶金实际上来自一个错误的投机行为。虽然买入的理由很合理,但由于一个意外的认购权证空,我在短时间内收益翻了近一倍。当然,我不认为这样的好运气能持续多久。如果你在路上捡到一百块钱,你没有理由每天低着头关注脚下的情况。

关于中信证券:当初买中信的原因是无知。每个行业都有天花板。在经历了一次性能爆炸之后,你不可能指望它在短时间内再次爆炸。事后证明,我在这家公司的收入就跟捡烟头一样。

关于交行:说实话,当时买交行只是出于对李赤的盲目崇拜。回过头来看,在那个环境下,其实买什么银行股都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交行给我的利润真的微不足道。

关于招行:优秀的东西总有优秀的理由,但优秀的东西价格不会便宜。当然,我并不是说两倍PB的民生就一定比三个PB的招行差。因为不便宜,所以决定了我的交易不能让我受益多少。

关于格力电器:这是一笔虎头蛇尾的交易。如果公司的质量和进货价格还是比较让我满意的话,卖的理由就很差了。如果我只把短期的涨幅作为卖出的头号理由,那只能说明我的浅薄和对理念的无知。

关于指数基金:买50ETF的理由不尽如人意,也证明了我的懒惰和研究不足。寻找价值抑郁的结果是长期处于抑郁状态。

关于长江电力:如果你不能完全了解一家公司,那就一分钟都不要拥有它的股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收购价低于公司发行价,但过程平淡乏味。我不讨厌枯燥的过程,但我对业务本身不感兴趣。

关于李赤:李赤老师这一年来的言行“让我失望”、“不如丹彬”,这是我这一年来对他看法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和他的书把我引向了价值投资的大门,但现在,我很难从他的博客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好像他带我去了天堂,转身离开,说“你放心,我不会走的。”我知道,做私募是有压力的,但如果是浮躁和功利浇灌的“时间的玫瑰”,最终也不会开花。

关于未来:关于未来,我只是希望延续这个总结的好习惯。我不会宣布任何激动人心的宏伟目标。像25%或20%复利增长的计划只能给自己贴上无知的标签。从长远来看,我不认为我能获得20%的收益,这是我力所不及的,但我不打算删除我网名上的后缀(它的1.20),因为它能让我警醒,就像伯克希尔成为巴菲特失败交易的永恒后缀一样。当然,这样的比较太放肆了。我唯一的目标就是每年完成这样的总结,这自然意味着我还“活着”。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将继续无知。这不是礼貌,而是自知之明。不过不用担心,我不会因为以上事实而刻意放松。同时也很庆幸有这么一个懂行的股东。我觉得我喜欢这份工作,感觉轻松愉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