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信息(布达拉宫介绍)
波塔拉宫(藏语:,藏语拼音:bo da la,Willy: Po Tala),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伟建筑,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也是西藏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城堡建筑群。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建筑重叠,殿堂雄伟,是西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保),是中国古建筑的国粹,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景观图案。
主楼分为白宫和红宫。宫殿高200多米,外13层,内9层。布达拉宫前面是布达拉宫广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最初是由吐蕃王朝的赞普逊·藏干布为了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修建的。1645年(清顺治二年),布达拉宫被清王朝护法、格鲁派摄政王索南群培修复后,成为达赖喇嘛冬宫的住所,也是举行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的地方,也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佛塔的地方。旧时代是西藏以大臣衙门为统治中心。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来到这里。1961年3月,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将其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布达拉宫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公元17世纪固始可汗和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色宫殿,是清朝和忽必烈汗(忽必烈王朝)的属国,以及达赖喇嘛死后修建的红色宫殿。“此后历届达赖喇嘛相继扩建,最后布达拉宫成为今天的规模。”在过去,它是西藏的统治中心,设有部长办公室。吐蕃王朝: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西藏国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了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在红山上建起三座九层千宫,取名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有三重围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宫之间有一座银铜桥。布达拉宫东门外,松赞干布有一个赛马场。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时,布达拉宫大部分毁于战火。
公元631年(西藏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修建。当时,嘉善有999座宫殿和1000间练功房,遭到雷击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布达拉宫金顶群吐蕃王朝灭亡后,大部分古代宫殿、城堡毁于战火。再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规模日渐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进行管理。今天的布达拉宫只有当时的王法洞和帕巴拉康。和田汗国时期:明朝末年,作为清朝藩属国的和田汗国(1637-1641年统治青海,1642-1717年进一步统治西藏)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护法王固始可汗帮助格鲁派摄政王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喇嘛及其师父四世班禅建立了格鲁派政府或分政府,他们组成了四大巨头,其中固始可汗和索南群培被称为天上的日月。
1645年(藏历鸡年),固始汗(当时的青藏高原最高统治者)和格鲁派摄政王索南群培是巩固当时的青藏高原王国和硕特汗王国的政府
1990年(藏历铁马年),第一秘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佛塔,扩建“红宫”。该工程完成于693年(藏水鸡年)。后来,历代达赖喇嘛建造了五个金屋顶和一些附属建筑。尤其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殿建成后,就成了今天布达拉宫的大小。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大部分古代宫殿毁于战火,布达拉宫于1645年重建。历代达赖喇嘛建筑: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陆续增建,布达拉宫才有后来的规模。此后达赖喇嘛陆续扩建,布达拉宫才有了今天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布达拉宫同时也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我提到它,我自然会想到西藏。
在人们心中,这座凝聚着西藏劳动人民智慧、见证着中国与西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以其辉煌雄伟的姿态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藏族的象征。690年,在迪巴桑·郏捷措的主持下,五世达赖喇嘛塔的红殿于1693年修缮完成。达赖喇嘛扩张后。300多年来,布达拉宫收集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壁画2500多平方米,佛塔近千座,雕像数万尊,唐卡数万张。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书。历史上表现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送给达赖喇嘛的金书、金印、玉玺,以及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珐琅、玉器、织锦锻器和工艺品。这些文物色彩丰富,题材丰富。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殿是布达拉宫的最新建筑。它始于1933年,历时三年完成。此外,还有明师殿、普贤追随殿、戒铜殿、时轮殿、释迦牟尼能仁殿、释迦牟尼百姓殿、华师殿、菩提道济殿、知明殿、世袭殿等殿堂。环境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连。宫墙高6米,底部宽4.4米,顶部宽2.8米。它由夯土制成,砖石外包。城墙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东南西北角各有一座角楼。所有被城墙包围的区域都属于布达拉宫。宫墙山前叫“锡拉丘兹”。
此外,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法庭辅助设施也位于此。宫墙的后部称为“卡琳”,主要是以龙王潭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一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曾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喇嘛在湖中央建了一个三层八角琉璃亭,里面有龙王的雕像,因此得名龙王潭风景名胜区。红山的右边是王耀山,山上有一所建于17世纪的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座“达嘎路公基宫碑”,是吐蕃赞帕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嘎路龚宇唐光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打长安而立。在宫墙周围,新建了许多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的肃穆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在白宫周围,有夏静阙、杰布阙、御景阙、马丹阙等坚固严谨的圆形城堡建筑,是五世达赖时期以早期宫殿城堡形式重建的。布达拉宫整体结构海拔3700米(旅游要防止内源性缺氧),总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117米。总共有13层,包括宫殿、宝塔殿、佛寺、祈祷殿、寺院和庭院。布达拉宫有13层,高110米,从山脚到山顶。从东边的白宫开始,中间的红宫(佛殿和历代的布达拉宫)外观为13层,高110米,从山脚一直到山顶。它由东边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间的红宫(佛教寺庙和历代达赖喇嘛佛塔的大殿)组成。红宫前有一面白色高耸的墙,为晒佛台,佛教节日里用来悬挂大型佛挂毯。布达拉宫整体上是由石头和木头构成的。宫殿外墙厚2 ~ 5米,地基直接埋在岩层中。墙壁全部由花岗岩制成,高达数十米。每隔一定距离,中间浇铁汁加固,提高墙体抗震能力,牢固稳定。屋顶、窗檐为木结构,飞檐外挑,角斜,铜瓦鎏金,鎏金经书、花瓶、蝎鱼、金翅作脊饰。闪亮的屋顶是斜山和爨尖的风格,具有汉代的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壁用镀金铜饰装饰,图像都是佛器八宝,带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
柱子和横梁的仿制品上满是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刻。内部走廊交错,厅堂杂乱,空变幻莫测。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建筑重叠,雄伟坚固的花岗岩墙壁,蓬松的白马草墙领,金碧辉煌的屋顶,巨大的镀金花瓶,建筑和装饰效果极强的红椽,相映成趣,与红、白、黄形成鲜明对比。白宫大楼白宫有七层高。白宫因其白色外墙而得名。布达拉宫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王法洞。公元9世纪,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而被毁,只剩下王法洞。据说松赞干布在洞内为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人尺尊公主等人做了一尊雕像。
顶楼是“日光厅”,达赖喇嘛的卧室。大厅的屋顶有一部分是敞开的,阳光可以进入,然后晚上用防水油布覆盖,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为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月索朗烈吉)为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为后抄。两个大厅的布局相似。这里等级森严,只允许高级僧侣和俗官进入。大厅包括朝觐厅、厅、自习室和卧室,陈设豪华。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大楼等。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大厅(措钦公馆),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大厅。它占地717平方米,长27.8米,宽25.8米。它配有一个宝座,上面挂着同治皇帝写的“镇Xi绥江”的牌匾。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坐床仪式、亲政仪式等都在这里举行。在白宫外面,有一条曲折的斜坡通往山上。东侧半山腰,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叫德阳府,是看戏和举办户外活动的地方。广场南北两侧有僧官学校。白宫与红宫下面的扎夏相连。扎夏,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的住所,最多时有25000多名僧人。
它的外墙都是白色的,所以通常被认为是白宫的一部分。红宫建筑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外墙是红色的。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历代达赖喇嘛的佛塔大殿修建了许多祈祷殿和佛寺,从而与白宫融为一体。红宫的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佛塔殿。有五个大厅,分别是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三。每个大厅都有相同的形状,但不同的规模。红宫最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其中,最大的五世达赖喇嘛塔(藏林寺)有三层楼高,由十六根粗大的柱子支撑着。五世达赖塔放在中间,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塔在两边。
五世达赖喇嘛的大殿西殿(措钦禄,又名四喜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大殿,高6米多,面积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永琏楚帝”的牌匾,下面放着达赖喇嘛的宝座。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壁画698幅,大部分与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有关。红宫西面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格来登),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的最新建筑。其规模堪比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大殿。除宝塔外,还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银像和由20万颗珍珠和珊瑚珠制成的法器“曼扎”。
据传,红宫中的王法殿(曲节哲布)和贤殿(帕巴拉康)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王法大厅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其下是马布里山的顶峰。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闭关处,现在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和大臣们的雕像。贤者殿供奉松赞干布佛,是檀香自然形成的观音菩萨像。红宫的屋顶平台上覆盖着各种灵塔殿的金色屋顶,这些屋顶都是单檐歇山顶式的,木斗拱支撑着外檐,并覆盖着镀金的铜瓦。顶部有一大两小三座宝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屋顶外围的女墙是用深紫色的灌木做成的,上面装饰着各种金饰。墙顶有巨大的镀金宝库和红色的经幡,体现了浓郁的藏式风格。红宫的其他宫殿也很重要。三杰荣殿(萨松朗杰)是红宫的最高殿堂,有大量的经文和清朝皇帝的画像。
坛城寺(Lolacon)有三个巨大的铜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明持寺(仁增拉康)供奉密宗马宁教创始人莲花生及其化身。世界殿(中热拉康)提供释迦牟尼十二岁的金像和五世达赖喇嘛的银像,十世达赖喇嘛的佛塔也在此殿。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佛塔殿和各种佛教寺庙,有八座佛塔,用于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的法身,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最大。
Xi集全大殿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大殿,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大殿,占地725平方米,内壁绘有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北京看清朝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有名的。在大厅内,达赖喇嘛的宝座上方,高高悬挂着乾隆皇帝的御书“永琏皇帝”的牌匾。王法洞(曲吉珠普)等建筑是吐蕃时期留下的最早的布达拉宫建筑,有极其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鲁东赞等塑像。圣三杰寺是红宫最高的大殿。目前有清乾隆皇帝的画和十三世达赖喇嘛花一万多两银子铸造的十一面观音像。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殿是布达拉宫的最新建筑。它始于1933年,历时三年完成。此外还有大师殿、菩提道济殿、翔通殿、世袭殿等殿堂。附属于布达拉宫的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扎仓、僧官学堂、僧舍、东西院、山下的老雪城、马迹康、舍巴利耶空、佛经院、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花园的龙王潭风景名胜区等。东院(德阳下):是白宫正门前的一个平坦广阔的平台。占地1500多平方米,西为白宫主楼,东为僧院,南北为住房。白宫玄关:此玄关有一扇通往白宫的大门,四壁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墙上有五世达赖喇嘛宣布桑杰嘉措为晚年第一任(统治者)的公告。有轮回图,曼陀罗图,民俗图等。在东墙。
有东沉默大会堂(Cuoqing司夏西平措):是白宫的主厅,也是白宫最大的大厅,面积717平方米,内部有34根柱子。北面有一个宝座,上面悬挂着同治皇帝的御书《真Xi隋江》的扁额。大厅的墙上挂满了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床坐等重要庆典都在这里举行。西日光厅:此厅为早期生活宫殿,位于白宫顶层。由妙福地宫、福足宫、福足宫、寝宫、护法殿组成。东日光厅:此厅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晚年扩建的客厅,位于白宫顶层。它由西祖光明宫、顾雍福德宫、法堂、长寿尊圣宫和寝宫组成。弥勒佛庙(康强):弥勒佛的雕像是由主提供的。
有三尊寿星、仙女顿珠卓玛等。大厅内还有其他佛像和佛塔,第八世达赖喇嘛的宝座位于西侧。金顶区:金顶区位于布达拉宫的最高点。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佛殿的镀金屋顶,有七个镀金屋顶,上面有许多镀金装饰。在金顶区周围,仍然有一些佛经和经幡等装饰品。郯城寺(鲁郎康):寺中心是桑王堆坝郯城,东是德缺郯城,西是吉杰郯城。桑王堆巴(精修)、德缺(乐圣)和吉杰(大卫德)都是密宗神。大殿四周有彩绘墙壁,多为著名佛寺和教史。圣三杰寺(萨松朗杰):有一块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今日皇帝万岁,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上方是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周围有金刚和宗喀巴的雕像。殿内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幅声像。这是红宫里一座重要的佛寺,一些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长寿乐基殿(其德姬旦):此殿内设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宝座,沿墙龛内供奉着数千尊长生不老的佛像。大厅里还有2000多尊佛像,如“埃格泽尔迪”和宗喀巴雕像。十三世达赖喇嘛佛塔大厅: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佛塔高12.97米,佛塔表面镶嵌有上万颗宝石,用优质黄金包裹,可谓是人间瑰宝。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器具和祭祀用的器皿。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雕像前,展示了一座由20万颗珍珠制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三层的墙壁都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生平的传记壁画。大师殿(喇嘛拉康):殿内主要供奉著名藏族大师的雕像。佛龛里有上千尊吐蕃王朝的赞巴和圣贤雕像,以及数百座佛塔。
七世达赖喇嘛的佛塔大厅:七世达赖喇嘛的佛塔供奉在大厅的中央。这里仍然有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雕像,以及神龛和书架。圣观音堂(pagbalha Kang):堂门上方悬挂着清朝皇帝的御书“福田郭淼”的匾额。大殿正中,松赞干布供奉的檀香木观音像是布达拉宫的稀世珍宝,还有合金六面阎罗王等多尊珍贵佛像和佛塔。八世达赖喇嘛佛塔殿:殿内主要供奉八世达赖喇嘛塑像及其佛塔,佛塔前有八宝、八吉祥、七政治宝。九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主要有九世达赖喇嘛灵塔、九世达赖喇嘛隆多嘉措和宗喀巴的塑像,以及书架。时轮庙(Duikuolakang):庙中央有一座青铜镀金的时轮坛城,周围有100多尊时轮雕像和日历人物。释迦牟尼殿(土王拉康):主要呈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塑像,两侧排列着八位弟子的塑像。大厅里有七世达赖喇嘛的宝座和手写的《甘珠尔经典》。
仙人佛堂(才巴拉康):九尊仙人佛、一尊白度母像和一尊绿度母像供奉在大殿中间的佛座上。大厅四周都是壁画。王法洞(曲吉珠普):这是一座7世纪范晔时期的建筑。被藏传佛教移民尊为王法的松赞干布当年就在这里修行。里面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雕像,还有吐蕃王朝的大臣们,如嘎东赞(鲁东赞)和据说是吐蕃创始人的吞米桑布扎。早期仍有珍贵的壁画。普贤后续殿(贡桑吉珠康):殿正中佛座供奉青铜镀金佛释迦牟尼,左右两侧为观音和五世达赖喇嘛像。青铜殿(利玛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均为黄铜(合金)制作,释迦牟尼、无量光造像约3000尊,其中明宣德、永乐年间大陆制作的造像可达数百尊。
红宫第二纲:通称画纲。回族侧面四周墙壁上绘有布达拉宫建造历史、红宫落成典礼、佛教活动等壁画。有Xi吉泉殿(措庆奴西平措):布达拉宫最大的大殿,面积725平方米,殿内有44根柱子。西端有一个宝座,上面挂着清朝乾隆皇帝御书“永琏楚帝”的匾额。大厅周围绘有壁画,面积280平方米。其中,清朝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和史料。殿内木梁、檩条上有木刻空佛像和各种动物、图案。菩提道济寺(朗仁拉康):寺内以供奉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为主,还供奉格鲁派、嘎当派名人铜像。菩提道济寺(朗仁拉康):寺内以供奉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为主,还供奉格鲁派及本教派知名人士的铜像。持明寺(仁增拉康):莲心像主要是为藏传佛教马宁派的创始人用银制作的。东侧有8尊莲心传承人雕像,西侧有8尊莲心蜕变雕像。寺内至今仍有八座银铸佛塔,书架上存放着第一任桑杰嘉措所刻的《甘珠尔经》。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大殿(色东康):大殿高3层,有16根柱子。大厅中央供奉五世达赖喇嘛的宝塔高12.6米。宝塔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宝塔表面镶嵌着数以万计的珠宝。大厅里还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的佛塔,以及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八座银塔。世袭殿(崇热拉康):殿中间是释迦牟尼金像和五世达赖喇嘛银像并列,右侧是一至四世达赖喇嘛的雕像等。西侧是药师巴如来的雕像。
毗邻西墙的是十一世达赖喇嘛朱克嘉措的雕像和他的佛塔。藏文《丹珠尔经》存放在东、北墙的书架上。艺术特色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国粹。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成千上万座藏传佛教寺庙和宫殿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典范。整个布达拉宫是建筑艺术和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铁证。伟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布达拉宫曾是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它与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历代达赖喇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红山是西藏首府拉萨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当地藏传佛教人士的心目中,这里就像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所以藏语称为布达拉(普陀)。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就建在这座山上,蜿蜒至山顶。现存布达拉宫的设计、布局、材料、工艺和装饰都保存了自7世纪建宫以来大规模扩建和重建的历史状态,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布达拉宫的建筑成就和它的建筑一样令人瞩目。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由白宫和红宫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各种建筑组成。
虽然许多建筑建于历代不同时期,但在其宫殿建筑中巧妙地利用了山地地形,使整个宫殿和寺庙建筑看起来非常宏伟,布局非常和谐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世界土木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宫殿重重叠叠,迂回曲折,与群山有机融合,这是布达拉宫最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它的主楼有13层,从山脚到山顶。整个建筑主要由东边的白宫、中间的红宫(历代达赖喇嘛的佛殿和坛殿)和西边的白僧房组成。红宫前还有一面白墙为晒佛台,是佛教节日每天悬挂大佛像的地方。布达拉宫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的香客和游客前往。
一般从山下的无字石碑出发,经过蜿蜒曲折的石板铺成的坡道,到达有四幅巨型大金刚壁画的东门,从这里通过4米厚的宫墙隧道进入正殿。布达拉宫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其金属冶炼、壁画、彩画、木雕等方面世界闻名。其各部分的装饰设计、装饰风格、装饰(雕塑、壁画、彩画等。)艺术都体现了以藏族为主的汉、蒙、满等民族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水准。布达拉宫不仅在整体建筑艺术上有创造性的突破,在建筑装饰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西北郊约两公里外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藏传佛教信众心中,这座山就像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所以藏语叫布达拉(普陀)。
布达拉宫,重叠蜿蜒,与群山融为一体,巍峨壮观。宫殿墙壁红白相间,屋顶金碧辉煌,艺术感极强,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蜿蜒曲折,与群山融为一体,巍峨壮观。宫殿的墙壁红白相间,顶部金碧辉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的标志,是西藏人民伟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是雪城高原上独特的人类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石木交错建筑和宫殿本身的文化内涵都是独一无二的。统一花岗岩墙面;木屋顶和窗檐的设计;所有的铜瓦镀金装饰,以及由经文、花瓶、摩羯座的鱼和金翅鸟制成的装饰品,所有这些完美地配合,使整个宫殿看起来富丽堂皇。正殿的壁画也算是布达拉宫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座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馆的画廊里,不仅有藏传佛教发展历史的记录,还有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还有西藏的古建筑图像和大量佛像金刚等。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西北部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殿城堡建筑群,是西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国王松赞干布为嫁入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所建。布达拉宫是一座有999座房屋的宫殿,建在海拔3700多米的拉萨红山上。宫殿城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宫殿主体建筑共13层,高119米,全部为石木结构。五宫鎏金铜瓦,金碧辉煌,是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寺。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遗物;08封书信,2500多卷经书;尤其是用金字写的甘珠尔和天竺的贝叶经;以及乾隆皇帝为选拔明清以来西藏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而赠送的各种金书、玉书、金印、金班巴瓶等。布达拉宫还有八座尖塔。最大的是为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的,花费了3721公斤黄金和数万颗宝石。尖塔覆盖着黄金,镶嵌着许多珠宝。在尖塔里,安放着历代达赖喇嘛的遗体。还有藏族工匠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皿、镶嵌珠宝的器具、用品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布达拉宫还藏有大量书籍,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法,各种学科(十种知识)应有尽有。这些文物对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中,绘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壁画、唐卡(卷轴画)和其他装饰画上。布达拉宫的大殿、厅堂、走廊的墙壁上都绘有壁画。仅西厅二楼就有698幅壁画。材料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教故事等。,以及民俗、体育、建筑等。,其中一些显示在单个画面中,一些在水平滚动中链接在一起。
“唐卡”,藏语音译,是一种最富有藏族特色的绘画。它用彩色缎子裱起来,画在丝绸、布或纸上。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和教义为主,也涉及藏族天文历法、藏医藏药等。布达拉宫有近万件唐卡,最大的可达数十米。布达拉宫的雕塑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的佛教艺术技法,宫内珍藏了大量珍品。有泥塑、木雕、石雕,而金、银、铜、铁等金属雕像数量最多,作品造型精美,高的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厘米。宫内还有大量具有浓郁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手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帐幔等绣缎织物。宫内有大量佛教造像、壁画、典籍等文物。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珍品布达拉宫珍宝馆展出宫廷文物约200件,包括印章、印文、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乐器等。布达拉宫珍宝馆观看了14世纪制作的“八瓣莲花赫瓦吉拉坛城像”。
2009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珍宝馆为三层建筑,位于布达拉宫前脚的雪城,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珍宝馆展览将分为“历史海勾”和“宫藏珍宝”两部分八个单元,共约200套文物和照片。珍宝馆展出的文物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法律法规、藏文珍本典籍和深藏的珍贵文物。18日,记者走进已经完成文物布局的珍宝馆,看到陈列着许多珍贵文物,如9世纪的《贝叶经》、12世纪的白釉暗海螺钿碗、14世纪制作的八瓣莲花巨型沃金刚铜像、17世纪的桃形玛瑙杯、17世纪的甘龙御笔佛塔唐卡、18世纪的鼻烟壶等。历史文物宫中有大量的文物和珍宝,各种唐卡(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银、玉、木雕、泥塑佛像数万尊。此外,还有达赖喇嘛的宝塔,明清皇帝的赦免和印章,各界赠送的印章,礼物,匾额和卷轴,宫殿中的书籍,仪器和个人用品等。
其中,甘珠儿、金汁丹珠儿(均为藏语大藏经)、贝叶经、时轮竹书、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帝赐金书金印等,都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藏有历代达赖喇嘛遗骸的佛塔。从第五世到第十三世,除了被逐出教会的六世,其余八世都修建了豪华的佛塔。
这些尖塔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它们都是由一个塔顶、一个塔瓶和一个塔座组成。塔顶一般为十三级台阶,顶端镶嵌日月火轮。瓶子里装着遗体,分为两个房间。外面有一个佛龛,供几千尊观音造像,里面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放着达赖的灵柩,桌子上放着达赖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具。所有宣礼塔金皮包裹,镶嵌宝玉,金碧辉煌。五世达赖喇嘛的宝塔高14.85米。当时建造它花费了104万两白银、11.2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和宝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宝塔也是14米高,用了19000金。还有,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里有一颗比大象大脑大拇指还大的珍珠。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佛塔、雕像、壁画、唐卡、经书和经典,以及金书、玉书、金印、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品,展示了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300多年来,布达拉宫收集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壁画2500多平方米,佛塔近千座,造像数万尊,唐卡(卷轴画)数万幅;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书。历史上表现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送给达赖喇嘛的金书、金印、玉玺,以及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珐琅、玉器、织锦、工艺品等。这些文物色彩丰富,题材丰富。金印金册:历史上,清朝中央政府对世界各地的达赖喇嘛进行封号,并赠予金印金册。公元1652年,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为世界佛教之都达赖喇嘛印】,印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
封十一世达赖金书:清道光皇帝赠给十一世达赖的金书,长2.3厘米,宽9.9厘米,厚0.2厘米,可以通读。中间用满文、汉文、藏文、蒙文四种文字镌刻【封印十一世达赖金典】。贝叶经:西藏只有少数寺院有几部贝叶经,是布达拉宫的一部分。维德金刚雕塑:青铜镀金八瓣莲花维德金刚雕塑。《大藏经》:这本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其中的《大般若经》是18世纪清乾隆皇帝赠给七世达赖喇嘛的,扉页上有四大天王等彩绘图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