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习俗(你知道二月二所有的习俗和禁忌吗?)
今天是2020年2月24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为“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传统民间节日。那你知道二月二的由来吗?这一天除了理发还有哪些习俗和禁忌?今天我们聊聊吧。
1.二月二日的由来
二月二起源于时期的头赋。傅“重农养桑”,每年二月二,“皇母送饭,王驾家耕”,照顾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和于霞都效法前王。在周武王,这一传统做法不仅得到遵循,而且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得到实施。二月初二,举行大典,文武百官皆耕一亩三分。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春耕节”和“农事节”。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是因为2月2日左右,蛇、蚯蚓等。结束了冬眠,开始了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帝王的象征,是吉祥之物,是风雨之主,而“二月二”又是龙要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意思是万物生长,昂着头,昂着头。因此,自古以来,人们也将二月二日视为辞旧迎新、带来好运的日子。
2.“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
①剃须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刺上天的日子。人们认为,在这个中刮一天胡子,会使人交好运,福星高照。儿童理发,被称为剃“快乐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理发对成年人来说,意味着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吉兆和好运。所以民间谚语说“二月二刮水龙头,一年四季精神好”。每天,每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祭祀社稷
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爷生日”又叫“社日节”。社交日分为春季社交日和秋季社交日。在古代,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万物是土生土长的,土地神是被广泛崇拜的神之一。人们认为地主管理谷物的生长和当地的和平,许多地方的人们在2月2日要崇拜土地神。
③吃龙食。
2月2日也有一定的饮食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法”,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大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叫“龙麟”,吃面叫“龙须肉”,吃馄饨叫“龙眼”,吃饺子叫“龙耳”,把面和馄饨一起煮叫“龙珠”,吃葱油饼叫“撕龙皮”。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炒糖豆,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
④放飞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沿江部分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很多人用芦苇或玉米秆做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的小油碗,等到晚上,放在河里或海湾里点燃,为龙照亮道路。这种娱乐同时传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⑤粮仓围栏
农历二月初二的早上,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主妇们从她们的锅灶下掏出一筐柴火和剩下的草木灰,用小铲子铲一些草木灰,人们用手走着在地上画圈。仓库周围的圈有大有小,三圈到五圈不等,单圈不是双圈。谷仓用栅栏围起来后,家里的粮食被虔诚地摆放在谷仓中间,并有意地撒在谷仓周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
3.关于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关于二月二,中国民间有不少谚语,比如“二月二,煎年糕,要小心慢火,不要烧老人的胡子。”再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而“二月二,龙抬头,皇帝耕地大臣赶牛;宫里的皇后来送饭,当时的大臣把种子扔了。春夏农耕领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其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曰:“二月二日,雨过天晴,草萌一时生。“轻衫、良马、春来少年,一线跨金头。”
4.二月二,龙抬头,忌讳。
禁忌一:女人结婚后,不要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习俗,新婚的小媳妇要在正月前后过完年后在婆家伺候公婆和丈夫。正月十六过后,她可以暂时回娘家住,作为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末,过了正月就得回家。因为2月2号以后就是民间春耕了,要下地干活。
禁忌二:不允许女性在父母家分娩;
女性生孩子一定要见血,产后会排出一些恶露,这在以前被认为是一件很脏的事情。当女人回娘家生孩子时,她会把“坏运气”带回家。二月二,龙抬头,带来好运回家,与之矛盾,所以不允许女人在娘家生孩子。
禁忌三:不要动针线,不要用剪刀;
戴上水龙头。女人在二月的第二天不能做针线活。据说这一天龙会抬头看世界,用针会刺到龙的眼睛。女人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要打着灯笼看房梁,念“二月二,看房梁,蝎子无处藏身”。
禁忌四:避免说“吃醋”,改为“禁忌”;
在我国中原各省的方言中,因为“忌妒”被视为“嫉妒”的意思,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因为节日本身就是喜庆的,当时的人们怕小心眼,影响吉祥,所以称之为“忌妒”醋,忌妒就是嫉妒的意思。
禁忌:二月二不吃面条。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禁止吃面条,说吃面条就是吃龙须肉,这让龙王很生气,那年就会发生洪水。粥不能喝,饭不能吃。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是龙的儿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阎捉了龙发龙”。龙之握,意为雷霆震人。有些地方避免洗衣服,怕伤到龙皮。婺城地区太阳升起前切忌出门,否则会“踢坏囤尖”,毁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天里,有很多关于疫情的好消息,但警报还没有解除。不宜举办舞龙、祭社、郊游。我们不妨许个愿,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