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哪里(佛教的起源和佛教的传播路线)
佛教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何欣
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都是曾经的佛教圣地。
一个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河文明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地区形成。
公元前5世纪左右,佛陀诞生于尼泊尔古城卡皮拉那加拉,这座古城毗邻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克什米尔高原。
必须指出的是,古代尼泊尔从来不属于南亚和印度。
历史上有两个印度,一个是印度河印度,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尼泊尔包括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的中国古代史书和佛经称之为“天竺”、“身毒”,因印度河而得名。
一个是南亚印度,主要在印度高原的恒河平原下游。这里在古代没有统一的国家,被佛经称为婆罗门地区。英国人入侵并控制南亚后,整个南亚和西南亚被统称为“印度”,所以南亚印度的名称来自英国人,而非来自古代。1947年印巴独立后,真正的古印度即印度河流域成为现在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而不是古印度的婆罗门南亚则被称为“印度”。现代学者不辩其误,导致历史误读的错误很多。
佛教起源于古代尼泊尔,但古代尼泊尔与南亚和印度没有历史上的隶属关系,而古代尼泊尔与印度河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过去流传的所有佛教起源于南亚和印度的故事都是假话。
2
《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梵天神也写在佛经中,即达摩王国、叶佳米罗王国、失蜜国。巴基斯坦这个古国在克什米尔高原的西南方,古代属于印度,当时的尼泊尔属于它。
克什米尔高原位于南亚西北部,东与中国接壤,西与巴基斯坦接壤,南与印度接壤,北与阿富汗接壤。根据佛经记载,此地在古代属于克什米尔国。
其实“克什米尔”是梵文“克什米尔米洛”的音译。克什米尔的地形包括高原、山脉和山谷。位于克什米尔高原,巴中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卡梅洛古国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是印度河上游、克什米尔高原和山谷地区的重要古国。著名的犍陀罗国在其西南部。
佛教造像和造塔艺术起源于克什米尔米洛,大量存在于犍陀罗地区。其造型艺术具有生动逼真的鲜明风格,被称为堪舆艺术风格。
根据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的理论,克什米尔-犍陀罗的艺术风格来自欧洲和希腊,在亚历山大时代传到了克什米尔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这种说法纯属主观臆测,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所谓的亚历山大远征和帝国也只是虚构的神话和虚构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克什米尔犍陀罗的佛教造型艺术是印度河地区的本土古代艺术,后来传播到西方和北方,影响了叙利亚和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文艺复兴后,它影响了意大利的造型艺术和中国北方的佛教艺术。
克什米尔人文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址众多。
中国的这个地方,汉代叫奎滨,魏晋南北朝叫克什米尔米洛,隋唐叫加比试验。佛经上说,堪达摩城邦是克什米尔米洛的诸侯国。
【注:根据坚陀罗文所著佛经《本生经》记载,坚陀罗文在古代曾是卡斯米拉的藩属国。】
三
佛教起源于尼泊尔。佛陀生前主要在离他家乡不远的社尾市讲话。他身后的佛教从尼泊尔向西传播到克什米尔。
据佛经记载,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派僧人到克什米尔传教,以感化当地蛮族,使其免于罪恶。后来,夜叉班禅鬼的妻子和500名弟子相继皈依佛门。当时,克什米尔王国有8万佛教僧侣和10万僧侣。
公元2世纪,阿富汗贵双帝国(月士人建立)国王卡内舍加,召集500名高僧编撰《大普波萨论》,将佛经刻在铜模上,封在石函中,并建宝塔藏起来。
【1931年,释迦牟尼出生地吉尔吉特发现一批佛教梵文文字,字体与中亚和中国新疆发现的相同。】
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是佛教的圣地。佛经上说当时有一个药叉神,他守护着佛米罗,阻止了外道人偷走藏在宝塔里的佛经。如果有人想学佛,他们会来佛塔接受他们的遗产。
秦汉时期,许多西域各国,即今天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包括岳氏、安息、康居等地的高僧纷纷来华翻译经书、传教。
四
事实上,中国的佛教不是来自南亚和印度,而是来自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通过西域(新疆)向东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从克什米尔传入新疆玉田,随后沿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向东传播。
据佛经记载,金代高僧佛祖土城在东来中国之前,曾去克什米尔(克什米尔米洛)学佛。鸠摩罗什,一位著名的大师,也去克什米尔学习佛教,学习般若经,学习小乘经典。
南北朝时期,从克什米尔米洛来华译经的著名高僧有僧伽提婆、僧伽释迦牟尼、佛陀耶舍、丘那巴玛、佛陀多罗等。在我们国家,去克什米尔求法的有智萌、法勇、智妍等几十人,或者是找佛龛,或者是学禅,或者是求经。
虽然喀什米尔王国以大乘教法闻名,但在5世纪初,许多中国典籍都是由此而来,属于大乘等部。可见当时克什米尔也在传播大乘教。
7世纪末,许多克什米尔的萨满来到中国翻译经典。例如,唐高宗时代的佛波利、菩萨摩诃罗(日照)等人都是克什米尔米洛人,他们在中国翻译大乘经典。
8世纪,唐僧玄奘从新疆进入印度河地区,从犍陀罗来到克什米尔米洛,在此停留四年,研究大乘和大乘。据他交代,当时当地有300多座寺庙,有很多灵塔里的雕像。
九世纪后,米沙在遭受灾难后前往克什米尔求教。
12世纪和3世纪后,伊斯兰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尔。之后,流传了1500年的佛教遭遇了佛法终结,逐渐消失。
【附录1】佛教在中土的传播
公元1世纪至10世纪,来自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佛教僧侣携带大量佛经、法律学和学说的梵文贝叶手稿到中亚、中国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等地区)和中原地区。这些地方的佛教徒带回来无数梵文贝叶经。
特别是公元11至12世纪,佛教僧侣因外教侵略,带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梵文经卷,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避难,定居下来,从事佛经和传教。
因此,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保存的梵文佛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南亚的古印度没有佛教传播。
自19世纪以来,在中亚、新疆、西藏、尼泊尔和日本发现了梵文书写的佛经。尤其是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
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发现的佛经手稿年代相对较早,大约在公元4世纪至6世纪,尽管其中大多数只是零碎的。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东西年代相对较晚,大约是公元10至12世纪,但大部分都比较完整,不完整的不多。同时,其中有许多是佛教文学的重要佛经、法律、理论、故事和赞美诗。
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佛教梵文手稿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附录2】尼泊尔发现梵文佛经
19世纪初,一位名叫霍顿·霍奇森(Houghton Hodgson)的英国殖民者从英国来到尼泊尔这个古老的山地国家。
从1819年到1843年,他在尼泊尔担任助理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邮政局长和法官。
哈德森20多年来一直在尼泊尔寻找和收集尼泊尔人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并秘密运走。在他发现和窃取的尼泊尔历史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用梵文写了一部佛教经典。
根据已知的数量,何德孙从尼泊尔运来的梵文佛经有381捆、200多种,分别存放在英国、法国、印度的以下学术团体:
1.印度孟加拉亚洲协会;八十五捆;
2.伦敦皇家亚洲协会:85捆;
3.前印度办公图书馆:三十捆;
4.牛津大学图书馆:七捆;
动词 (verb的缩写)SocieteAsia-tique: 174捆。
何德勋窃取的尼泊尔佛教梵文手稿被运到印度和欧洲后,立即轰动了整个资产阶级梵文学术圈,因为这是第一次发现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之好的佛教梵文手稿。
欧洲梵文学者编纂目录,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
关于目录,首先是E.B.Cowell和Eggling两位教授为亚洲皇家学会收藏的尼泊尔佛教梵文写了一本书。
其次,1881年,为什么英国的W.W.Hunter博士从尼泊尔窃取了所有佛教梵文手稿的总目录;
1882年,印度的Rajendralala Mitra博士为孟加拉亚洲协会收藏的尼泊尔佛教梵文书籍编了一个目录。
最后,在这本目录中,作者根据以下几项对每本书写的书进行了详细说明:书名、页码、行数(每页)、赞数(全书的)、字体、颜色、估计年代、纸质版还是月桂叶版、是否既有长行又有重复赞、语言是否正确(即是否符合梵文语法)、是否有汉藏翻译。此外,还有对每本书内容的简要介绍,以及书的序言和后记的原文摘录。
至于校刊,在20世纪80-30年代的50年间,印度和欧洲的梵文学者,尤其是欧洲的梵文学者,基本上完成了这些手稿中重要的儒家经典校刊,以及他们对校刊的翻译和研究。以下是梵文学者熟悉的这些重要儒家经典的校刊:
解释阿菲达莫科萨-维科哈亚的理论。(彼得格勒佛教系列,第10卷)
般若波罗蜜多(第一届般若波罗蜜多经)Ad-hyardhasatik-prajpramit或PRAJP-ramit-naya。[洛伊曼学校]
AvaDNA-Sataka。[施派尔学校,1907年]
大乘庄延保王经Avaloktyevara-Guna-Kranda-Vyha。[萨提亚-VRTA·萨姆萨拉尼学校]
般若波罗蜜多(第四届般若波罗蜜多经)As-Tasahasrik-Prajpramit。[Rajendralalamitra学校]
菩提经(寂天菩萨制)【注二】菩提-ca-ryvatra。[1890年,P .米纳耶夫学校]
菩萨菩萨愿赞普陀罗-车-普拉尼德-那。[1902年,K.Watanade学校]
天堂类比满静Divyvadna-ml。(没有中文翻译)[[考威尔和尼尔校对]
法名数已过法身。[k . Ka-撒哈拉学校]
Zhi Darani途经jnolk-dhran。(彼得斯堡大学出版)
出世论(即菩萨出世论)JTAKA-ml。[KEM学校]
大乘佛教进入兰卡威。[南条文雄学派]
方广达庄严地走过了拉利塔维斯·斯塔拉。[伊尔曼学校]
重大事件Mhavastu。(无中文翻译)[[M.E.Senart学校]
大乘庄严经大乘。[1909年,西尔万·路易威登学校]
自圆其说一滴稀(法学老师作,无中译本)NY-Yabin Duk。[第一版,P .彼得森学派,印度佛教系列,1889年。第二版,K.Stch-erbatsky学校,彼得格勒佛教系列]
《妙法莲经》中的《萨达摩-彭达里卡》
关于大乘菩萨的研究。[本德尔学校]
Sata-Sahasrik-Prajpramit。[1902年PratpaCandraghosa学校]
金光明最好的王者SUV arna-prabhsottama-rja-stra。[方泉·肖静]
。
阿弥陀佛经(阿弥陀佛经)Sukhwat-Vyha。[马默勒和南条文雄学校,1880年]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注3】Sukhwat-Vyba。[马克斯·穆勒和南条文雄学校,1883年]
孙陀里与南陀(南陀出家佛教集第37号)Saundarananda-Kvya。[H.P .沙斯特里学派,印度佛教丛书,1910年]
Suvikrntavikrmi-Pariprceh。[金赛普·图埃奇,1923年]
只有30赞Trimsik-Vijapti-Krik。[西尔万·勒维学校]
只有20节知识的经文。[西尔万·勒维学校]
维纳耶经。(无中译本)[[C .本德尔学派]
以上是尼泊尔手稿的重要部分,还有一些并非不重要的手稿尚未在校刊上发表。示例:
悲经卡鲁纳-彭达里卡。
经由马赫沙拉-普拉马尔-迪尼守卫大千大地。
论中华雅玛卡-沃尔蒂的中文翻译。[.【注4】(月称菩萨制造)
至于达拉尼、散文故事等次要作品,没有校刊的作品更多。
哈德森从尼泊尔窃取了大量梵文佛经,自然引起了尼泊尔政府的关注和人民的愤怒。此后,尼泊尔人民很好地保存了陆续发现的佛经和其他文物。目前,加德满都图书馆有大量后来发现的书籍,其中一些比哈德森偷的要好。
如英国E.H.Johnston教授、孙托里和Nanda Saundarananda(邦楚大学,1928年出版)的校刊和《佛颂卡里塔》(邦楚大学,1935年出版),主要是根据后来在尼泊尔发现的手稿。这两本书比何德勋偷的两本书完善多了,这两本书分别是H.P.Shastri校刊出版的《孙拓立与南拓》和E.B.Cowell校刊出版的《佛家颂》(东方丛书,牛津大学,1893年)。
其次,还有一些何德勋从书中偷出来的有价值的书。比如下面这两本书,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论辨中道,我省略了中道-Vibhga-Stra-BHSYA-TK。(安慧菩萨所作,无中文翻译)
在卡图萨塔卡。【注5】(圣佛所作)
尼泊尔佛教梵文手稿的发现,对12世纪以来失传的佛教三藏经梵文意义重大。自从这些手稿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地的梵文学者都非常重视它们。半个世纪以来,严谨的校刊和对校刊的科学研究不断进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继在尼泊尔发现书写书籍之后,是在西藏发现更大量的梵文书写的佛经。这批中国西藏的梵文手稿有一个与尼泊尔不同的重要特点:尼泊尔手稿中关于佛教教化的著作很少,而中国藏文手稿中关于教化的重要著作却不少。因此,当它们被发现时,受到佛教界和哲学界的特别关注。
解放前,殖民主义者还潜入中国西藏,窃取了一些珍贵的梵文手稿。但是我们国家的损失没有尼泊尔大。解放后,中国妥善保存了这些珍贵文物,并继续发掘。
目前,根据中国境内发现和考证的佛教梵文文字,数量可能超过世界各地(包括尼泊尔)发现的总和。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珍贵的部分。
Mahopdaddhyya I. Ganapati SSTRI校刊在南印度特里凡得琅梵语系列中出版。
没有中文翻译。这一版的《梵天》首先发表在俄罗斯的《科学院学报》上,随后由印度梵文佛经出版机构《社报》出版,又以《智的注释》再次发表在印度佛教丛书上。
大大小小的《阿弥陀佛经》是根据日本发现的梵天版和尼泊尔出版的梵天版。
月称菩萨有两部作品,一部是《论中观——摩诃——圣迹》,解释了龙树菩萨的《论赞颂中观——摩诃——克里克》;首先,释解释《毗湿奴经》。所以这两部作品名称相似,内容不同。
玄奘大师的中译本只有后八章。1914年,M.H.Shastri在孟加拉国的《亚洲社会记录》上发表了《白光论》的梵帝冈片段,并附有每月评论员的注释。1923年,P.L.Vaidya出版了最后九章,有藏文颂和恢复的梵文颂。1931年,Vidusekhara Bhattacharya重新校订了最后九章,并根据藏文翻译恢复了每月评论注释中缺失的部分。(摘自《现代佛教》1962年第6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