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崇巴(朱元璋侧面图)
大明,“开天辟地道昭吉,大圣,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又名朱崇巴,明朝开国皇帝,41岁在南京称帝,活了30年。于洪武因病去世,享年71岁。
朱元璋形象
我一直不敢写朱元璋,因为太精彩了。可是明朝十六个皇帝都写了十五个,却拖不倒这个祖宗,还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从放牛娃到开国君主,从家破人亡到几十万精兵,他的人生就像一部逆袭的网络小说,让人热血沸腾,沉迷其中。
让我们聊一聊。毕竟很多朋友都熟悉朱元璋的故事,炒饭没有任何意义。说说我对朱元璋的看法吧。
被动和主动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吃了很多苦。上一代务农,兄弟姐妹很多。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把牛放在地主家。我16岁那年,发生了旱灾,接着是蝗灾和瘟疫。家人差点死了,没有安葬条件给亲人找快板和土地。
绝望之下,他进了寺庙,当了一名餐馆工。后来,我在寺庙里的生活过不下去了。我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和尚服,端着和尚的碗出门。安徽河南走来走去,流浪了三年后又回到庙里。中间朱元璋回了一次家,祭奠了父母,觉得天下大乱,就回了庙里。
黄觉神庙
直到他收到儿时玩伴的来信,邀请他加入农民军。朱元璋本想烧掉这封信,在庙里度过余生,却不知道这封信的消息被泄露了。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投奔红巾军。这一年,他25岁。
朱元璋的经历大家都不陌生。他加入农民军之前的艰苦岁月,是他后来“民本”理念的重要渊源。但在我看来,25岁之前的生活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进则退。
红领巾军
从宏观上看,朱元璋这个底层破产农民,历经饥荒、瘟疫、战争,最终活了下来。其实只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迫使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做出选择。
家破人亡后,他只能逃进空门;信息网络苦力和尚干了几年,为了不饿死,不得不出去乞讨。我终于熬过来了,在寺里安顿下来,被一封信逼得造反了。很多人说这是正常的逻辑。树移死人活,穷变穷。
朱元璋的画
但是然后呢?尤其是一年后,朱元璋在红巾军出了些名的时候,独自带着24名骑手跑了,特别值得玩味。
按照朱元璋以前乱世只求保命的生存哲学,当时的农民军虽然高层内斗严重,但并没有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所以可以安全一段时间。
朱元璋这次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觉得这支队伍没有希望了,所以想自己另起炉灶。希望这其实是乱世的奢侈品。
农民军
25岁以后,朱元璋的人生看似坦荡,其实一直被两个因素推着往前走:生存和希望。
他必须不断壮大自己,不断胜利,这样才能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他必须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改变原有的做事风格,积极寻求各种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活下来后,他慢慢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这种希望越来越清晰,朱元璋清晰地捕捉到它的时候,他会更加努力地追求每一次胜利。
然后,24人变1000人,1000人变4000人,4000人变20000人。当他在南京准备与陈友谅决战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成为拥有十几万大军的军阀。那时候,他才33岁。
朱元璋健身
这样一个军阀式的开国君主,自己一个人打拼出来的,将来无论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迷惑和迷惑世人,背后一定有自己深层次的考虑。因为人生可以开合,除了勇气,更重要的是眼界。这是自然的。
不平等与规划
朱元璋身上有一个很大的标签,叫做屠戮英雄。俗话说兔死狗烹,鸟藏弓,大家一边骂朱元璋善变,一边习惯性地把这件事想当然。
其实,如果你把几个主要开国元勋的时间和死因列成一个表,你会发现朱元璋对这群曾经的战友的杀戮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的“胡案”和“蓝玉案”上。由于这两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影响时间长,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大明朝廷才逐渐恢复平静。
明朝官员
但与朱元璋的杀戮相比,大明开国元勋都是在建国后病死的。如果朱元璋要为这些人的死负责,我只能怪他活得太久了。
先说这两个案例。
胡案,在我看来,是朱元璋精心准备的一次集中行动。在胡之前,魏勇、李善长、徐达、杨先、等人都是宰相。这些人和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
徐达形象
李善长朱元璋的第一秘,徐达是他和常遇春一起指挥下的第一梯队猛将,杨显长期担任朱元璋的外交使节,还掌握着“代理人”的秘密身份;汪广洋和朱元璋的御用文人都是智囊。
但是胡呢?虽然他在龙凤元年投奔了朱元璋,但和上面几位比起来,还差得远。李善长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休”了,徐达只是短期代理,懈怠了,杨宪想有所作为,然后就误入歧途了。
明朝官员
最后,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魏勇。
朱元璋忍了胡七年,看着他高楼崛起,看着他宴宾客,然后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胡党”一网打尽,指控谋反。
谋反笑话,一个见过朱元璋轰轰烈烈的初创期的中下层官员,一个见过朱元璋骑马碾压无数牛人的小弟,想在大明建国后谋反?
君主
我来告诉你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吧。因为他想告诉曾经的战友,我只能坐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和你分享。这个被各种时代推走了前半生的老人,现在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所以他需要权力,绝对的权力,甚至是宰相的权力。
胡死后,朱元璋废相,改组六部,完成中央集权。
“蓝玉案”之后,朱元璋的动机同样直白简单。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
一是太子朱标已死,原本是朱标一方的蓝玉很可能成为曾孙朱允炆未来执政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大明开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北蒙古不可能再南下重建元朝。蓝玉等将领仍然要求对北方保持大规模的军事压力,这显然与朱元璋重视发展国内民生相矛盾。
所以,蓝宝也必须死。
明代城市地图
只是明初的这两起大案,牵连如此之广。很大原因和朱元璋的疑心有关。新成立的锦衣卫正是利用了朱元璋的这种心理,想要“扬名立万”,所以最后演变出了很多冤案,上演了人间悲剧。
法制与君主
朱元璋最大的长处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开国皇帝的才能。但在第一代君主身上,制度框架的工作基本完成,而且是一个大老粗做的,不得不让人佩服。
朱元璋颁布的《大明法》是一套涵盖整个帝国所有政治、经济、民生活动的法律,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大路
《大明律》的颁布把整个帝国纳入了固定的轨道。颁布一项法律并不难。刘邦入关的“约法三章”也是一种法律。而像《大明法》这样能够约束、督促各种事务在各方面自行运行的法律却很少。
明朝有近300年的国运,很大功劳归功于这部法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像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与大臣联系,朝中缺官严重,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商品经济发展了,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城市地图
和《大明律》一起的,还有朱元璋用过的锦衣卫。这个几乎贯穿整个明朝的特务组织,配合大明律,为皇帝清理大臣立下了汗马功劳。
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大明律约束。但是,朝臣并非无时无刻不受《大明律》的约束。因此,朝臣需要在各种法律框架下行事。就算杀了皇帝也要照章办事,但皇帝可以不择手段欺负臣子。
明朝官员
不平等的较量谁会赢,就不用多说了。讽刺的是,正是因为锦衣卫的出现,朱元璋才真正建立了法治国家。也正是锦衣卫这种超越法律的流氓手段,才能让朱元璋一次次打击朝臣,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锦衣卫是后来东厂、西厂、内厂的雏形,但只是一个新的主事集团。
种族问题。
蒙古贵族
蒙古人把自己的民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人。长期的民族隔离政策会导致“民族对立”。
其实虽然都是汉族,但是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对抗性已经很强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长此以往,南北汉人很可能会成为“两个民族”,明初与南方官方的对立也与此有关。
建国后,朱元璋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明代城市地图
同时,他禁止胡夫、胡明、大量蒙古族和色目人像汉族人一样改姓。在朱元璋的政府中,也有大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云南的问题。
虽然云南在历史上很早就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但大多数时候,由于地理和民族问题,中原王朝对云南实行的是克制政策。战国时期的滇国,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
明图卷
虽然朱元璋在云南打仗,去的是蒙古的梁王和几十万将士,但是朱元璋愿意花大价钱守着,让穆氏家族世世代代守着云南。很多人只看到朝廷每年给云南散了很多钱,却不曾想到朝廷驻军的存在会威慑云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南边疆。
也就是从明朝开始,中原王朝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战争,比如“改土归流”,开始逐步汉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当初朱元璋没有让穆氏家族留在云南,云南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路口(今越南)。
云南木王府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实行严格的管理,甚至到了非人的地步,但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他应该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君主。他不可能小时候又饿又怕。他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养老助残乃至公共医疗保障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还有一个监测系统和覆盖全国的请愿渠道。洪武年的时候,老百姓想告官,不敢一件一件说,但是办法多的是。
犁地播种
还有朱元璋可怕的自制力。
一般的农民运动,尤其是起义军的领袖,都是出身贫寒的底层民众。获得权力后,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快感,比如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朱元璋不一样。
像老牛一样,整天埋在各种书和文件里。据统计,他平均每天要看200篇论文,处理400多件事务。另外,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奢侈的爱好。办公室似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明朝纪念仪式
朱元璋崇尚节俭,宫里的园子都种着蔬菜。他经常给儿子们讲这个,意思是这个本来是要建亭子的,我把它改成菜园了。你们这些孩子应该学习我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
朱元璋不喜欢宋元时期的圆茶,提倡散茶。一方面,朱元璋出身卑微,团茶在宋元贵族圈子里普遍流行;另一方面,宋元时期,斗茶盛行,工艺繁多,茶具精美,助长了奢靡社会。现在日本保存下来的茶道,其实是宋元时期茶道的简化版。
燕杰
朱元璋的评价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一味谄媚,一个是无脑打压。其实宏观上也说明朱元璋有很多争议的话题。
但还有另一种解释。我国历史上只有几个统一的朝代。汉唐成为国家标签;秦穗死为第二,时间太短;宋代也被称为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清朝的事情一谈起来就容易敏感,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算来算去就离开大明了。
朱元璋的形象
但是,是有利还是不利,这是历史的讨论。只要有理有据,就是对我们历史的重新认识和解读。个人认为应该肯定。
所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朱元璋。
在家聊天解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