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红山(乌鲁木齐红山在哪里)
暑期的新疆之旅,对第一次来新疆充满了向往。之前记忆最深的是黄汉老师在《非诚勿扰》里说的关于乌鲁木齐的话。与大家的印象不同,乌鲁木齐是一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宝地。今天要讲的是乌鲁木齐的红山公园。
红山公园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红山路北一巷40号。是集旅游观光、古典特色、人文内涵、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山地公园。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乌鲁木齐新十景之一。
红山公园是一座具有独特古典特色的天然山地公园。它像一条巨龙从东到西横卧,高高的龙头一直延伸到乌鲁木齐河。因山势险峻,气势雄伟,被视为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红山海拔910.6米。山体由紫色砂砾岩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登上红山之巅可以俯瞰乌鲁木齐全景,是中外游客游览乌鲁木齐的必去之地。红山公园于1958年正式开放,2007年5月1日对游客免费开放。
平缓的路可以上山,也有电瓶车代替步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不坐电瓶车。一路风景都很美,慢慢走上山就好了。
从公园东门进去,爬上一个短坡,花丛中有一座雕塑——双鹿迎宾,游客上前拍照留念。红山脚下曾经有一家叫“鲁西园”的旅馆。据说“鹿溪源”北山坡上有一口井,泉水中的乳清略带咸味,以适应野鹿的生长。很久以前,乌鲁木齐雨水充足,水生植物丰富,人少。成群的野鹿每天下午都自由自在地来到红山下泉饮水,多的时候有上千只野鹿来饮水。后来,人们把这个泉命名为“鹿溪源”。
为了让人们记住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纪念“芦溪园”的消失,红山人在红山东坡雕刻了一对二鹿迎宾像,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红山上昔日“夕阳下的鹿鸣”的传说。
再往上,有一个很大的佛寺,是中国的佛寺。红山古寺群建于清朝嘉庆初年,即1797年左右。它是乌鲁木齐古典建筑的集合。古老的寺庙沿着红山自东向西排列。东端是大佛寺,中间是玉皇庙,西端是地藏寺,是庙会的景点。
1933年,红山古寺毁于战火,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宗教胜地被毁。解放前夕,红山只有一座孤塔,庞大的古刹中只剩下一座大佛寺门,一片荒凉。
1989年红山公园扩建时,为了保护现有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佛寺的整个大门都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大佛寺照原样重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熊殿、观音殿、藏殿、佛经亭和厢房等。,再现了当年庄严宏伟的古刹。这里也出了个乌龙。我依稀记得乌鲁木齐有一座著名的佛像。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这个地方。我到处都找遍了,但没有找到。我赶紧问寺里的工作人员。原来我们要找的大佛是在洪光,不是红山。
一直走,就到了俯瞰楼,这是红山的最高点。俯瞰大楼,是一座仿清代的三层古建筑,占地1150平方米,高21.95米,四周是138米的廊柱,雕梁画栋。登上屋顶,“一阁尽收眼底”,远眺天山,繁华都市尽收眼底。
山顶上有林则徐的雕塑和2004年立的禁毒铜鼎。1838年6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写了《关于禁烟章程的建议》。9月20日,他再次告诉陈,禁止鸦片。1839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考察禁烟事宜。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成名。禁毒青铜鼎上镌刻着铭文: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九日,林则徐到伊犁城。在伊犁期间,协助伊犁将军卜彦泰在新疆垦荒,横贯天山南北,“筑渠教人劳作”,成效显著。乌鲁木齐在林则徐心中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林则徐塑像上镌刻着龚琳《金鹿曲送黄壶船》诗中的名句:“痴了,醉了,卧在红山口上。风大的地方,酒多”。
林则徐纪念像的西面和南面是红山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尚安在红山和亚玛力克山山顶,修建了一座高约10.5米的实心青砖塔,取名“镇龙塔”。红山塔原为青绿色实心砖塔,九层,六边形平面,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砖塔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建造坚固。200多年来,红山塔历经塞外大雪侵袭,多次强震摇晃,依然完好无损,屹立在红山上。
站在红山之巅俯瞰乌鲁木齐,有一种“会凌绝顶,其他山皆显得天之下矮子”的豪气。。对于许多乌鲁木齐人来说,红山公园是他们成长记忆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如果沿着山势从红山之巅向东看,一座石山从博格达峰蜿蜒至乌鲁木齐河,犹如一条昂首挺胸的巨龙。因为红山山势险峻,又是博格达山的一部分,传说神奇,所以红山一直被尊为圣地,当地人会在这里远远地祭祀博格达山。所以,虽然红山海拔只有910.6米,相对高度只有60米,但它是现代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