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多少?)
在考试中,历史和人文知识无疑是所有考生复习的重点。主要考察考生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储备,考察范围比较广。鉴于此建议,参加备考的考生注意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千万不要抱着放任自流的状态,所以考生要重视常识的学习,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心对待常识,注意学习方法和技巧。再者,为了帮助考生更高效的复习,边肖总结了常识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供大家参考。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雷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长寿歌,拉祜族的中秋节,苗族的花山节。因为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有同样的重大节日,比如宰牲节。
蒙古族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指的是最初的蒙古族传统“男子三大赛”——摔跤、赛马、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包括各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一般在祭祀山水、军事远征、凯旋、皇帝即位、正月、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如今的那达慕是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一般规模取决于当年畜牧业的产量,有小有大。除了传统的“男子三赛”,活动还包括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各种经济文化展览、订单洽谈、物资交流等。
傈僳族的竿子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族语称为“阿唐德”,意为“爬刀节”。它是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傈僳族和彝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15天举行。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傈僳族地区,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刀杆节那天,几个壮汉先表演了“舞火”仪式。他们光着脚,跳进烧红的煤炭里,蹦蹦跳跳地打滚,表演各种特技。第二天,他们将36把带刃的长刀分别绑在两个20多米高的木杆上,组成一个刀梯。表演者空从锋利的刀刃边徒手爬到顶端,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如今,这种惊心动魄的传统祭奠仪式已经演变成傈僳族英雄表演特技的运动。
彝族火把节
彝族消防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7日,彝族各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天地,祭祀火神,祭祖驱邪,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哈尼族扎勒特
哈尼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的拼音翻译,也叫“新年”。是农历十月,所以又叫“译蜡实”,也就是十月之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天井里杀一只红毛公鸡,当场烹煮,意思是祭天。家里每个人都要吃一块鸡肉,结婚的女孩子不能吃。它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龙日举行,持续五天,直到猴年结束。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扎赉特节主要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农历十月的第一个龙日开始了中国的新年,从五到六天到半个月。节日期间宰杀猪、羊,向天、地、祖先祭祀粑粑和蒸糯米,并邀请邻村和各民族的客人。人们盛装打扮,走亲访友,要求结婚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酒带肉带粑粑去父母家拜祖。白天,我们会玩秋千、摔跤、打陀螺、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晚上在村旁的草坪上点起篝火,家家户户抬着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尽情享受彼此的友谊和欢乐。
科尔班节
宰牲节和宰牲节。宰牲节、开斋节(基齐尔节)和盛济节被列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宰牲节是中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意为“牺牲”和“奉献”,所以一般称为“祭祀节”或“宰牲节”。宰牲节前三天,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都很忙。他们要做很多炸肫和各种精致的小吃,为来家里过节的亲戚朋友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准备足够的食物。该节日也成为家庭主妇烹饪技巧和家务美德的大展示和比赛。宰牲节的清晨服务是一年中最大的服务。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去当地的祭祀庙参加仪式,场面十分壮观。仪式结束后,每个家庭都会去墓地祈祷,缅怀和祈祷死去的亲人。在新疆,喀什著名的艾提格尔清真寺前盛大的聚会仪式结束后,乐手们会爬上艾提格尔清真寺的门顶,敲起那格拉(铁鼓),吹起苏尔那依(唢呐),清真寺前广场上的男人们会适时跳起热情奔放的萨玛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