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阳节(你对重阳节习俗了解多少)
10月25日,将迎来今年的重阳节。今天和朋友们聊聊重阳节的相关习俗。重阳节,又称重阳节、中秋节,又称菊花节、山茱萸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古人认为九是阳的最大数字。九月九日,日月合阳,故称重阳,亦称重九。据一些专家考证,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自魏晋以来,重阳节的气氛日益浓厚,历代文人墨客传唱,并被历代王朝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由来
一些专家认为,重阳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
农业生产的一般流程包括春播、夏种、秋收、冬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我们查阅字典时,我们可以发现“秋天”一词的一种解释是:“庄稼成熟或成熟的季节。”在古代中国,农业是立国之本。秋天,庄稼和各种水果相继成熟。秋天令人兴奋,令人欣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辛劳面朝黄土背朝天,换来丰收的喜悦。因此,一些专家建议,重阳节实际上是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重阳节民俗活动
赏秋游,爬山远眺,看菊花,戴山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等。重阳节类似于三月初三的“春游”,全家出门,所有亲戚都要在重阳节那天爬山。
重阳
重阳节有爬山的习俗。秋天来了,冷空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九月秋高气爽,气温不冷不热,正好适合出游。在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有登高重阳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如唐代王维在《论山假日思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兄弟们的身体登上了高处,也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丝遗憾。南京还有一种说法叫“春牛头,秋栖霞”,意思是春天去牛首山踏青,秋天去爬栖霞山。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发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蛋糕上要插上五色小彩旗,并印上两只羊,寓意“重阳”。有的地方,9月9日黎明,在孩子的额头上放一块蛋糕,嘴里说着什么,祝孩子一切顺利。在其他地方,生日礼物需要蛋糕,这也意味着长寿和按部就班的生活。
女性节日
在一些地方,重阳节也被称为女儿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吃蛋糕,娘家也会给女儿和孙子送蛋糕,意味着步步高升。除了重阳糕,一些地区还吃羊肉面。“阳”与“阳”的谐音,应该是重阳节的典故。羊肉性温,补气补虚,秋天可以吃。还具有防寒补虚的功效。
欣赏美丽的菊花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因为菊花高洁淳朴的性格,东晋陶渊明有句名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的孟浩然也写道:“等到山假日,菊花时节我再来。”
喝菊花酒
古代的菊花酒是专门为第一年和第二年的重阳节酿造的。9月9日,采摘第一次盛开的菊花和一点绿色的枝叶,拌入粮食中酿造,然后一起用来酿酒,第二年9月9日就放入酒中饮用。传说喝这种酒可以通过延年益寿。节日期间,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栏下,片片金黄。除了爬山,种吴茱萸,亲朋好友互相邀请,一起喝菊花酒,赏菊,真的很有意思。尤其是诗人,赏菊、饮酒、吟诗、酬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信息资源。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饮用、祈福消灾的“吉祥酒”。
裴山茱萸发夹菊花
佩戴重阳山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人们以为在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囊把山茱萸戴在里面,这就叫山茱萸香囊。除了佩戴山茱萸,女性还有在头上佩戴菊花的习俗。唐朝就有这种情况,流传了好几代。古代有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故又称山茱萸节。山茱萸可以入药酿酒,养生祛病。吴茱萸和菊花簪是唐代常见的。山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除湿、祛风散结、治疗寒热的作用,所以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山茱萸辟邪求福。
娱乐体育活动
在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在重阳节继续狩猎、射箭和赛马活动。由于秋天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放风筝的寓意是辟邪和防传染病。
如今,中国还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物介绍
青花万寿文尊康熙
高77厘米,直径37.5厘米,脚直径28厘米
尸体很重。外壁覆有青花篆书,字体清晰,被称为“万寿”。让我们数数。真的有一万个“长寿”字吗?
沿口两周,每周77字,144字;嘴外侧缘和圈足外侧缘每周48个字,计96个字;竖排75,横排130,9750字,共10000字,但有重复字。在《尊书》中的一万个长寿字中,有篆书、行书、草书、隶书等。,每个都变了。比如篆书有大篆、小篆、鸟虫篆等。,还有的直接用螺旋线代表长寿字。内壁也是白釉砂底。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条不紊的传了下来。这是为了庆祝康熙的生日而特制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