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刮(背刮法)
刮痧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保健疗法之一,可以缓解疲劳,还能起到防病、疏通经络等多种保健作用。那么刮痧的方法有哪些呢?这里有五种简单易学的刮背方法。让我们来看看。
所谓背部刮痧,其原理是抑制中医十二经脉、奇经,遵循“急则应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达到醒脑开窍、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那么刮的方法是什么呢?
刮痧
背部刮擦的好处
1.活血化瘀:刮背有助于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组织间的压力得到相应的调整,从而有效地促进被刮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通过增加组织的流量,最终达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目的。
2.防病保健: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烧、亚健康状态等有显著疗效。此外,对疾病预防和保健及轻度脏器功能障碍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3.金淑通络:刮痧可以消除疼痛病灶和肌肉紧张。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疼痛和压迫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可促进病变的修复。
4.排除毒素:在刮的过程中(刮去皮肤使其排出),局部组织会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后,血管会扩张,血流量和淋巴增加。吞噬能力和运载能力也会被相应加强,使体内废物和毒素迅速排除,使血液得到净化,使全身抵抗力增强,而且
刮痧
刮背法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保持板体与皮肤的倾斜度为45度,自上而下(大椎~骶骨)刮督脉,每个动作需重复5 ~ 8次,直至出皮。
2.分别刮擦刮痧板的边角和督脉旁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两边肩胛骨缝,保持刮痧板紧贴人体皮肤,用力要均衡,有穿透力。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再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距脊柱两侧各1.5寸,外膀胱经距脊柱两侧各3寸)。
5.肋缝向下斜刮:刮五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在肋上),以督脉为刮起点,刮至肋下。
提醒:每个刮痧部位都不要追求结痂。最好是把刮痧部位的汗毛孔打开。在刮痧背部的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面积,所以刮痧部位会出现黑紫色的刮痧斑,可能是脏腑功能和经络的相应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