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腊八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的由来和节日习俗)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首歌谣:“孩子们,不要贪吃,过了腊八,就是年;粥,喝了几天,李李啦啦23..."

腊八是农历年末的一个重要节日。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一般认为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仪式,后来受到佛教的影响,最后成为固定的节日。

“腊”是古代祖先在一年结束时祭祀神灵的仪式。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写道:“冬至后,举行三蜡祭,以祭诸神”。冬至后的第三天,季节已经进入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根据汉代的文献记载,“腊”有两层意思,一是狩猎百兽祭祀祖先,二是在年底举行大祭,以报答神灵的保佑。祭祖的叫“腊祭”,拜百神的叫“蜡祭”,两者都是“同日祭拜”。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被统称为“腊祭”。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腊祭的日期就被定为农历八月初八——腊八。

腊八作为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在祭祀的同时也有很多民俗活动。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腊八上的节日习俗。

大诺

在古代,腊八节有多种避疫辟邪的方式,其中一个主要活动就是“驱邪”。

打傩是驱除疫病和鬼怪的活动。所谓“傩”,就是一个戴着面具,披着兽皮,扮成鬼兽的舞蹈者。表演者表演特定的舞蹈活动,展示驱赶流行病的舞蹈。达诺消灭的是鬼怪和瘟疫灾难。驱魔仪式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后汉书·礼记》中有记载:“据说先蜡后疫。”蜡节的第一天指的是腊月的前一天,这一天会举行一个大的仪式来驱除瘟疫。

南梁宗彝在《荆楚年谱》中记载当时的傩戏时写道:“腊月八是腊月。箴言:拉顾铭,春草生。”村民敲锣打鼓,蓄胡须,化身金刚力士,以辟邪。“这一天,傩戏表演者打腰鼓,戴胡人头饰,有时傩戏表演者冒充金刚力士。打腰鼓是为了“拉鼓催泉”,金刚力士是为了显示战胜一切障碍、驱除疾病的能力。同时,洗澡也是腊八节驱赶疫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洗澡是为了清洁,洗得干干净净,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做准备。另一方面,人们主要是想摆脱恶灵。通过沐浴,驱走一切晦气,祈求身体健康,年年平安。

腊八粥

吃腊八粥是腊八节的标志之一。腊八粥通常是用糯米、小米、黄米、红豆、杏仁、莲子等煮成的粥。因为这种粥是腊八节专门吃的,所以取名腊八粥。腊八粥因为用料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七宝粥、五味粥等,同时又因为是佛教的贡品,所以又被称为“佛粥”。

喝腊八粥的习俗从宋代开始逐渐兴起,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在这一天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的习俗慢慢传到了寻常百姓家,成了民间的事。但民间粥的寓意主要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腊八粥被称为"“包五味粥”,不仅在城市流行,在农村也很流行。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生活在农村时,曾写过“十二月八日走西村诗”。在这首诗里,他写道:“今日佛粥更补,江村更喜庆新。”这是农村生活中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一直广受喜爱,延续至今。

腊八蒜[腊八醋腌制的大蒜]

除了腊八粥,中国很多地区还有酿造腊八蒜的习俗。

相传酿造腊八蒜的习俗与古代收账有关。因为腊八节临近年底,是一年中清点收成、算账的时候。过去,在腊八这一天,商家要清理点的收成,计算盈亏,俗称腊八计算。另外,农历八月初八,也就是腊八,也是债的主日。债主会给欠他钱的人送信。在送信的同时,他们还会带一些腊八蒜,让欠债的人准备好还钱。民间有句话是这样的:“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使者,还债的人。”因为是“蒜”和“会计”的谐音,欠债的人就用“蒜”来代替,这也显得是在向对方示好,含蓄地告诉债务人,到年底了,该算账了。

虽然时至今日,很少有人用腊八蒜来表示欠债,但制作腊八蒜的习俗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

腊八,这个传统节日,也许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不再重要,但别忘了为你的亲人和辛苦一年的自己煮一碗热腾腾的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