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可可西里无人区有多美(可可西里在哪)

可可西里在哪里(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有多美)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甚至可能被误解为可可西里在西藏或者新疆。其实可可西里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相当于云南省和广东省加起来的面积。可可西里横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总面积相当于英国。即使只计算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也高达6万平方公里,是瑞士的1.5倍。

21世纪初,它是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驴、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2017年,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目前我国公认的无人区有四个,分别是西藏羌塘、新疆阿丁、西藏边境、青海可可西里和新疆罗布泊。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有限,基本没有人居住,习惯被称为生活禁区。

可可西里蒙古语的意思是“一个美丽的女孩或一座蓝色的山脊”,而藏语称这个地区为“阿沁贡嘎”。楚玛河是长江的北源,位于可可西里山的南麓。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邻西藏自治区,西北角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8.3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它也是最后一块保留原始状态的自然土地。周围无屏障,地势险峻,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这里的气候终年寒冷多风。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最冷时可达-40度。因为空气体稀薄,气压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开水沸点只有80多度。

这里的天气不好,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其中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动物王国的“四大家族”。由于这一地区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可可西里万物生长。垫状植物是高原生活的先驱。其中,丛生的地锦草看起来最喜人。一旦它生根发芽,就会蔓延成一个直径高达两米的巨大圆圈。它的叶子混有细泥沙,能吸湿保暖。即使外部温度已经降到零度以下,植物内部仍能保持在1-2℃。可可西里所有的植物只有100天的生长周期。它们必须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完成发芽、生长、开花、播种的全过程。每年六月,土地依然贫瘠。7月,几乎是一夜之间,无数的花草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竞相绽放。八月,植物的种子已经成熟脱落,在可可西里的蓝天下随风飘荡。在此期间,即使冰雪突然降临,许多植物仍会顽强地开花结果,获得信息资源。

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有多可怕?为什么不允许游客去那里?

无人区是禁止游客进入的,无人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没有人能在那里生存。游客在西藏,去公路旅行,都会经过无人区,大部分都会选择直接经过。当然,有些好奇的游客会选择去无人区探险,但他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西藏有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但是说到西藏最可怕的无人区,那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可可西里的气候和生活条件相当恶劣。正常人一到那里,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很快就会引发肺部疾病,很快失去生命。因此,几乎没有游客去那里旅游。此外,到达可可西里无人区,游客还要面临饮水困难的问题。可可西里无人区虽然湖泊很多,但都是咸水湖,没有可供人类食用的淡水湖。最不可思议的是,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有非常复杂的地貌环境,这里有很多沼泽和泥潭,每一个都足够致命。如果游客开车去无人区,很容易陷入深不可测的沼泽。而且最致命的是,可可西里没有信号,任何通讯设备在这里都不行。即使有指南针,游客也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你想在那里过夜,那几乎是九死一生。据统计,目前只有十几个中国人徒步成功穿越可可西里,但也有十几个人失踪,死亡率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冰冻的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5000米,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相比之下,拉萨海拔只有3600多米。高海拔造就了一个寒冷的世界。可可西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6.2℃,冻土覆盖90%以上的土地,冻土层厚80-120米。巨大的冰川在山上发育,冰舌倾泻而下长达数十公里。

胡努马

山上冰雪融化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可可西里盆地。盆地内平坦的地形和不良的排水系统,加上永久冻土阻止水渗入地下,使得水积聚成湖泊。可可西里面积在200km以上的湖泊有7个,1km以上的总面积为3825km,相当于600个西湖,1km以下的湖泊总数为7000多个,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湖外更多的地方是沼泽和湿地。

穿越可可西里

绵延的沙丘、高耸的雪山、碧蓝的湖泊、深绿的沼泽、无边无际的野生种群,伴随着微风和飞舞的云朵,构筑了这片奇异的世外桃源。被誉为人类的禁区,生命的天堂,这就是可可西里。是科学考察的神秘之地,也是游客一生必去一次,想去的隐秘之地。目前,可可西里已连续9年未涉及盗猎藏羚羊案件,并于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

有网友被批准随队穿越可可西里。材料很充足,16个人,几乎没人出来!根据他的描述,他们是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县前乡进去的,但龙牧弄错了。进出大概要七天。两辆普拉多,一辆皮卡车,浩浩荡荡出发了,后备箱里装满了食物和饮料。其中皮卡车拉了三桶油,帐篷,煤气灶等等。没有办法,路线要靠自己!有各种你见过没见过的特殊版块。卡车卡了两次,费了好大劲才拉出来。野生动物随处可见。野生藏牦牛不怕车,见到车就会开走。天气变化非常快,下雪天能见度极低。我们在原地等了将近4个小时才开始。晚上风大,大家都睡在车里,没有帐篷。还好没有帐篷。后来林业局的人说,在可可西里搭帐篷就是死,晚上会有狼袭击帐篷。就这样,他们差点没出来。羌塘、可可西里、罗布泊、阿尔丁,中国四大无人区,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风光,人烟稀少,神秘而壮美。虽然风景很美,但是生命的代价更高。天气不好,海拔超高,信号弱,到处都是狼,屠夫,豹子。所以,向往自然,首先要敬畏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不用穿越就可以欣赏可可西里的景点。

可可西里索南大街保护站

宋三·南大杰(1954 ~1994),男,藏族,中共党员,青海人。曾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副书记,治多县西部工委原书记。1992年,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工委)成立,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与18名偷猎者为保护藏羚羊而战,壮烈牺牲。1996年,中国国家环保局和林业部授予索南大姐“环境卫士”称号。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贾森·索南达·达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授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榜单。

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下,索娜姆大杰自然保护区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成立。推动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1998年,在深圳市盈泰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王石等环保人士的资助下,志愿者们增建了取暖设备、发电设备、高空瞭望塔、多功能厅、厨房、厕所等。1999年,在香港地球之友的支持下,完成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的道路建设和生活设施建设。2001年,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机制启动。到2002年,共有200多名志愿者和大学生在保护站志愿服务...索车站也为旅客提供住宿站服务,但没有餐饮服务能力。时至今日,索站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水资源短缺、设备陈旧、生活设施陈旧等问题。

目前,保护站共有11名成员。目前站上有3名队员,其余队员正在巡山或轮流值班。主要工作是砂金反盗猎和无人区生态环境观察。可可西里每年至少巡山5次,一次周期25天,巡山队员需要带够一个月的物资。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留下的任何痕迹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融化的冻土是可可西里常见的地质特征。可惜被困在里面的人动不了,也很难发出求救信号,只能等死。对于有准备的山地巡逻队来说,充满泥沼的陷阱总是处于危险之中。游客穿越成为新的隐患,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栖息地,追逐藏羚羊群拍照,屡有发生。请尊重自然规律,遵守国家规定,把可可西里留给野生动物和未来的人。可可西里有守卫,请不要越过!!

昆仑山口

地处昆仑山中段,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其中,珠穆朗玛峰位于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处,是昆仑山东部的最高峰。昆仑山口地标碑分为主碑、副碑、附碑、雕塑、底盘五个部分。材料是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的1/1000。在昆仑山口北南侧,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和桑洁索南达杰纪念碑,以纪念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牺牲的优秀藏族儿子。昆仑山口属于冻土沙漠地貌。山坡山谷中生长着高原、冻土和沙漠中的野生植物。昆仑山口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空大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风光壮观。特别是到处都是突兀的岩石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还有高原上终年不变的冻土。在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多米的余旭峰和玉仙峰,婀娜多姿,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了著名的雪中昆仑六绝奇观。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比茶卡盐湖大56倍。在蒙古语中,“察尔汗”的意思是“盐的世界”。这里的景色质朴无华,没有任何修饰,清澈见底的盐湖水,形态各异的盐花,广阔如仙境的盐桥...到处都是风景。察尔汗湖产盐量很高。经研究发现,察尔汗湖的盐储量可高达600亿吨。而含量这么高的盐储量,已经可以供全世界人民吃一千年了,其价值更高,可以超过12万亿左右。察尔汗湖一直有军队保护,24小时有人值班。谁也不能随便进入察尔汗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