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清明只是为了扫墓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丧魂。”清明节的天空空显得无限阴沉,人们的内心也无比忧郁。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清明是哀悼日。要扫墓祭祖,要祭奠英烈,要肃穆。
但是,清明的意义绝对不止于此。对孩子来说,除了缅怀和感恩的教育,还要多了解清明的背景知识、习俗、饮食,从宏观上了解什么是清明,知道为什么是清明,才不至于做一个稀里糊涂的传承者。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一个节气,是每年4月5日前后我国物候变化季节顺序的象征。古人在晚上用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即“斗剑”。《淮南子天文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清风将至”。
清明节作为节气的意义在于指导农业生产。一直有这样一句农业谚语:“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清明种棉花,秋后抓很多。”“清明植棉多结桃。”现在北方还是按照这样的季节安排农事,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清明节气变为节日是后来的事,与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有关。
上巳节是“招魂除凶”的祭祀活动。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们用泉水摆脱厄运,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这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寒食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分为大寒食、官寒食和小寒食。这三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最流行的故事是介子推的故事,其实并不准确。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饿晕了,介子推割大腿肉让他吃饱。等晋文公发达了,我要报答介子推。结果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在山里不肯出来。晋文公释放了火烧山,试图迫使他们离开。但是介子推一直没出来,很不幸被烧了。晋文公非常苦恼和后悔,下令这几天不要用火吃冷食。
然而,禁火的源头是在周朝,这在李周有明确的记载。春天天气干燥,保存下来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容易引火。所以每年禁火一次,然后再演练一次消防,作为新的一年的起点。
因为人类发明了人工生火的方法后,不会一直生火,但也绝不会长年累月的熄灭,这样火就更像一个活物了。但出于安全考虑,每年禁火、点火,做到了两全其美。
上巳节和寒食节是两个节日,时间往往接近。寒食和清明经常和联系在一起。寒食禁火3天,清明换新火。在唐代,这三个节日的界限不是很明确。到了宋代,三个节日放在一起。当一些习俗和活动重叠时,清明节就形成了。
2006年5月,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被增加为国家法定假日。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中,扫墓祭祖是第一个问题,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放松人身心的习俗,需要让孩子知道。
扫墓:在这个季节,坟墓上的杂草开始生长,需要后人帮忙拔掉,并添加新土。一方面代表接班人;另一方面也修坟当房子。然而如今,它们通常是墓碑,或者在田野里找不到具体位置。仪式就简单多了,大多送花。
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清明时节放飞风筝”。过了这段时间,晴朗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飘飘欲仙的风筝高飞,心里特别舒服。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意味着疾病和灾难会被驱散。
荡秋千:春秋时期有荡秋千的习俗,最早称为“钱球”。汉武帝时期,荡秋千也是祝皇帝长寿的意思。后来,它成为一个流行的娱乐项目。每到清明节,就在两棵大树之间绑一根麻绳,中间放一块木板,让孩子们坐在上面高高飞翔,玩得很开心。
踏青:这个季节,正是草木复苏,百花争艳的时候。人蛰伏了一个冬天,会趁这个时间出去郊游。公园里、大街上各种鲜花盛开,真的很热闹。喜欢樱花,紫梅,紫荆花等。,远远地闻到香味就很清爽。
柳树插枝:柳树已经从枝头发芽了。据说柳条有驱邪的作用,所以在古代就有编柳条、剪柳条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我总是把一些柳条折成草帽戴在头上,我把柳条当哨子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节的饮食
一般我们把清明节作为寒食节来庆祝,因为寒食节不能热。我们在寒食节的前一天煮鸡蛋,一直等到寒食节。
除了鸡蛋,清明节还有一些食物可以吃,比如青团,也叫“清明果”,是祭祖的贡品。现在它在公共中流入人们的家中,并且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捣草成汁,以粉揉之,色如碧玉。”就是说青年团,过去江南的人家家户户都搞青年团。
不同地方用的草汁不一样。一些文献说,在浙江南部的青田和温州,使用结缕草。浙江宁波、上海、黄山等地用艾草;苏州人用麦草汁。
草和糯米粉混合,裹上红豆沙、芝麻等馅料,揉成小丸子,蒸熟,绿色晶莹,好看又好吃。现在改良后的青丸子会裹上蛋黄、肉末等,味道更加独特。
在中国北方,包子很少,但我们会吃一些野菜,比如蒲公英、苦菜,直接清洗干净,裹在卷饼或蘸酱的煎饼里,相当清爽可口。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被视为节日的节日,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极为珍贵。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饮食,知道为什么要去清明节,清明节想做什么,从源头上提高认识,传承传统文化,变得更有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