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小热度”和“大热度”是什么意思?)
本周日(7月7日)即将迎来今年的第11个节气——小夏节气,这也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夏季。“夏天”的意思是热。古人认为小暑节气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小暑”。其次是大暑节气,在农村,也有“小暑,上蒸下沸”,是什么意思?小热量和大热量哪个更热?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大暑是第六个节气。俗话说“小暑之后热得躲不过”,可见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天气都很热。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沸”也是形容这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意思就是像蒸笼一样,非常闷热,而我们就像蒸笼里的食物,被闷热空的气体包围着。
进入小暑节气后,即将迎来三伏天。因为小暑的标志是出入梅花。古代人伏兵的说法是“夏至三年第一”,而今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也就是小夏节气后的第五天,他们伏兵的时候,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是10天,今年的中伏是20天。正好是大夏节(7月23日)期间。农谚说“三月九天冷,三月九天热,三月九天热”真的是这样吗?
“三伏天”是古人设定的时间,用来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天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根据天干地支年表计算。有些年份总共有30天,有些年份有40天。原因是中伏多了10天,今年40天(首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大暑和小暑的节气在三天之内,大暑在中伏期。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大暑比小暑热。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
小舒和大舒虽然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但也有不同。小暑的热度更有爆发力,大暑的热度更持久。至于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民间有句顺口溜:“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热。”由此可见,小夏节气不是一点点热,而是非常热,每天还是非常热。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大夏节的天气比较热,是因为人们在刚进入小夏节的时候,能够适应暂时的炎热天气。但是,如果炎热的天气持续时间长了,人们就会感觉更加闷热,这样即使大夏节和小夏节的温度相同,也会感觉大夏节的天气会更热。
另外,小暑和大暑的热度也是相对的,小暑和大暑不可能一样闷热。在民间也有一句农家谚语,“小暑透热,大暑寒”,意思是小暑节气闷热,到了大暑节气就不热了。所以不能说大暑就一定比小暑好。有些年份大暑比小暑好,有些年份小暑比大暑好。
原因是地球每天都需要吸热和散热。夏天白天吸收的热量比晚上释放的热量多,这样总会有热量剩余,其不断积累在三伏天的这个时候达到最大。有些年份节气在小暑达到最大,有些年份在大暑达到最大。因此,应运而生。有些年份酷暑比酷暑小,有些年份酷暑比酷暑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