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与辅导)
在我们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民早已从集体生产劳动体系中解放出来,外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加快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
在这种大潮下,留守儿童应运而生。新一代的出现给父母、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个难题。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并建立了层层保护网,使他们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茁壮成长。信息网络
第一,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0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他们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毫无疑问,这些监护人溺爱和保护他们的孩子。他们体贴周到。
02.其中一些存放在亲戚家。一般都是最好最信任的亲人,素质相对更高,不会亏待这些留守儿童。
03,有几个寄托在孩子老师家,大部分以班主任为主。家长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孩子学习。
04,社会教育机构也有少数地方,比如托福机构,晚上操作学生作业,中午小饭桌。
第二,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
05,这些留守儿童,无论被钉在哪里,都不愿意离开父母。母爱是孩子最依赖的,是其他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孩子一旦缺少了这种母爱,内心就会孤独,性格就会扭曲,心情就会不愉快,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06.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交给监护人。监护人可能会盲目溺爱,也可能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注意力,而忽视心理引导,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爱好自由生长。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性格倔强,为所欲为。
07.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会感到孤独。他好像是个孤儿,一般不和别的孩子玩。久而久之,他形成了孤独的性格。气氛变得冷淡了。
08.留守儿童离开父母,监护人一般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不听话,会用零食和钱哄。这样下去,他们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使这些孩子缺乏善良和公共利益,成为私欲飙升的人。
三个留守儿童辅导教育的注意事项
09,监护人不能一味纵容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像金丝雀一样圈养他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知道他们想什么,想要什么。发现有不良苗头,要及时通过与学校沟通,配合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10.监护人不能认为没有父母在身边加强管教不好。必要的管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必要的。比如,让孩子自己做他能做的事。有些留守儿童连洗脸、梳头都不会,都需要爷爷奶奶的帮助。这个习惯不好。
11.监护人和父母应该鼓励这些留守儿童与他们进行更多的谈心。他们一定不会感到孤独。在外工作的父母工作忙,每天至少保持一次通话(最好是视频),不能对孩子失信。给孩子多送些礼物和合适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12.家长在和孩子视频通话时,不要一直盯着孩子的成绩单。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倾诉的欲望,加重孤独感。
第三,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重视
13.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的方针政策,为每个留守儿童设立了一个账户,由公办学校的老师单独负责。
14.公办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设置了专门的电话,让留守儿童每天与父母通话一次,并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每天定时观看视频。
15.在农村学校设立家长学校,聘请有教育经验的人给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上课,讲解家长如何关心教育孩子。这样会弥补父母教育的不足。
16.随着国家教育战略的逐步完善,很多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在城市读书没有门槛或无障碍。大部分留守儿童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不再需要缴纳异地就读的费用。留守儿童的春天来了。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必然会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