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韩国生活习俗)
朝鲜族(Korean:,英文:Korean)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17世纪从朝鲜半岛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在内蒙古和一些内陆城市。在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也是我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人参、鹿茸享誉国内外。
朝鲜族以注重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与人交往时要特别注意语言。朝鲜族的称谓有三种,即“尊称”、“平称”和“卑称”。晚生必须对长辈表示“尊敬”,妻子对丈夫也使用敬语,即兄弟姐妹只要大一岁就必须使用敬语,不能直呼其名。同行第一次见面,也要用敬语。否则就是不尊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老年人通常都受到尊重。有的老人吃饭的时候不和晚辈同桌,一家人要等老人回来才能吃饭。一般父子座位不同,同桌晚辈不喝酒。如果允许,他们必须转身喝酒。席间,长辈举杯后,其他人可以依次举杯。年轻人抽烟不能向长辈借火,更不能点火。老人出门,全家都要鞠躬行礼,晚辈同路也要跟着老人。
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无论子女多少,无论贫富,都必须由长子抚养。每到缝纫的节日,别的孩子都要带着家人去“大家”(大哥)家拜访父母的盛宴,父母也可以在别的孩子家里走一走,但是生病的时候,一定要陪在大儿子身边,这是朝鲜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庆祝老人60岁生日是韩国人敬老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届时将摆上丰富可口的饭菜,邀请村里所有的老人同乐,并在桌前频频敬酒,祝老人长寿。
韩国人不仅尊敬老人,而且热爱年轻人。只要一个新生命诞生,全家人都会连续庆祝好几天。当孩子长到一岁时,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亲朋好友都会到场祝贺,之后每年都会给他过生日。
韩国人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不管家里有没有困难,都要尽一切努力给孩子提供教育。甚至为了孩子离学校近一点,可以举家搬迁,注意给孩子传授礼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女性,在家做家务,在外做体力活,对于与邻居的关系,靠的是女性的道德修养。
韩国的房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以平房为主,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矛盾结构两部分。外观也有很多特点。过去的房子都是用木脚手架搭建,屋顶用稻草、麦秸或瓦覆盖,墙壁用泥墙刷成白色,柱子是圆的、方的,柱子是鼓的、直的,方的柱子有四个角和八角形。尤其是鼓鼓囊囊的柱子,把房子装饰得富丽堂皇,柱子顶端有横梁和檩条,雕刻成各种形状,支撑着屋顶屋檐。以前屋顶上有很多草,现在有山脊,有挂山,有结婚礼堂,有休息山。吊山是两个落水的屋顶,婚礼殿堂是四个落水的屋顶,休息山是吊山的上半部分和婚礼殿堂的下半部分混合而成,四周形成飞檐,雄伟美丽。以前外墙大多是土墙,现在换成了特种墙。土墙先用杆子扎成帘子,然后内外抹泥抹沙。
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厨房,一边的仓库里没有炕,有个门和厨房相连。一边是房子,全是炕铺的。房子分为上院和下院。一般下家是老人住的热炕头;上面的房间分为两个房间,朝阳的一个作为客房,另一个作为儿子的卧室。每个房间都被一个水平推拉门板隔开,隔板可以随时拆除,成为一个大房间,方便聚集人群。每间房子都有门通向外面,门上的框子是用各种图案的格子和雕花框子组成的,窗户糊纸现在大多改成了玻璃门窗。客人进房间时男女有别。男人进客房,女人经厨房进大炕。否则,是不礼貌的。当你进入房子的时候脱掉你的鞋子。过去,炕上铺着用芦苇席或高粱杆做成的席子。现在用的是人造纤维板或者油黄纸,上面涂的是康油。墙壁和天花板被湖上不同颜色的花纸框住。整个房子明亮整洁。取暖主要靠火炕,在灶口燃烧,烟气通过炕孔温暖火炕,使整个屋子都暖和起来。
韩国饮食风格独特,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主食是米饭,最有民族特色的糕点和凉面。做蛋糕是韩国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客人的主食,就像吃饺子对汉族人一样重要。桌子上勺子和汤的摆放有固定的位置。比如勺子要放在就餐者的右侧,米饭放在桌子的左侧,汤碗放在右侧,有汤的菜放在旁边,没有汤的菜放在第二位,调味品放在中间。婚礼、节日期间不要杀狗、吃狗肉。
韩国冷面很独特。韩国人有在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吃长凉面可以“长命百岁”,所以也叫“长寿面”。韩国人喜欢吃狗肉,尤其是三伏天喝狗肉汤。他们做的狗肉和狗肉汤独特美味,冬天能驱寒,夏天能消暑。
辣白菜是韩国人喜欢吃的一种泡菜,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黄,蒜微绿,赏心悦目,开胃。一口下去酸辣酸甜咸咸,越嚼越入味。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米酒是韩国人最喜欢的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最佳选择。如果客人来访,主人总会端上一碗自酿的米酒。这款酒比黄酒白一点,也微甜。但是不要贪心。这种米酒一开始并不烈,但后劲十足。而且,和长辈喝酒的时候,要把头挪到一边去喝。一定不要在长辈面前举杯喝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韩国人喜欢穿朴素的白色衣服,通常是短裤。男式上衣无扣,用布条和马甲打结,下衣裆肥大,裤腿打结。女子短裙无纽扣,用丝带系住,长裙分裹身裙和圆柱裙(仅限婚前)。老年妇女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穿长及脚跟的长裙。年轻女子的裙子多为颜色鲜艳的绸缎。在现代,男人工作时经常穿平底的白色胶鞋和凉鞋。女人穿船形胶鞋。现在除了节日或者民族聚会,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没什么区别。
头顶运输是韩国女性特有的劳动习惯。他们从小就学会用脑,长大后都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无论是水壶、食品袋、包还是其他东西,他们都不用肩扛、背着、手拎,而是戴在头上,行走自如。
在韩国婚俗中,结婚前一般要经过求婚、求婚、定吉日、送嫁妆等程序。女生和男生交流需要“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去女方家“见好就收”,类似于汉族的“相亲”。如果满意,小伙子就正式向姑娘求婚,如果女方同意,男方家就送她四柱。四柱是一张写着名字和星星(出生日期)的纸。然后女人拿着女孩的四根柱子去“拱”它。
所谓“穹顶之和”,是指男女生肖是否兼容但不互斥。如果两个生肖相符,女方会通过媒人通知男方家,两人的“金库”相对,男方可以“择日”定下婚期,把彩礼送到女方家,一般是“绿缎”“红缎”。婚礼当天,新郎必须在长辈的陪同下亲自出嫁,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女方家,并献上一对木刻大雁,比喻今后像大雁一样随我飞,永不分离。
后来举行了一个仪式,女方在东西方向的正殿正中放了两张桌子,中间放了松竹,松竹上有一条青红线;桌子两边摆着木鹅,摆着酒菜。在主婚人的引导下,西边的新郎向对面的新娘敬酒,新娘连声道谢。然后,新郎到上面的房间接受女方为他准备的“大桌子”,桌子上放着鱼、水果、蛋糕、糖果之类的食物。在接待“大桌”时,新郎要安静地坐着,不露声色,对父母和客人说一些礼貌的话,避免失礼。过了这道程序,新郎就可以上轿子,把新娘娶回来了。
还有一种朝鲜族的特殊婚礼,叫做“归乡婚礼”。如果一对夫妇在结婚60周年时仍然健在,并且他们的孩子都没有去世,他们也有孙子,他们可以举行返乡婚礼。结婚典礼上,两个人必须穿上婚纱,和年轻人一样隆重。这一天,子女和亲戚们按照辈分和年龄依次向老两口敬酒跪拜。后来,两位幸福的老人上了婚车,在村子里走了一周。邻居们,男女老少都来祝福他们,祝他们健康长寿。
韩国人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生活丰富多彩。每当节日来临,到处都能听到古雅钢琴、铃鼓、笛子优美的声音。人们穿着华丽的礼服压跳板、荡秋千、摔跤等等,气氛十分热烈。
在延边,朝鲜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年初一)、正月十五、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6月1日的儿童节、8月15日的老年日、9月3日的“国庆日”也是韩国民众非常重视的节日。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出生一周年、“家辉节”(60岁生日)和“回族结婚节”(60岁结婚纪念日)。
家辉节是朝鲜民族诞生60周年的纪念日。结婚节是朝鲜民族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每年圣诞节或婚礼当天,子女、亲友、邻居都要为老人的生日祝福。
“元旦”是韩国的春节,是韩国人民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过去,在“元旦”期间,韩国人民经常举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玩“石头大战”,女孩在跳板上跳跃和摇摆,孩子们放风筝。朋友们也尽量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唱歌跳舞,其乐融融。春节是朝鲜族最大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先祭祀祖先,然后孩子们穿着华丽的衣服给老人和长辈拜年。正月十五,朝鲜人不分男女老幼,吃“五谷饭”,喝“凯尔酒”。
农历六月十五,是朝鲜人民的传统节日“六头节”。许多韩国人聚在一起,按照习俗举行仪式、舞蹈、洗头等活动,祝愿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