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银是什么?(纹身是什么银?)
经常在电视剧和评书中听到“纹身银十二两”、“纹身银一百两”这样的称呼,那么纹身银=银吗?严格来说并不意味着。准确的说,纹身是记账货币的单位。
“纹身银”一词的由来
据说是从清朝开始的。清代制作银锭时,铸造厂要将融化的银水倒入锭模中,使银锭冷却后一个一个制作出来。
在铸造的过程中,为了使银锭容易脱模,在银水还没有完全凝固之前,轻敲模具。这种敲击产生的震动,使得还处于液态的银色水面上出现了一层涟漪。很快,银色的水凝固了,但是涟漪并没有消散。最后在银锭上留下波纹,长远来看叫梧桐。
“纹身银”的用法
俗称“文身”一词出现在世界上,但在实际应用中,文身却变成了一个银的概念,即我们用文身作为衡量交易的标准。
这是为什么呢?在古代,由于铸造技术的限制,银的纯度差别很大。古银有很多名字,如、青丝、白丝、水丝、西、、、茶花、茴香、单斜、双斜等等。这些不同种类的金属银需要换算成全国统一的计量单位,以方便统计。
铸成锭状的银学名为“银豹”,银豹的含银量因地而异。比如一亩良田能卖7两白银,买家是用含银95%的五常还是用含银97%的苏买单?所以纹身的作用就出现了。作为一个标准,不同的银换算成纹身的时候是有标准的。事实上,世界上流通的贵金属银纯度普遍高于纹身银。如果用所谓的“纹身银”交易,商家就吃亏了。
银转化为银粒通常需要一升水。约106两银粒可相当于100两标准银。由于各地流通的贵金属精细程度不同,有按水量称银的,如二四宝、二五宝、二六宝等。,都是指用纹身转换时的优惠。比如用二四宝银,就是每500两补贴224两,一锭500两的二四宝银锭折算成502两的标准文身。
所以可以看出文身的精细程度并不是最高的。不要误会纹身是成色最好的银。粒银纯度为93.5374%,相当于现在925银的纯度。粒银作为一种标准存在。
两枚银币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前阵子看了一部电视剧。清朝的男主人在外打工多年,从来不回家。最后赚到钱回家发现老婆已经改嫁了。我老婆哭着对他说:“你走了好几年都没有你的消息,大家都说你死了。”
那人哭着说,我要写家书,可是家书要一两银子。我想攒钱买地...
然后就是武侠剧。印象最深的是《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第一次见黄蓉请她吃饭的时候,花了1927美分...
前阵子还看了一个艾伦的小品,说是花10两银子请人贴窗户...
这些例子不禁让我们觉得白银也不是很值钱。错了,全错了,这是不可能的。更贴近古代的现实,可以参考《武林传说》里佟湘玉掌柜给同福客栈伙计发的工资。
佟湘玉给的工资是每月2元,可以理解为佟掌柜以现在的市场价给员工发工资很小气,但也不算太离谱。两=10元,郭芙蓉的月薪是1/5两银子。
再看看武林传说里的其他人。七侠镇缉捕官月薪一元银。作为七侠镇的前缉捕官,邢的第一个月工资是银子。闫小六成为缉捕官后,变成了四块钱银子。在古代,捕快不是当官的。他们只是官员,没有吃朝廷的俸禄。他们的工资可以理解为受雇于一个县长。
《武林传说》里,李大嘴曾经抱怨价格太高,说现在买一只鸡要三毛钱。如果按照宋朝的1两银子=1500文计算,2两银子=300文,郭芙蓉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0只鸡,还不错。
看小说《金瓶梅》,对应的是《武林外传》的历史背景。西门大观药店的高管也是近代的高级白领,月薪2两银子。《金瓶梅》第23集,金莲、娄宇、平儿赌了一把。金莲赢了钱,叫他去买菜。他买了一坛金华酒,花了三钱,又花两块钱买了一个猪头和四个猪脚。
所以宋代一两银子买半头猪是没问题的。再比如,苏轼被贬谪时,每月要花4500元养活20多口之家,还要接待各种来访的朋友。按照宋代的算法,4500元约为2-3两白银。
也就是说,苏轼每个月可以用两三两银子养活一家20多人,接待各界朋友吃喝玩乐。
两银子的购买力随着朝代的不同而变化。在清朝,一个六品的官员一年挣45两白银,相当于一个局长级别,一个月不到4两白银。
随便写一封家书,要1两银子,糊一扇窗要10两银子,卖一桌酒菜要20两银子,谁会做官读书科研?
据传世的地契记载,明末上海周边土地每亩售价按土地质量分为每亩3两、4两、5两。清乾隆五十三年,每亩七分买卖白银二两。如果钱这么好赚,谁还会做长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