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一、农业标准化

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全过程,促进先进农业成果和经验的快速推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引导生产和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提高。

二、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1.农业标准化主要对象中的生命体或有机体不仅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而且必须遵守自然规律。

2.农业标准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必须因地制宜。

3.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农业标准化的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等重要。

三。农业标准的性质

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包括:种子、农药、兽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标准;通用技术术语符号和代码标准;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农产品标准等。

推荐性标准:指由国家、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并向企业和社会推荐的标准。推荐性标准-一旦被纳入强制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四。农业标准的实施程序

规划→准备→试点→实施→检查→总结→反馈

实现方法:

提供标准文本→抓典型示范→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施标准→组织培训→总结交流。

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法

1.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组织。

2.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4.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

5.宣传和实施标准。

6.及时组织检查和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