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造纸术(到底是谁发明了造纸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丝织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上面的蚕茧是蚕丝做的,剩下的恶茧、病茧是用丝绵经过漂白做的。漂白后,席子上会残留一些絮状物。久而久之,积累成一层纤维薄片,干燥后剥离,用于书写,说明中国造纸的起源与丝绵有关。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蔡伦发明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常识。
蔡伦是东汉人。如果汉永平皇帝在末年(公元58-75年)入宫,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早于公元58年。
但20世纪50年代,陕西Xi安灞桥古墓发现灞桥纸,主人活动时期不晚于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给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理论蒙上阴影。
20世纪80年代,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Kawachinoayanofumi情景时期(公元前179-141年)的汉墓,墓内有麻纸地图,称为“放马滩纸”。
上世纪90年代,甘肃敦煌发现一座西汉古墓。墓中有550张纸,其中7张有文字,被称为“挂春纸”。
日本学者提出“灞桥纸”上面没有文字。可能这种纸在当时还不能用来写字,只能用来包装,而在蔡伦纸上写字应该是划时代的发明。但“让马谭纸”和“杭圈纸”的发现,彻底推翻了这一假设。
蔡伦是纸的发明者还是改进者?学术界至今没有共识。
在国际学术界,造纸术是否是中国人发明的也有争议。埃及学者认为,古埃及人制作的“纸莎草纸”比蔡伦早3000年左右,目前现存大量纸莎草纸文献,可以佐证。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纸莎草不是纸。
讨论纸的发明,首先要给纸下定义。
纸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国内外都承认以下几点:一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其次,通过割胶、打浆等工艺,使植物纤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强度。一般认为纤维是否打浆是纸张区别于其他纸质物品的关键。
说白了,只有把植物纤维弄断,然后再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纸。按照这个标准,古埃及人使用的“纸莎草”其实不是纸。
“纸莎草”是由莎草制成的,也被称为纸莎草。它的茎可以达到3米多高,有手腕那么粗。它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外面覆盖着坚硬的外皮,里面是柔软的果肉,可以食用。
传统制作“纸莎草纸”的方法是:将纸浆去皮,切成薄片,在水中浸泡数日,取出后用木槌敲打,挤出水分,然后将几块纸浆并排放置,用石头压住,挤出含糖粘液,使之相互粘连,组合成更大的“纸”。最后晾干,用贝壳磨平表面。
可见“纸莎草纸”是由原料简单剪切拼接而成。因为植物纤维没有断裂重组,就无法形成新的物质。这种“纸”类似于写字用的树叶。“纸莎草”极其易碎,所以只能卷起来。目前最早的“纸莎草纸”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40年。
公元前650年左右,“纸莎草纸”传入希腊,成为古希腊罗马的重要书写载体。
中国人启发了现代“纸莎草纸”
“纸莎草纸”在西方风靡一时。“在屋大维时代,纸莎草的种植、制造和销售都在私人手中。运输税取代出口税,因为罗马是主要的进口地。纸莎草纸的生产从小村庄转移到了重要的城市。工匠成为工厂工人。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提供了书写方便、价格合理的材料,在从英国到两河流域的广阔领土上使用纸莎草”。
柏树只能生长在尼罗河流域的沼泽里,这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纸莎草纸”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不容易保存,尤其是在高卢寒冷的气候下。为了保存纸莎草文献,人们不得不反复抄写。
公元751年,造纸术从中国传入阿拉伯,给“纸莎草”带来了致命的冲击。阿拉伯拉希德执政时,下令书写必须用纸。“纸莎草纸”的市场逐渐缩小,纸莎草的种植也受到影响。公元9世纪后,用纸莎草制作“纸”的技术失传,纸莎草灭绝,中断了1000年。
1798年,当拿破仑远征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学者收集了古埃及纸莎草纸实物,但未能恢复其制造方法。
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任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布(Hassan Raab)在参观了故宫的古代书画进行修复后深受启发。1959年卸任后,他努力复兴“纸莎草纸”的制造工艺。
因为莎草在埃及已经消失了,它不得不在尼罗河上游和南苏丹的沼泽中寻找。经过两年的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种植的植物,经过艰苦的研究,我们终于在1962年重新发明了制作“纸莎草纸”的技术。
图: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技术、设备、工艺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完整的技术体系。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每一个主要技术环节都可以从中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其最初的发展形式。世界各国使用中国传统方法造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蔡伦在唐代就已经受到质疑。
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人认为造纸术是13世纪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发明的,后来又认定纸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直到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才意识到纸是中国人发明的。
记载东汉历史的传记巨著《东关汉纪》最早在《蔡伦》中记载了造纸的事,说是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朝廷献纸,但《东关汉纪》失传了。所幸他的书转述了这段话,但叙述中是否有疏漏或篡改不得而知。
唐代张怀瓘在《断书》中说:“汉兴,有纸而无简,蔡伦公和帝时所为。”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北宋陈晖也说:“封面纸,旧的也有,蔡山仑是专的,不是原的。”我也认为蔡伦只是一个改革家。
灞桥纸出土后,有学者认为只是麻絮的自然沉积,久而久之被压成碎片,而不是纸。因为写得太粗糙,所以评价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还是正确的。
但经过重新检验,潘继兴等学者推翻了这一观点,认为灞桥纸虽然粗糙,但一定是纸。目前考古发现的西汉纸还有金冠纸、马圈纸、中烟纸、放马滩纸等。不能都是“自然存款”吗?
至于《蔡伦》中的造纸方法,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用树皮、麻头、开布、渔网为纸”。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纸应该是不知名的工匠发明的,经过蔡伦的改革,终于被广泛接受。
一生坎坷的发明家
蔡伦擅长造纸,更擅长政治。
入宫后,蔡伦成为汉章帝窦皇后的心腹。窦皇后没有孩子。为了争权,她指使蔡伦陷害卿的生母宋贵仁自杀,太子也被废为清河王。窦皇后收留了梁贵仁的新生儿子刘钊,独自抚养,封他为太子。汉高祖张死后,10岁的继位,也就是汉高祖和窦太后也成了窦太后,她把蔡伦提拔到了钟长士的位置上。
10年后,窦太后去世,蔡伦转而向汉高祖邓绥、汉高祖邓绥、邓绥西皇帝求教书画,蔡伦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探索出了新的造纸方法,从而为邓绥创造出了更高质量的纸张。
蔡伦聪明伶俐,在被任命为方上(方上是主管宫廷制造业的机构)时,他制作的刀剑等器物“皆精巧密致,为后世之法”。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蔡伦的崔伟曾在《论政治》中写道:“以蔡太夫之弩,龙庭之剑九年,今名满天下。”据《东观汉纪》记载,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将该造纸法写成奏折,呈献给汉武帝,皇帝下令在天下朝廷内外使用推广。9年后,蔡伦被命名为“龙廷侯”,拥有300家餐厅。
汉武帝病逝后,邓绥当上了太后,但两年后她的儿子也去世了,于是她不得不选择13岁的侄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恰好是清河王的儿子。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和亲自裁决,命蔡伦本人向廷尉(判官名)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洗澡后穿衣戴帽,饮毒而亡。
中国的纸就这样传到了欧洲。
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军事冲突,即皮拉斯之战。在此之前,双方已经进行了三次战争,这场战争被视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关于厄洛斯在哪里还存在争议。应该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靠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曾经叫dzhambul市)。
由于西域诸侯国的“不礼让”,高仙芝领兵征服,石王国的王子扑向大餐,高仙芝想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餐。于是,葛邀请和巴汗的军队卒加入进来,组成了大唐联军,共三万余人。没想到,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格洛鲁部落造反了,唐军“腹背受敌,乱作一团,狂奔而逃”。
朱罗斯之战关闭了唐朝苦心经营多年的西进通道。阿拉伯军队俘虏了一万多名唐俘虏,其中有几个会造纸,所以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阿拉伯人”。公元757年,阿拉伯帝国在撒马尔罕开办了第一家造纸厂,793年从唐朝招募了一批造纸工人,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开办造纸厂,生产的“大马士革纸”远销欧洲。
11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西班牙,在巴伦西亚开办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
在这些俘虏中,还有一个叫杜欢的,在中亚等地待了1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去过摩洛哥的人。
杜欢回国后,把他在京吉星的经历写了下来。不幸的是,这本书丢失了。现存的是他的叔叔杜佑在《通典》中引用了景的几段话。
纸背后的悲剧和喜剧
唐朝工匠教会的虽然展示了阿拉伯如何造纸,但却刻意隐瞒了关键技术——纸药。
纸药是指手工造纸过程中使用的某种植物胶。没有它,只能生产出极厚极劣的纸,所以造纸的人说:“没有纸药,就没有工作。”
日本学者山下健治曾说:“蔡伦发明的造纸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点...以上三点中,第三点是造纸法的关键,也是《蔡论》中造纸法的主要关键...唉,蔡伦毕升的贡献也大。”
日本学者渡边武也说:“在中国史书中,没有关于何时、何人最先使用粘液纸药的记载。根据一些现代专家的说法,它始于蔡伦。查德蔡伦在研究了粘液纸药无与伦比的神奇功效后,成功发明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的纸药是什么?造纸家有句话:“蔡大师的拖鞋不粘我们的窗帘。”“粘液”是密侯的桃汁,用作纸药。除了猕猴桃,常用的纸药还有仙人掌、沙参、多刺芒果、蜀葵根、芙蓉叶等。因为中国人不知道造纸用的纸药,西方工匠的纤维在造纸中分散不均匀,刺激西方走另一条路——用机制纸代替人工造纸。
150年,西班牙在建造欧洲第一家造纸厂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好了机械打浆设备——“捣碎机”。1680年,荷兰人设计了风车驱动的“捣碎器”。到了1750年,荷兰人发明了打浆机,终于在质量上超过了手工制作的中国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