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擅长画什么?(郑板桥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基努学会
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是吉窝奴社青年成员林晓静。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书、诗被誉为三绝,常被人称道。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明朝洪武年间,祖上迁居兴化城。他的祖父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员,他的祖父是王,一个天才和博学。他的父亲在家当学徒,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因此,郑板桥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连他自己都说,“板桥的文质分两部分,很有洋气。”
郑板桥肖像(资料图)
他是郑板桥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和领袖人物。他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是在扬州。当时扬州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一片繁荣景象,17、18世纪扬州涌现出一批异端画家。代表人物有、王、等八人(扬州八怪)。他们的画风在全国独树一帜,打破了以往画坛画花鸟的风气,在清代中期。
其中,郑板桥的成就在扬州画派中名列前茅,其“画、书、诗”有“三绝”之誉。同时,“三绝中有三真,即真精神、真意思、真趣味。”尤其擅长画兰花、竹子、石头,作为产品受到人们的热切追捧。
郑板桥作品
现在大多数人对郑板桥的印象是画家、书法家、诗人,但实际上郑板桥也是一个官员,只是与他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那么显眼,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郑板桥在山东为官12年。他在任职期间,勤政廉洁,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最后因为生意得罪了“省官”,只好弃官归田。正是郑板桥在底层做官的经历,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他痛恨贪官剥削人民的现象,主张人人平等。他曾说,他的画“是用来安慰天下人的,不是让天下人自娱自乐的”。可见,郑板桥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属于改良派,这也是郑板桥特别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墨竹图(资料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郑板桥的“三绝”可谓雅俗共赏的艺术。它的素材来源于生动的现实生活。他的大部分绘画、书籍和诗歌都充满了内容和意图。他的诗歌描写了民间疾苦,揭露了康、甘盛世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正是这一特点,使郑板桥的作品区别于常人,也使他在“诗、书、画”的社会时尚中脱颖而出,从此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
1.陈乔:《郑板桥的三奇三真》,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报,1981年。
2.任:郑板桥对待世俗社会生活态度初探,《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3.吴·:《三绝诗书画一官来一走——记坎坷人生》,《故宫》,1998年第2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