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海边读书》(卡夫卡《海边读书》1000字)
《海边的卡夫卡》写于2003年。当时我比十五岁的田村卡夫卡小四岁,但我已经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和卡夫卡离家出走的原因略有相似——觉得自己没必要,不被需要。
但我毕竟没有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也没有像卡夫卡那样一个人离开,因为每次我做好心理准备收拾行李的时候,总会有人对我说:“别急,过了这个六一再去也不迟,反正我早晚都要去。”于是乎,六一结束后,离家出走的想法就隐藏起来了。
《海边的卡夫卡》的写作结构特别新颖。明明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读起来感觉像是两个主角发生了什么。
有了卡夫卡这个离家出走的少年,你会慢慢被带入这个十五岁少年无助迷茫的内心。和会和猫说话的中田先生在一起,你会觉得好像在看侦探小说,带着好奇心走着。整本书的节奏,缓慢而紧张,真的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觉得比《挪威的森林》还要精彩。
我一直坚信:我满脑子都是诗和书。读一本好书是一次旅行,去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完全不同的体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所以,当我看到卡夫卡可以天天去A村纪念图书馆的时候,就有些羡慕和向往了。
对于“一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我花了很长时间深入思考高中的话费问题。当时因为没有合作伙伴一起谈这种问题,也不知道用哪种渠道和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候,身边的人都在享受青春带来的快乐时光。谁会想到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甚至陷入了“生无意义,不如死”的漩涡。所以,卡夫卡在明知森林深处迷路危险的情况下,依然抛弃行囊,一路向原始森林的深处走去,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然而,正是这一次冒险的行走,年轻的卡夫卡解决了困扰他的问题:人还是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是的,活着是有意义的。有什么意义?因人而异。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这个意义可能是创作音乐;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人生的意义可能就是掌握更多的资本;对于普通人来说,过平静的生活是有意义的...1000个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人有1000种活法。就我而言,我能实现自我价值,这辈子无怨无悔。
有个传说:上帝造人的时候,故意把人的身体和灵魂分开。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身体寻找自己灵魂的过程。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