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屋面避雷带怎么做才规范?(三类防雷标准)

三级防雷标准(规范屋顶避雷带该怎么做?)

屋顶避雷带是一种雷电连接装置,能承受建筑物直接遭受雷击,并将强大的雷电流引入大地。作为防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那么,规范屋顶避雷带应该怎么做呢?本文总结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设计规格

1.规格基础

屋顶避雷带按GB500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设计,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分别按第4.2、4.3、4.4条的规定执行。

高度超过45m的二类防雷建筑沿屋顶外围敷设的避雷带,应位于外墙外表面或檐口立面,也可位于外墙外表面或檐口立面之外。具体做法见下图。

2.技术要点

避雷带支架在实际施工中采用镀锌角钢(L25*3)或镀锌扁钢(-253),卡箍安装可采用专用卡子或钢丝绳夹。支架上固定卡子的上开口不能用支架角钢封闭。避雷带应平直顺直,固定点的支撑应均匀间隔并固定可靠,每个支撑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

镀锌圆钢避雷带采用单根Z形搭接连接(建议使用自制模具),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搭接上下。望远镜半圆与天空垂直或平行。直线段避雷带支架间距应均匀划分,间距控制在0.5-1.5m,一般确定为1m。

避雷带应平直且高度一致,每2m检查段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

3.有关注意事项

1)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符合GB500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当不受避雷器保护的屋顶上的孤立金属物体的尺寸不超过下列数值时,不需要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0.3m,上表面总面积不超过1.0m2,上表面长度不超过2.0m”应与防雷装置连接。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的保护区描述。

特殊情况下,符合GB500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的金属管道及附件需单独设置避雷器。

2)符合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屋面物体,当其突出接闪器形成的平面不超过0.5m时,不需要对接闪器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非金属管道应单独配备避雷器。

3)高层建筑,一类建筑超过30m,二类建筑超过45m,三类建筑超过60m,应进行侧击雷防护。

沿高层建筑屋顶外围应设置避雷带,防止直接雷击,其安装位置略突出于屋顶外缘,特殊情况处理如图所示(见图集03D501-3P54)。

二、施工规范

屋面避雷带施工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避雷针和避雷带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备用帽等防松部件齐全,焊接部位的责任漆刷满。

避雷带应平直顺直,固定点的支撑应均匀间隔并固定可靠,每个支撑应能有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架间距应为0.5-1.5m;在水平直线上;弯曲部分为0.3-0.5m

避雷带引下线和支撑架的安装应计划安排在磁片或磁片的缝隙中。

当防雷穿过伸缩缝时,应采用" "弯头。

引下线标有绿/黄色标志,引下线标志统一制作。

防雷带状支撑架

三。建筑实例

本施工实例是碧桂园项目部根据工程实例总结出的防雷区施工控制要点和工艺流程,用于指导施工,可以参考实施。

1、避雷带施工控制点

1、严格按照防雷接地平面图施工防雷接地引下线。

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材料符合图纸。

3.固定支架间距小于等于≤1000mm,角支架间距小于等于≤500mm。具体间距要适当调整。

4.避雷带(网)与引下线的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5.避雷带高出女儿墙或屋顶完成面150-200毫米。

2、避雷带施工流程

①放线定位

1、松紧线顺直,无扭曲。

2.支架定位点间距统一。

3.中心定位,开口不塌陷。

②支架安装

1、定位准确,垂直无倾斜。

2.牢固,无松散,一致性高。

3、间距均匀,水平间距不大于1000mm,垂直间距不大于1500mm,转弯间距为300-500 mm

③避雷带安装

1、平直、美观不失真。

2.离建筑完成面的高度一致,为150mm。

3.转弯平稳,没有尖锐的菱角。

④引线焊接

1、焊缝饱满,无夹渣、咬边、裂纹、气孔等。

2.引下线与避雷带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6d(d镀锌圆钢直径),两侧焊接。

3.避雷带与避雷带的搭接长度不小于6d(d为镀锌圆钢直径),且两面焊接。

⑤焊接防锈处理

1、涂刷防锈漆前,将焊渣涂层清理干净;如有锈蚀,除锈至圆钢原色。

2.油漆必须是防锈漆,颜色一般是银色。

3、防锈漆涂刷均匀,无遗漏。

3.常见质量缺陷

1.如果材质不符合要求,用螺纹钢代替镀锌圆钢。

2、避雷带高度不一致,弯曲不直。

3.支架间距不一致,转角间距大于500mm。

4.转角处有锐角,容易在尖端排出。

5.避雷带搭接长度不够,单面焊接,焊缝不饱满,有虚焊。

6.镀锌圆钢锈蚀严重,除锈前涂防锈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