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修炼了1416年,兴隆塔终于(兖州兴隆塔)

兖州兴隆塔(历经1416年,终于建成兴隆塔)

如果,我是说如果,

我们最喜欢的兴隆塔说话了..."

记录兖州的历史变迁,我是历史的象征。

大家好,我叫兴隆塔。我成立于公元602年,但我是不折不扣的千岁。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木塔的原因,我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壮。后来,我就变成这样了。

关于我的故事,可能有点长。

从出生开始,我就记录了兖州的历史。毕竟兖州没有人能跟我嚣张。今天,我是兖州的代名词,是这座古城的城市名片,是兖州的文化象征。

下面我来说说历史:

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颁布《隋国营佛塔敕令》。兖州高僧依法下令将舍利塔从隋首都洛阳护送到兖州普勒寺。兖州普勒寺的佛塔始建于1920年,最初是一座十三层的木塔。

普寺原为佛寺,神龙元年(705)二月改名中兴寺,神龙三年(707)改名龙兴寺。盛唐时期,龙兴寺香火鼎盛,寺庙佛塔修缮装饰豪华。

建兴宋太平七年(982),龙兴寺更名为兴隆寺。宋八年(1063年),兴隆寺宝塔改建为宋代砖塔。

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6月17日,兴隆寺宝塔在莒县-郯城地震中全部被毁。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紫阳县志》记载:“地震毁坏房屋,压迫男女众多,兴隆寺佛塔被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1948年,兖州战役爆发,兴隆塔遭到炮弹袭击。幸运的是,它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1985年,山东省政府拨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了兴隆塔,1986年春节对游客开放。

2009年,兖州市政府拨款维修兴隆塔。

2013年,兴隆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兖州历史名人,我是见证人。

在兖州这片土地上,曾经有很多人驻足于此,但以下却是家喻户晓!要知道,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当然,我会告诉你我出生后遇到的人。

李白杜甫

“杜丽的文章在那里,火焰很长。”它是中国诗歌在唐代的顶峰。李白和杜甫是站在这座高峰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都与兖州有着永恒的联系,都为兖州文化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就这件事而言,我可以说我是他们的见证人。

唐开元二十年(732),杜甫公居首位,随父来到兖州,写下《登兖州楼》:“东郡上朝,南楼望初。连云都在海上飘,而却在绿徐。秦孤碑在,鲁寺废城留。我从未如此古老,我是孤独的。”与此同时,杜甫在兖州写了一首《望月》诗:“泰山之威,何其盛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绿色的山峰。神奇的自然汇聚成千上万的美丽,南方的山脉北方的清晨和黄昏之间的分离。彩云lave?我的胸怀洒脱,鸟儿在我紧张的眼前飞来飞去..一旦爬到山顶偷看,就会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

唐开元二十二年夏五月,李白隐居兖州,第一次见到杜甫。从此,诗圈中的“两个obsidians”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隔一年,也就是唐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从安陆迁居兖州,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他一生中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如结识杜甫、结婚生子、隐居生活、圣旨进京、还钱给山等等。最著名的诗,浪漫主义的杰作《梦里登天目山》,是写给我们兖州人的。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60),唐代著名画家。曾任兖州球球(即紫阳)监区抓贼县令,时间约在景隆年间(707-710),后为内教博士。

吴道子被任命为秋微时,民间流传着两个小故事。据说吴道子抓到一个贼。因为监管不严,信息资源的小偷越狱了。吴道子根据小偷受审时给他留下的印象,画了一张外貌通缉令的图,分发给周边郡县,最后在文莱将其抓获。这个传说记载在蒋钦的《陆毅书典》中。说明吴道子年轻的时候,看的能力、记的能力、画的技巧都相当。

第二,据《资阳县志》记载,资阳城北二十里有一条河,叫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的乔乔泉,乔乔泉以南的河上有一座桥,名为“画马桥”,因吴道子在桥上画马而得名。相传吴道子曾在桥边土房的墙上画了一百匹马。因为马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一做完,马就顺着墙跑下来,绕着桥跑。所以人们把这座桥叫做“画马桥”。

朱谭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谭,早年被封为鲁王,封兖州为州。于是,他扩建了兖州城,修建了大王鲁城,并在府河上修建了三座桥,分别是中裕桥、东裕桥和西裕桥。他所形成的城市格局持续了550年,直到20世纪中叶。孙朱守洪组织的南桥是中国最著名的二十座古桥之一。朱谭是兖州最有影响力的人。

梁思成林

1936年7月,中国伟大的女建筑师林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先生来到兴隆塔。这次,我会专门去参观兴隆塔。在兴隆塔周围,他们勘测并绘制了这座大塔的图片。爬上兴隆塔。望泗河流水,诗情怒放。

“林1936年测绘山东紫阳兴隆寺塔”照片精美。这是一张侧影照片:拱门下,她正戴着一顶宽边的圆帽,靠着墙跪着,腿上放着纸和笔,正在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

很高兴见证兖州的发展。

在兖州,住着一群可爱的人。现在,这些可爱的人们正在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在兖州创造一个崭新的明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