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记录课改中的点滴体会(课改体会)

课程改革的经验(记录课程改革的经验)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拿到的新教材是课改新教材。面对新教材,我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但更多的是深入思考: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如何用好这本教材?我对自己说:我没有经验,但是我还年轻,我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先说说我在课改中尝过的酸甜苦辣:

(1)研究教材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到教材和学生两方面都准备好,坚持每一节课都写详细的案例。

(二)设计活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材料介绍新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和环境,所以我要认真挖掘这些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对100以内数字的理解》中,根据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准备了一大袋大豆,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数100颗大豆。同学们看到很多大豆的时候,都很兴奋,数的时候也很认真。数数的时候,我提醒他们:“怎么才能显示有100颗大豆呢?小组里的学生进行了讨论。结果他们把10个大豆放一堆,一共放了10堆。不用太多的话,学生就能明白十个十是一百。

再比如,高一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我设计了一个超市,让8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事先我在产品图片上贴了价签,比如牛奶2.8元,巧克力6.50元,抽课冷冻1.20元等等。,并准备了模拟人民币。在那堂课上,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加深了对人民币的理解和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上课充满热情

老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记得有一次我觉得很累,所以上课总是很无力,对学生不热情,所以那节课的学生也很无聊,昏昏欲睡,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还有一次,因为全班大部分同学作业都没做好,我在课堂上勃然大怒。每个班的学生都充满了战争,他们害怕老师。课后的气氛非常紧张沉闷,那堂课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经过这两节课,我觉得老师不能给学生带来不良情绪,影响学生。所以每次上课不管多累多生气,我都会热情,给学生一个永远微笑的老师。营造轻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在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活动中角色的变化。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学生不再只是坐着听,他们要说话,要动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传道者”自居,不能总是板着脸,背着手,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居高临下变成平等的领导者。

在具体教学中,我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给学生话语权。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计算9+5=?我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有的同学用加十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有的同学用加数的方法。我继续问:“还有别的方法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方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用画木棒的方法。先抽9根木棍,再抽5根,一共15根。”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表扬了他。

再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要从一位数开始加,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可以从十位数开始加。”这时,我没有反驳学生的观点,和蔼地说:“十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有什么条件?”这个学生答不上来,我就找群里的同学一起讨论,得出结论:两位数加两位数,只有十位数不进位才能相加。这时候我肯定了他们的意见,刚才提意见的同学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觉得这样,学生就有了说“不”的权利,老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只要学生有什么看法,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自己的。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提问,最具信息资源的网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沃土。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学习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学习乐趣下无负担”。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渴望听故事。根据这个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二年级第二册《比较数的大小》,我设置了一个童话情境来介绍学习内容:有两只小乌龟,一只叫乐乐7岁,另一只叫辛凯6岁,他们是好朋友,但是有一天他们吵架了,要补充什么?原来他们都说自己老了,但是到底是谁的老呢?帮帮他们,孩子们!同学们都很开心,完全沉浸在小乌龟的故事里,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知道了这些,我很不服气,说:“我要比你收的多。”乐乐也说:“我也要收藏。”所以他们约定明天这个时候来这里。明天很快就会到来。快乐在森林里收集210朵花,乐乐在森林里收集120棵树。这次谁看到数字了?请大家评论一下移位,同学们马上展开讨论,想出了两位数相同的比较法。结果是快乐赢了。乐乐马上说:“我还在湖里收了1000条鱼。”快乐还说:“我还在森林里收集了100间小房子。”这次怎么比?学生继续讨论,得到两个不同位数的数的比较方法。经过这些较量,乐乐和开心也懂得比较数字了,也很感谢大家。

学生喜欢玩游戏和参加活动。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很多有孩子兴趣的游戏和活动。比如,做完乘法表后,我设计了花园活动,比如送信、摘苹果、钩鱼等。我让几个学得好的同学做这些活动的领队,剩下的同学想参加什么活动就去排队。在那堂课上,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也收获了很多。他们不仅得到了很多小礼物,还巩固了剧中1~9的乘法公式。

(6)为学生提供空自主探索的空间。

苏姆林斯基说:“人们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作为指导,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

比如在“摇摆与思考”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演示,然后让他们用3,4,5...珠子摆出不同的数字(要求100以内的数字),并要求他们在挥杆过程中探索规律,与小组成员交流。结果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放珠数比珠数多了一位,把放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珠数等等。我肯定并欣赏他们的发现。当学生们听说他们的发现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称赞时,他们会有一种成功感,并变得更有学习动力。正如心理学所说:“一个体验到成功喜悦的人,会激起对理念和力量的无尽追求。

(7)学会让“士兵”教“士兵”

所谓“兵”教“兵”,就是会教的学生不会教。比如高二第二册解题的习题(二班女生19个,男生比女生多10个,二班有几个?),我让他们从题目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然后我去大厅参观,看看他们做了什么。大部分同学讲完后,我特意邀请做对了,犯了典型错误的同学上台表演。我鼓励学生:“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不同意就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XXX的方法,因为他只统计了男同学的人数,而不是全班。”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表扬了他。从那以后,班级变得更加活跃了。另一个学生说:“我不赞同XXX的19+10+29=58(人)的方法,因为他反复数男同学的人数,而不是全班。”学生们就这样点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我不用要求学会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给不懂的同学解释清楚。不懂的同学懂,学会的同学也很乐意做小老师。为什么不呢?然后我让全班同学课后做练习。令我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对了。可见《士兵》是教“士兵”的好方法。

(8)课后反思必不可少。

再精彩的课,也有它的不足。因此,我在听课或听课后,会及时反思和回顾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及时记下经验教训,作为今后改进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依据。

比如高一下册《立体图形的组合》,我先演示了一些立体图形的组合,然后让学生用积木搭建。其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木玩得很开心,场面也很热闹,但是从他们的作业中反映出他们并没有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我认真总结原因:“没有吃透教材,只追求热闹场面,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没有理解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把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玩上,对立体图形的组合也是一塌糊涂。以后一定要吃透教材,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

虽然关于教学反思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要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方法水平和教学效率。写教学反思,受益匪浅。

总之,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高密度、高强度的压力,真正尝到了酸甜苦辣。然而,当学生对学习数学如此感兴趣时,所有的艰辛都被遗忘了。让我们在课改的大潮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