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的副作用
墨鱼骨
拼音Hi Pio Sho
别名:黑马蹄蟹骨(苏文)、墨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
起源“纲要”
来源于白薇的内壳或白薇属的白薇。收集从鳀鱼上剥下的内壳;或者4-8月,取海边漂浮的马蹄蟹内壳,冲洗干净,晒干。
原形①无针鲎,又名花辣子、马湖鲎。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一只发达的眼;眼睛后部有一个椭圆形的嗅窝。正面中央有一个口,正面有4对腕和1对触腕。手腕呈放射状排列在嘴巴周围,长度相似。内部有4排吸盘,角质层环外缘有尖锥形齿。男性左侧第四腕的茎部成为生殖腕。手腕长度一般超过躯干长度;腕触耳较窄,长约40 mm,上面约有20排吸盘。头的腹面有一个漏斗。胸部呈椭圆形,长(背)157毫米,宽65毫米;两侧有肉质鳍;躯干后腹面有腺孔。生命背面有明显的白点。外套背部中央有一钙质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肛门附近有一个墨囊。
海底栖息地;遇到敌人时,墨袋放出墨水掩护自己。食肉的。它分布在中国沿海。
②金色马蹄蟹
头部30mm左右。手腕长度相近,每个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有不规则的钝小齿;男性左侧第四腕的茎部成为生殖腕。手腕比躯干略长,手腕的耳朵呈半月形,上面有10排左右的吸盘。树干呈椭圆形,长20厘米,宽约1.5倍。生活型为黄褐色,树干背面有紫褐色细点和白斑,雄性树干背面有波状条纹。内壳的后端有粗壮的针状体。漏斗管附近有储存黑水的墨袋。
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
生境分部主要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和辽宁沿海地区。
(1)特征:南方鲇的内壳呈长方形,扁平,边缘薄,中部厚,长9 ~ 14厘米,宽2.5 ~ 3.5厘米,中部厚1.2 ~ 1.5厘米,腹面白色,有波浪纹,占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全长的1/2或1/2。背部呈磁白色,略呈暗红色,有不明显的微小疣状突起,中央有明显隆起,表面有硬脆膜,边缘有半透明角质。最后没有骨针。质轻、脆、易断,断面有明显的平行纹层略向后弯。除了后硬脑膜,其他部位都可以用细粉擦。微腥,微咸。
⑦金鲎内壳扁平,呈长方形形状,中间厚,边缘薄,长13 ~ 20厘米,宽5 ~ 7厘米,中间厚0.7 ~ 1.5厘米。腹部白色,波浪状,约占从尾端到最厚处全长的5/6 ~ 4/5。背面磁白,微带微红,密被丘疹样突起,中央有较明显隆起。末端有一根骨针。
以上药材均为干、大、白、全。
化学成分含有80-85%的碳酸钙、6-7%的角质、10-15%的粘液以及少量的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药理乌贼骨中含有的碳酸钙可用作抗酸剂。新鲜乌贼体内含有的5-羟色胺和另一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多肽(大脑、脸颊和心脏中含量较多)。吃鱿鱼中毒可能是这种物质引起的肠道运动失调。
加工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粉碎成小块。炒海螵蛸:用文火将海螵蛸块炒至黄色。煅海螵蛸:将海螵蛸放入锅中,煅至深棕色,取出放凉。
它是咸的,微温。
①圣经:“咸,微温。”
②乌普本草:“寒。”
③别禄:“无毒。”
④药性理论:“毒性小。”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要:“厥阴血分。”
(2)雷公对炮制药物的解释:“入肾经。”
③返老还童本草:“入肝脾肾经。”
主要用于除湿、产酸、止血和伤口愈合。治疗胃痛、反酸、呕吐、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燥闭经、腹痛、腹痛、虚疟泄泻、阴蚀疮。
①经典:“主女为赤白经血漏,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疼痛,无子。”
(2)别录:“惊气入腹,腹痛围脐,寒肿于阴(第一条为“夫肿痛于阴”),可敛疮生脓而不燥。”
③药性理论:“止妇人血,引耳聋。”
④唐本草:“疗人目。”
⑤食疗本草:“小儿及成人患腹泻,现黄,去皮细磨成粉,再拌粥。”
⑥本草补遗:“主妇血性,杀虫。”
⑦《日华子本草》:“治崩漏。”
⑧《纲要》:“主女患血友病,伤肝,吐血下血,治疟消瘿。小儿疥疮、烂痘、丈夫外阴疮、汤火伤、跌打损伤、出血不敷。”治灼伤,小儿用乌鸡舌、鹅掌,肿舌出血如泉用蒲黄粉,治咽喉阻塞用朱茵鼻,脓聋用麝香耳。
⑨基本药物处方:“疏通经络,祛寒湿。”
⑩现代实用中医:“为制酸剂,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用法与内服:煎服,1.5 ~ 3元,或丸或散。外用:研末撒或敷。
①关注《本草纲目》:“邪白收敛,白和谐。”
②舒本草:“邪乌头。”
(3)《本草经·美居》:“血证、乡村热者勿用。”
(1)胃痛反酸的复方治疗:(1)海螵蛸五块钱,贝母、甘草各两块钱,瓦楞子三钱。一起研磨成细粉。每次拿两块钱。(ii)一或两个海螵蛸(在研究结束时),阿胶三钱。翻炒研磨。每次一美元,一天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疗胃出血:海螵蛸五块钱,白芨六块钱。一起研磨成细粉。每次一美元五美分,一天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吐血、鼻衄不限:乌贼骨,捣细罗为粉,不论何时,两块钱拌粥喝。(盛慧芳)
④治鼻出血:乌贼骨、槐花等。生炒,末了擤鼻子。(世界医学的有效药方)
⑤治肠风经年出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痛如鼠或鸡冠花,常似虫咬,痛不尽痒:绿矾二两(烧红),鱿鱼骨一两(焙微黄),壶底墨汁一两。罗微刀,配小米和梧桐树那么大的药丸。每次饭前,用30粒煎红糙米汤。(盛慧芳)
⑥治疗便血:海螵蛸最后一块钱。地黄汁混合服用。(体验方)
⑦治妇人漏不限:乌贼骨、当归、鹿茸、阿胶、蒲黄。对待前五味,筛底。空心酒拿方寸匕首。第三昼夜服用。(千金方)
⑧治疗妇女长期带下:贼骨一两(焦灰),明矾三两(焦汁),壶底墨汁二两。罗微是末,用软米和药丸,大如梧桐树,吃前喝30丸粥。(盛慧芳)
⑨出血的处理:鱿鱼骨不敷。(任斋方)
⑩治疗各种外伤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黄等。研磨成细粉,过150目筛,混合。撒在创面上,稍微用力,就能凝固止血。(辽宁新中药材法选编材料)
⑾治疗外伤出血:海螵蛸、煅猪皮、中华白各一两,石灰一两半。共研磨细粉。消毒,撒在创面,包扎。(内蒙古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13】治血燥:黑马蹄蟹骨四只,白马蹄蟹一只。两个东西合起来,药丸是鸟蛋,小豆那么大,晚饭五粒,鲍鱼汁。(苏文)
[13]治哮喘病:海螵蛸,焙干研成细粉。一天三次。每次五分钱,用温水。(徐州新医法单方文选)
【13】疥疮治疗:海螵蛸三分,白芨三分,轻粉一分。为了结束。先用浆料清洗,然后将浆料晾干。(小儿内科综合征百分散)
⒂治疗方案:醋磨乌贼骨三年,先把肉搓红,敷上。(千金方)
【16】治小儿脐疮脓血:海螵蛸、胭脂,为末,敷油。(盛慧芳)
⒄治疗头疮:海螵蛸、白胶香每支两美元,轻粉五美分。为了结束。先用油沾湿,再搓成粉。(健康易简单食谱)
⒅治疗耳底脓:海螵蛸半钱,麝香。为了结束。用棉棒掏,往耳朵里吹。(《廖芳》)
9.治疗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蒲芝。(《医学与宗教三定律》)
⒇对待所有浮在眼睛里的谷物:鱿鱼骨,细磨和蜂蜜点。(食疗本草)
(21)治疖眼:将乌贼骨、牡蛎等份。最后糊丸大如肥皂。取猪肝1个,药1丸,用粳米煮烂,入肝煮熟,随肝食用。用煮过的猪肝汤分三次或两次服用。(体验方)
(22)治疗下肢溃疡:海螵蛸六两,制炉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成细粉,装瓶备用。如果疮面局部肌肉发紫,取80%的药,加20%的肉桂粉。将药粉撒在疮面上,以免见肉,早晚换药一次,并涂上适量药膏。第二次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伤口,用无菌棉球将旧药擦掉,或用油沾湿后擦掉。(浙江中医药(11):51965)
讨论各家《纲要》:“黑马蹄蟹骨,厥阴血可入药,其味咸,但亦致失血,故血燥、血酸、闭经、崩漏、泄泻、疖子、厥阴病;寒疟、耳聋、胆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双目失明,流泪不止,厥银翘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一切血液病皆可治。正如“苏文”所说,如果你生病了,你的胸部和胁肋满了,这对你吃不好。发病时先闻腥臭味,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眩,治疗前后要血。这种疾病被称为血燥。年轻时大量失血,或在房中醉酒,肝气衰竭。所以,不生病是脱不掉的,脱不掉。”从这个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入厥阴血。"
②本草经典舒:“鱿鱼骨味咸,性温无毒,入足厥阴、少阴之经。厥阴是藏血的脏腑,女性以血为主。虚则赤白漏,或经血闭,寒热。少阴是藏精之脏,是藏精的主要场所。虚、湿会引起阴蚀肿痛,虚、寒客会引起阴中寒肿。男人肾虚精疲力尽无子女,女人肝损伤精疲力尽有身孕。温盐入肝肾,疏通血脉,祛寒湿,诸症皆除,精血充足,人有子。如果气主震入腹,腹痛围脐,则肝覆属木主震,惊肝胆,然后营气不和,故腹痛围脐。入肝胆,抚慰戚颖,故亦治之。”温热干燥,所以主要是疖肿流脓。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乌贼骨配合其他药物内服,对其引起的溃疡和出血穿孔有较好的疗效。(1)鱿鱼骨粉85%和浙贝母粉15%,混合。每次服用2 ~ 5克,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或在上述粉末中加入大黄10%,以纠正乌贼骨容易引起便秘的副作用。也可以用海螵蛸30克炒熟,拌半夏3克。用法同上。可用于治疗溃疡,具有产酸、止血和止痛的作用。一般在服药后3 ~ 5天见效,食欲改善,吞酸、胃脘痛减轻或消失,大便变黄。治疗1 ~ 3个月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X线复查后,龛影消失或改善。(2)鱿鱼骨粉和白芨粉等量混合,每日3-4次,每次3-5g,用温开水冲服。可用于溃疡出血。根据几十例,一般在3 ~ 7天内达到止血效果:呕血停止,大便颜色恢复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转阴。它已用于某些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食管憩室并发出血、伤寒肠出血等病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乌贼骨、白芨粉各1.5分,氢氧化铝凝胶25毫升。混合后用凉开水冲服一次,每日3 ~ 4次。同时结合胃肠减压、抗菌消炎、禁食等措施,对3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9例,好转1例(原大量腹水并发穿孔),死亡1例(女性、高龄、饱食后穿孔、入院晚、观察期间休克、修补、术后死亡)。上述治疗后,除针灸止痛外,一般不需要麻醉镇痛药。大部分疼痛在治疗后3 ~ 5小时明显缓解,24 ~ 48小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6 ~ 7天。治愈病例无膈下及腹腔残余脓肿及其他并发症。1.仅有1例出现轻度肠粘连。无复发或穿孔。以上三种药物混合后粘性很大,在胃内形成胶状膜,有助于闭孔器和保护胃黏膜,中和胃内酸性液体,停止溢出,为覆盖网膜等穿孔创造有利条件。即使胃内容物溢出,也能减轻化学刺激引起的剧烈疼痛。但该疗法有一定的适应症,不能完全替代溃疡穿孔的早期手术治疗(见“白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早考虑手术:溃疡穿孔诊断不够肯定;使用这种疗法后有恶化趋势的人;术前钡餐诊断胃癌、溃疡恶变或疑似癌性穿孔;穿孔前有暴饮暴食,穿孔后有严重的腹胀和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液体。估计是穿孔太大,收不到孔。入院时出现严重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
②治疗疟疾
取1元钱的鱿鱼骨粉和10毫升白酒或黄酒混合后服用。一般只需要一次,最多三次就可以了。初诊观察45例,治疗后消失39例。23例进行血检,20例镜检阴性。随访7 ~ 10个月,复发率为9.09%。
③治疗哮喘
用1公斤墨鱼骨和2公斤砂糖烘烤磨碎,混合。成人5 ~ 8元,儿童每日3次。一般需要两周才能见效。治疗了8例慢性哮喘患者,病史3-27年。他们都曾多次接受中西药物治疗,但没有任何效果。服用此药后,7例得到控制,反复气候变化后未发现复发。1例好转,症状减轻。
④治疗下肢溃疡。
溃疡面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撒上鱿鱼骨粉,覆盖纱布布固定。每2 ~ 3天换一次药。12例伤口渗出物减少,肉芽生长,最后结痂愈合。
⑤用于拔牙和鼻部手术止血。
用鱿鱼骨粉和淀粉制成的胶海绵用于拔牙后止血。经50例和233例观察,可在1 ~ 3分钟内止血。与淀粉海绵和明胶海绵相比,止血效果更快更可靠,再次出血的机会更少,对组织无物理刺激,易被组织溶解吸收。它对伤口愈合也没有影响。24 ~ 48小时后,创面海绵全部吸收,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大伤口和急性拔牙也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再次出血的机会较少,能促进炎症的快速吸收,加速伤口愈合。鼻科手术用墨鱼骨止血海绵止血,效果也不错。根据100例(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息肉刮除术、上颌窦根治术、筛窦开放术、鼻出血)的观察,除5例术后出血和1例擤鼻涕后继发出血外,均满意。海绵填充后应允许自动溶解,不应取出或清洗。术后伤口黏膜光滑,无成膜,炎症反应轻微。
摘自《中医词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