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中国医学生)

中国医学生(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医学生?)

在微博热搜榜里,你一定看到过这两个关于医学生的数据:60万医学生,其中只有10万是医生。

这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红兵不久前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给出的数据。他说:“虽然中国每年培养60万名医学生,但实际上只有约10万人穿着白大褂。”

在微博对这个热搜话题的讨论中,网友们纷纷感慨,医学生从事医学的比例只有1/6,远低于大家的预期。医学生毕业不从医有什么问题?

报道中,有医学院领导表示,医生是一个高风险、高门槛、低报酬的职业,这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白大褂”。

真的是这样吗?医学生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热情真的不如以前了吗?

60万医学生,10万医学生

其实是对数据的误读。

想知道数据的可靠性,就得从数据来源说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年鉴中有每年执业医师和医学毕业生人数的统计。

钱报记者在最新的《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上看到,2016年全国执业医师人数为26513.98万人,2015年为2508408人,这样可以计算出新增执业医师142990人。2016年,高等院校医学毕业生人数为674263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教授所说的60万医学生和10万医生,对应的是60多万医学毕业生和10多万新执业医师。

几年后,2012-2015年,新增执业医师分别为11万、14万、8万、13万,医学毕业生分别为51万、56万、59万、63万。

按新增执业医师/医学毕业生人数计算,近五年基本在15%-26%之间波动。那是不是意味着每年只有那么多医学生愿意穿“白大褂”?

温州医科大学就业服务与指导办公室副主任沈恒云告诉钱报记者,年鉴里统计的都是医学相关专业,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医学、法医学等等。但只有临床医学、牙科、中医、预防医学、眼科等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成为执业医师。

这些专业的医学生占所有医学生的比例是多少?没有系统的数据显示医学生的比例,但根据一些公立医学院的招生计划,通常占20%~50%左右。

但是,并不是所有合格的医学生都能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国家体检网公布了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浙江考区执业医师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实践技能通过率82%,综合笔试通过率70%,也就是说那个一年有42.6%的人不及格。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完成一年试用期的人员,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也就是说,有些医学生毕业的时候还没考临床执业医师。

所以,医学生不能等同于潜在的医学从业者。“60万医学生配10万医生”从数据上看没有错,但这个数据并不能反映医学生对医生的态度。

80%以上的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疗卫生单位。

临床医学专业比例较高。

那么医学生成为医生的热情有多高呢?

钱报记者从高校医学院了解到,医学生成为医生或进入医疗卫生系统的比例仍然较高,且相对稳定。

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2018年医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266人。除去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共有1440人就业,1183人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占就业总人数的82.2%。培养一线医生的临床医学专业比例更高,达到98.26%。2018年医学研究生894人,其中79.87%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84.7%为临床医学专业。

沈恒云说,不可否认,每年都有一部分医学生去药企、医疗美容机构甚至与医学无关的单位工作,但这种情况还是少数。“大部分可能是因为职业生涯初期的薪资待遇。这些岗位的收入比刚开始几年的医生更有吸引力。”

“繁华”的三甲医院自然不缺病人,也容易吸引医生。医学毕业生进入县市级医院态度?

李泽(化名)是温州医科大学2018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他刚刚回到家乡,在一家三级二级医院工作,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他告诉钱报记者,他班30多个同学都进了医院,当了医生。他的舍友中,只有一个不是学医的,但他也考上了卫生系统的公务员。

高中毕业后,李泽决定成为一名医生。但由于高考分数不够,入学时被转到了信息专业。凭借大一的出色表现,他成功转入临床医学,并继续学习了五年。

他说,学信息专业的朋友毕业后从事IT行业,有的月薪两万,而他目前试用期收入2000元/月,转正后4000 ~ 5000元/月,培训后平均月薪约7000 ~ 8000元。

但他并没有那么在意自己的收入。“我觉得当医生可以在家照顾家人,在外面救死扶伤,挺好的。以后收入会逐渐增加。现在更大的压力是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让我们三年后能够独立。”

我学医七年了

最后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那些最后没有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大多从事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但也有少部分人跨界转行,几乎完全脱离了自己曾经努力学习的医学专业。他们是如何回顾博士梦的?

从国内某985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袁林(化名)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在附属医院工作,而是进入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了一名审计师,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

年轻的时候,本科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当医生的梦想破灭了。当时,袁林被分配到急诊ICU实习。“每天的工作环境都很沉闷压抑,感觉自己被戾气包围,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有一次,一个病人被送去抢救,明明还有治疗的希望,家属却因为经济原因要求放弃治疗。当时他带着老师劝说家属不要放弃治疗,但最后还是引起了家属的大吵。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医生的无力感。“有很多事情是医生决定不了的。”

研究生阶段,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绪,他特意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方向。“当时我觉得产科医生在迎接新生命,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但他在医院实习期间还是感受到了太多的负能量,尽管已经通过了执业医师的考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当医生。

他毕业的时候,一家会计事务所来学校招生。因为没有专业限制,他试了一下,很快就成功录用了。现在,他参与的多是医疗项目,这是他和医学唯一的联系。班里还有一个女生没当医生,去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做管培生。

袁林说,这不仅与他们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他们特殊的教育制度有关。他们有七年制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后要去医院工作两年。而现在普通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专业五年后,未来三年直接规范培养。2015年以后,高校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医七年,最后从事与医学无关的工作,家人自然强烈反对。“其实直到现在,他们都无法理解我的决定,只能顺其自然。”

袁林说,虽然他自己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但他仍然觉得当医生是一个有意义的职业。那些医学生也慢慢收到了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这种成就感大概是其他职业很难获得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