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中国口碑最高的10部“抗战剧(抗日战争电视剧)

抗日战争电视剧(中国十大“抗战剧”

很多观众对“抗战剧”有误解。他们把“抗战剧”等同于“抗日剧”。他们认为看抗战剧要么是无聊的思想课,要么是看一些“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的震撼故事。

相反,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制作了许多经典的抗战剧,它们要么思想深度信息资源丰富,要么人物形象有趣生动,要么情节感人细腻。

今天Pigo给大家推荐十部豆瓣口碑最高的“抗战剧”。希望大家能看一两部剧空,消除对国产抗战剧的偏见。

看看这十部戏,有没有你喜欢的-

—10—

中国远征军

2011年豆瓣评分8.0分

难得的反映远征军抗战的国产电视剧,全是黄志忠、张丰毅、米歇尔等实力派演员。

全剧筹备五年,讲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英三国结盟,中国远征军奉命进入缅甸的故事。

这部剧的主角是韩家三兄妹。长子韩少功是戴安澜将军手下的一名上校,哥哥韩少勋是孙立人将军手下的一名少尉排长,妹妹韩少英是我党滇西支部的重要成员。

韩氏兄弟参加了铜鼓战役、延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和滇西反攻,见证了中国远征军的光辉历程。

这部戏是在云南拍摄的,那里有很多战争和爆炸,但酷热和蚊子给演员们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拍摄时正值云南的雨季,演员们经常被石头绊倒或被树枝划伤。主演之一的刘也摔断了骨头,演员们等了他45天。

也是关于远征军的故事。开播前,这部剧的口号是超越《我的团长我的使命》。看全剧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全剧力图勾勒出滇缅战争的全貌,远征军也在主旋律电视剧中以正面赞美的方式表达。它的开拓意义大于电视剧本身,这也是大家给它打高分的原因。

但就电视剧本身而言,全剧过于全面,却又不够精炼。从剧情设计到人物塑造都没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部剧的演员都是大咖,但是这部剧并没有成为他们的代表作,而且这部剧里的细节并不严谨。

总的来说,《中国远征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勇气之作,虽然不如我的团长和我的团。

—9—

雪豹

2010年8.1分

出事前演员的代表作,一经播出就火遍全国,之后也经常重播,和《仙剑2》《爱情公寓》一起,是十年前的“转盘三巨头”。

这部剧讲述了文章饰演的富翁周闻弃笔从军,改名周卫国,到黄埔军校学习,后被派往德国留学的故事。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日本朋友竹下俊一。甲午战争爆发后,周卫国回到中国,并在战场上与他以前的朋友成为对手。周卫国在经历了战友牺牲、未婚妻自杀、南京大屠杀后,北上加入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并在

本剧改编自网络小说《特战先锋》。看剧就跟网上的酷文一样。主角自带光环,不断打怪升级。有观众吐槽《雪豹》应该叫“无敌爱国”。主角光环太强。

不过难能可贵的是,主创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观众不会觉得剧情太突兀,同时也不会产生共鸣,这也是该剧如此受宠的原因。

一开始演员差点错过这部剧,后来在投资人的协调下,他参加了这部剧。主角周卫国精通英德日三种语言,而文章则全是“真声”,表演也火力十足,让整部剧的气质与他本人的傲娇气质十分契合。

虽然周卫国的能力是值得脱离图表的,有些脱离实际,但总的来说,他是有血有肉的,不按常理出牌,有点少年李云龙的意思,受到观众喜欢。

看完《雪豹》你会发现,文章可能不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但真的是一个好演员。

—8—

民兵葛尔丹

豆瓣2012年8.3分

那一年,黄波拍摄的最精彩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黄波不仅做了精彩的表演,还演唱了片尾曲《正道之光》。

本剧改编自真实故事《另类民兵葛尔丹》。

这出戏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鬼子屠城后,葛尔丹(黄波饰)、小麦(高虎饰)、妙子(方辉饰)侥幸逃脱,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葛尔丹加入了八路军,妙子成了国民党特务,麦子投靠了日本人成了汉奸。这三个人做了三个不同的选择,只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使命:复仇。

黄波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另类的抗战英雄。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还有点小气,但为人直爽,敢为人先,最终走上了一条沧桑之路。

高虎的小麦与葛尔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麦本性善良,却误为伪军卧底。他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这部悲剧把小人物的经历嵌入到抗战时期的主旋律叙事中,把喜剧和悬疑元素融入到抗战剧中,不妖魔化日军,陷入千篇一律的模式。

方言的运用和细节的雕琢也让这部剧的故事更加接地气,为抗战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板和方向。

—7—

四十九日祭

豆瓣2014年8.4分

该剧改编自严歌苓小说,是《金陵十三钗》的电视版,由著名导演张莉执导,张嘉译、宋佳、休、黄志坚等一批实力演员主演。

日军在南京六周,九州哀悼,这部剧的故事从事件发生前一周开始,一共七周49天。而49天是中国传统人死后灵魂穿越的节点。

电视剧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折射出绝境下闪耀的人性光辉。

这部剧投资高达1.2亿,是一部质量过硬但pigo不轻易推荐别人看的剧,因为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的痛点,回顾这部悲剧需要46集,很多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抑。

而且这部剧相比张艺谋的电影版,去掉了浪漫场景的点缀,让悲剧氛围更加真实。

休承认这部戏是他拍过的“最肮脏的戏”,而张可佳也因为在剧中陷得太深而经常做噩梦。张嘉译希望导演能多加些脏话,因为很多戏的情绪已经到了,只有脏话才能代替他心中的情绪。宋佳拍戏的时候每天都有十几场哭戏,休息了八个月才康复。

这部剧提醒我们,南京大屠杀的伤痛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6—

长沙之战

豆瓣2014年8.6分

这部剧的故事是根据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得者钱林森的作品《长沙之战》改编的。为了把剧本写好,他查阅了大量长沙会战的资料,咨询了权威专家,最终还原了铁血将军薛岳的真实面目。张丰毅在剧中饰演薛岳。

这部剧堪比一本军事教科书,以宏大的视角全方位还原了长沙会战。从外交到谍战,从粮草到军事装备,从地形到天气,新墙河抵抗、闻喜大火、草鞋岭苦战、营场之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战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三大战役的思路。

看完这部剧,你就会明白,抗日战争是几百万军人用严明的军纪和坚定的意志打下来的,对观众的历史观有着重要的重塑作用。

—5—

生死线

2009年豆瓣评分8.7分

由著名编剧蓝小龙编剧的“战争三部曲”已全部被拍成电视剧,其中《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家喻户晓,但第三部曲《生死线》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生死线》于2009年9月在《领袖》播出半年后与观众见面,由张译、廖凡、硕扬和李晨主演。

这个三部曲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团长》中的龙张文和《生死线》中的龙张文穿的是一样的衣服,而《团长》中孟烦了手下的团就是《士兵突击》中冈七连的原型。

《生死线》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为什么没有火起来?

《生死线》原名战场三部曲,全剧故事分为战场1938、战场1941、战场1945三章。

剧中的张仪、廖凡、硕阳、李晨四个角色组成了抗日组织“四风”,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称。这就是生死线失败的地方。

全剧以《四风》中四个男人的合作与友谊为主线,用三个年龄剖面讲述了一段平民的抗战传奇。

全剧时间跨度长,剧情也跌宕起伏,制作也很出色。但它夸大了“四风”的作用,忽视了人民的力量,使得该剧在前期和后期都成为典型的抗日剧。

但它的拉臀表现是相对于《士兵突击》和《团长》而言的,剧本身的质量还是很优秀的,豆瓣评分8.7就是最好的证明。

—4—

不可磨灭的名字

2011年豆瓣8.8分

10年后再看这部剧,有点尴尬。主角黄海波已经离开了公众的视线,而主角王磊空并没有真正受到欢迎。

而剧中的主角和这些演员的表演一样,多了些耀眼,少了些名气。

这部剧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小县城。一群别无选择的穷人聚集在李()的周围,组成了一支鲜为人知的军队。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就用“孙膑打庞涓”、“岳飞打吴金”、“火烧赤壁”等方法智取华北日军,掩护八路主力转移。然后他们用地雷战打退了前来打死他们的伪军。

这样的基层队伍屡立战功,先后挫败了日军的细菌战阴谋,挫败了日军的“治安战”,阻击了鬼子的精锐之师,粉碎了日军对八路军的包围。

然而,李与他的老乡打了许多胜仗,却始终无法赢得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

全剧故事新颖,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抗日剧的影子,比如手榴弹炸飞机,赛丢西姆和王子同归于尽的故事,潜入日军医院偷药等等。但整体剧情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剧中的第九路军在历史上也是有真实原型的。

剧尾也是大撕。“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部队”的口号让很多人落泪。

—3—

长沙之战

2014年豆瓣评分9.1分。

该剧名为《血气方刚》,实际上并没有大的战争场面。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长沙家庭的日常琐事。

在抗日战争中,导演用一个家庭的抗战史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整部剧都在讲战争,主题却是反战。

全剧呈现的众生都很精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勇敢和懦弱。

德国军校毕业的军官,一生只打过几次遭遇战;勇敢聪明的人刚上战场被子弹开温度;胡家本来不愿意打仗,却在颠沛流离中成了抗日英烈之家。

前半段伏笔很长,胡家每个人物都刻画的很深,但后半段节奏突然加快,一集死了三个人,让人觉得很震撼。

我们常常怀疑,如果我们的国家卷入战争,我们作为凡人是否有勇气拿起武器,投入战争。看完这部剧你可能会找到答案。

—2—

亮剑

2005年豆瓣9.4分。

梁健是一代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

2005年一经播出,便引发收视狂潮,最高收视率达到13.7%,超越《武林外传》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

16年过去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未变。除了曲折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全剧还诞生了无数行金句和梗,是网友心中的表情包资源库和金句批发商。

很多90后甚至00am后在网上反复刷这部剧,剧里很多桥段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从去年到今年,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从9.3涨到了9.4,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魔幻剧。

以前的英雄都是白式红唇露齿的高个人物,李幼斌和齐飞成功扮演了一个另类英雄,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电视剧创作。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角几乎都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弱点,让人物更加真实生动,这基本上是受了李云龙这个角色的启发。

但是,盲目模仿也会误入另一个极端。比如电视剧《亮剑3:雷霆战警》就是一个例子,让抗日军人在别墅上擦发胶,引发众怒。

只是为了帅,就像小孩子模仿大人一样,让人想笑。

梁健的李云龙是自发的,后来抗战剧里的其他英雄都是拙劣的模仿,这是最大的区别。

《亮剑》经典不可复制。是一部宝藏剧。

—1—

我的长官和我的团

2009年豆瓣9.5分。

《士兵突击》火了之后,原班人马聚集拍摄《我的团长我的团》,其中王因为拍摄《我的哥哥叫》而错过了这部剧的拍摄,只在剧中的两集客串了一次,播出的时候就全部删掉了。

相比士兵突击的正能量,《团长》基调暗淡,节奏缓慢,台词晦涩,精神萎靡,观众看得不太好。《团长》首播后,再也没有在电视上重播过。

经过互联网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部剧,才给它一个新的定论。

最经典的评价是:上校是国产战争剧的巅峰。说它是中国版的兄弟公司,就是在夸兄弟公司。

其实《士兵突击》和《上校》是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剧。观众看《士兵突击2》自然会失望。

这部剧讲述的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展现的是真实而残酷的历史,主题注定是曲高和寡。

导演康和蓝小龙前往云南烈士陵园了解远征军的故事。他们当场就哭了,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拍了这部戏。

看完剧本,张毅一直哭到早上六点。拍完这部戏后,段奕宏经常对着剧照哭。十年后,张国强回到拍摄现场,将48瓶白酒洒在远征军的墓碑上。

拍摄的同时,剧组也经历了各种困难。烟花队队长被弹片击穿胸部,不幸身亡。在拍摄一个场景时,桥塌了,几十名群众演员受伤。剧组一度散了。是导演康含泪向大家鞠躬,拯救了现场。

《上校》以双重枷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领略到该剧的真实风格。

但是,就像陈年老酒一样,初尝因人而异,过几年就会很香。近年来,随着弹幕文化的流行,很多人边看边用弹幕交流这部剧的精妙之处,使得“上校”的内涵逐渐被大家接受,这部剧的口碑也逐渐提高。

豆瓣评分9.5分,超过《士兵突击》的9.4分,成为评分最高的国产战争剧。现在10多年过去了,思想深度没有一部剧能与之匹敌。

好了,这是十部经典抗战剧。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看一看国产抗战剧,接受一次真正的精神洗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