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图纸(详细完整的脚手架结构图)
一、脚手架细部加强结构
1、孔壁张拉结构
洞口雷切尔的细节:
框架小横杆延伸为连墙杆,A为800 mm或1050 mm的(悬挑脚手架800 mm,落地式脚手架1050 mm),连墙杆外露孔≥ 100 mm,在连墙杆上,内外壁附着一根钢管,用扣件连接。小横杆两端的孔洞分别露出≥100 mm。进入装修阶段,墙面需要成品保护。
2.墙体连接件的托柱结构
柱拉结详图:
个别位置无法分两步三跨设置连墙件时,应采用抱柱加固措施。在架体上附一根连墙杆,延伸到立柱的一侧,在立柱的另外三侧附三根小横杆,用扣件与连墙杆连接,形成一个围挡。钢管外露长度≥100 mm
3.铸造支撑结构
描述:
1)、该结构用于柱距较大、层高≥5 m等建筑。,甚至连墙体配件都达不到两步三跨的要求。
2)搭设抛撑时,抛撑用长杆和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倾斜45° ~ 60°。
3)、普通脚手架开始设置立杆时,还应每隔六跨设置一道抛撑,直到连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甚至层高过高、柱距过大时的墙体结构。
格构柱细部做法:
层高过高,柱距过大时,可加格构柱。格构柱的截面尺寸应为460 mm460 mm。钢格板由四根150 mm150mm12 mm角钢和缀板焊接而成。每两步三跨设置一根钢管作为墙体连接件。浇筑混凝土时,应设置格构构件的预埋件。
5.外框内部的保护结构
外框芯填充棒详图:
框架与建筑物的间隙应小于150 mm当间隙过大时,可充分利用墙体一端的水平杆进行合理延伸(不应大于框架宽度的40%,当间隙大于400 mm时应加填芯条)。每层应采取铺设钢笆片、悬挂安全兜网等防护措施,使框架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1)钢笆片:当框架与建筑物的间隙大于400 mm时,需采取钢笆片措施。
2)安全网:当框架与建筑物的间隙为150~400 mm时,应采用安全网措施。
6.剪力墙连墙件构造(方法1)
墙体拉结详图:
剪力墙上预埋60 mm PVC管,A为800 mm或1050 mm(悬挑脚手架为800 mm,落地式脚手架为1050 mm),墙体连杆通过预埋管与架体连接。
在墙体连接杆上,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贴有钢管,并用扣件连接。小横杆外露长度≥100 mm
7、剪力墙处的连墙件结构(方法2)
描述:
1)外架连墙件有嵌入式和穿墙式两种。
2)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埋件埋入剪力墙或梁中(或设置穿墙螺栓孔)。刚性连接件的焊接螺母一端嵌入预埋件(或穿墙螺栓)中,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脚手架立杆固定。
8.外框水平保护结构(软镐和硬镐)
描述:
1)、当安装软镐时,软镐采用长杆和旋转扣件与脚手架连接作为斜撑。斜撑与外框的夹角为45° ~ 60°。每两跨设置一个斜撑。斜撑顶部设置两道防护与外架连接,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密目安全网和水平兜网。
2)图中未标注的钢管规格均为48.3mm±3.6mm,硬质防护棚与外框架独立,不得用任何杆件连接。每隔1.5m设置一根悬挑钢管,悬挑长度约5m(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调整),内端用倒U形预埋件固定在水平面上。
3)硬镐安全防护的底部钢管水平铺设在悬挑钢管上,间距500 mm,底部钢管上覆盖钢笆片和安全网,形成防砸棚的底部。每隔4.5 m设置一个刚性连接,端部用扣件与预埋在梁内的钢管连接。每隔4.5 m设置一个柔性连接,末端用预埋在梁中的锚环绑扎。
4)在设置软镐安全避难所时,如遇台风天气,应将安全网收回并拆除。硬摘安全避难场所应因地制宜设置,综合考虑防护需求和防台风措施。软采摘安全防护棚示意图;硬摘安全防护棚示意图。
二、落地式脚手架底部结构
落地式脚手架底层做法:
1)、落地式脚手架基础为回填土,可采取两种方式,分别为12号槽钢基础和3000 mm200 mm50 mm木板基础。
2)当地下室顶板上设置落地式脚手架时,可采用150 mm150 mm6 mm钢板底座(详见钢板底座示意图)。
三。悬臂脚手架
1、悬挑脚手架"四新"结构
方便检查钢丝绳是否松动。当末端钢丝绳弧度减小时,说明钢丝绳的绳夹松动,需要重新检查并拧紧绳夹。
钢腹板与拉钩焊接时,钢丝绳直接拉在拉钩上,受力时不易滑动磨损,提高了安全性能。
钢丝绳与拉环之间设有“鸡心圈”,耐磨性好,可减少钢丝绳与拉环之间的磨损,提高安全性能。
型钢上增加了可移动的栓钉套件,方便栓钉间距的安装和调整,防止钢梁焊接时定位筋对型钢的损伤。
2.悬挑脚手架转角处三角形支撑架的构造
3.悬挑脚手架底部封闭结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