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新一轮蝗灾的规模(非洲蝗灾的数量是以前的20倍)
2020年可谓是多事之秋。1月,几乎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同时,蝗灾开始在东非、西亚、南亚等地肆虐,数量高达数千亿。但是随着疫情的爆发,关于蝗灾的消息变少了。同时,也正是由于上述地区的国家做了大量的灭蝗工作,蝗灾才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才没有出现无限制的大规模爆发。但最近有消息称,非洲蝗灾卷土重来,规模将是上次的20倍。
据新京报转载外媒报道,非洲第二次蝗灾再次来袭,数量约为第一次的20倍。目前受影响的地区主要是东非国家,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俄罗斯、肯尼亚、乌干达、苏丹、坦桑尼亚等。据世界粮食和农业组织估计,蝗灾的重现已使非洲至少2000万人陷入困境。
上一次东非蝗灾,信息资源已达数千亿。这一次,规模是上次的20倍,会有上万亿的蝗虫。为什么蝗虫这么多?这主要是蝗虫繁殖力强造成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解释说:“一只母蝗一生能产200-300个卵,如果全部成活,意味着每一代将增加100多倍。”而且热带地区的蝗虫每年能产生几代,每代一两个月后就能繁殖。因此,当环境有利时,昆虫蝗虫会迅速爆发。其扩散能力可与新冠肺炎相媲美。新冠肺炎是靠复制的功能不断扩散的,而蝗虫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同类繁殖的基因和特征没有区别,种群扩散的速度也非常惊人。
虽然非洲东部的蝗灾已经很严重了,但目前还不是最猖獗的时期,因为在北半球,每年夏秋两季都是蝗灾的高潮期,4月到5月只是发展期,所以非洲蝗灾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不仅在东非,在西亚和南亚也是如此。尤其是南亚,蝗灾和东非一样严重。虽然前期基本得到控制,但专家认为,5、6月份仍有大爆发的可能,并有可能波及中国。
同时,中国也要注意防止局部蝗虫的可能性。事实上,近两年北半球很多地方频繁发生蝗虫也是因为气候有利于蝗虫的生长繁殖。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比如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导致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造成蝗虫等现象。
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常容易滋生蝗虫。如果一不小心发生蝗灾,几十年的治沙造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等成果就毁于一旦。因此,防治蝗虫也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