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几月(冬至是什么时候什么时间?)
今天冬至!中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的季节,也就是俗称的“入九”。古语有云:“冬至大如一年”。在古人的心目中,冬至的重要性不亚于新年。它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按古人的说法,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总共过了81天,春天就来了。
冬至的日期和时间是什么?
①今天18: 02,迎来冬至,数九开始寒冷的日子;②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根据中国天文历法,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将迎来节气“冬至”。从这一天起,中国开始进入“九寒天”季节,也就是俗称的“入九”。
历法历史学家、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说,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与对应的“夏至”相反,“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代称为“昼短”或“昼短”。“冬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慢慢北移,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
冬至的由来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清嘉禄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
汉代的冬至被视为“冬至”,政府会举行名为“贺冬”的祝贺仪式,这是一个例行的节日。《后汉书》中有记载:“冬前后,君子静,凡官不肯事,不肯听政,择吉时而后省事。”所以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关闭,商旅歇业,亲朋好友以美食相待。
冬至后最冷是什么时候?
③从这一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将进入最冷阶段,3月9日前后天气最冷。
所谓“九四月寒”,通常冬至之前并不是很冷,真正的冷是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气候的悬殊,这种天文气候特征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偏晚。冬至前通常不会很冷,因为尽管北半球在冬至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但也比南半球少50%左右。但是,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汽,可以储存热量,不是“存或失”,而是“积热”。冬至过后,虽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变高,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损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局面。“39天”里,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越来越冷。如果这个时候有冷空气空的话,天气会更冷。这次“冷锋”过后,天气会逐渐转暖。
夏至,三更入伏,冬至,大家数到九。
冬至那天,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季节,于是民间开始“数九”来推算寒冷的天气。数九是中国民间计算冷暖日期的方法。民间有句俗话,“夏至三庚,冬至数九。数九是从尼姑那一天的冬至算起,每九天数一个“九”,以此类推。一般是3月9日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你数到九个“九天”(9981天)的时候,春天就会深沉而温暖,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时间到了。数九的方法在中国是口耳相传的,有历史,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它开始流行。梁朝宗彝的《荆楚年谱》中记载:“冬至日,九九八十一日,为寒用。“数九是古代人在世代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气象标志的经验总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与冬至“九月九百八十一日,桃花开九月,春暖花开”相对应的,只是我国部分地区,而非全国各地。在历史发展中,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和风俗习惯,编制了各种各样的谚语、歌谣和韵文。”数九歌》南北随处可见,只是歌词版本略有不同。
当地温度
从天文气候特征来说,冬至白天虽然短,但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为地表还有“积热”,真正的冬天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这种天文气候特征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偏晚。
冬至当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只有6℃至8℃左右。东北大地冰封千里,琼穿玉衣;黄淮地区常被银装素裹;江南地区冬季作物继续生长;冬至时,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通常在10℃以上。
冬至有哪些习俗?
④冬至这一天,中国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则有吃汤圆、冬至汤圆、长面的习惯。南北方冬至习俗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习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冬至饮食吃什么?
民间认为“气始于‘冬至’”,所以这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冬至’补上,一年元气满满。”
罗建议,进补时要注意“补肾防寒”,多吃羊肉、山药、莲子、大枣等食物。,能温阳强肾壮骨,滋阴益气,从而增加热量。为了适应冬季“万物休息,阳气藏于内”的规律,不妨遵循“早睡晚起,静待阳光”的原则,以便养精蓄锐。午休后,阳气旺盛,是运动养生的最佳时间,但强度要适中,以微汗为原则。“冬至”养生,重在养心,要心平气和,乐观流畅,不为琐事烦心,防止早衰,保持旺盛精力,延年益寿。
冬至期间,中国北方和南方有不同的习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季节性饮食文化。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有在冬至大吃大喝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吃饺子也成了大部分北方中国人的习俗。古人过冬至,冬至是“一年八节”之一。冬至节日有很多种食物。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始于汉代。人们在冬至吃羊肉和各种滋补食品,是为了来年有个好兆头。现在在山东滕州,这一天叫做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羊肉等礼物,家家户户都会喝羊肉汤,这对个人、长辈、家庭都是好兆头。
汤圆
在江南的一些地区,吃汤圆很受欢迎,意味着团圆。每到冬至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磨糯米粉,用糖、肉、蔬菜、水果、萝卜丝等。作为馅料做成冬至丸子,不仅家人吃,还赠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祝福的信物。其实冬至吃汤圆在江南更是常见,民间也有吃汤圆老一岁的说法。
做法是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熟或蒸熟,去皮,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料制成四种甜馅,将饺子皮包裹成四种不同的馅心,并做好标记。用糖水煮四种汤圆。每碗一个饺子,馅料不同。
在江南水乡,除了吃汤圆,还有冬至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家人才邪,冬至死。之后就成了瘟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这种瘟疫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至煮红豆饭来击退瘟疫鬼,防灾治病。
水饺
每年冬至,无论贫富,饺子都是中国北方不可或缺的节日大餐。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相传医圣张仲景退休回乡时,看到了寒冷的百姓,就用羊肉、一些祛寒的药材和面团做成一种药,叫“祛寒焦耳汤”,送给百姓。后来每到冬至,人们就模仿着吃,形成了一种习俗。
酿酒
姑苏地区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姑苏地区有句谚语:“冬至如过年”。传统的姑苏人在冬至之夜喝冬酒。冬酒是米酒的一种,用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冬至之夜,苏州、江苏人民会喝冬酒,同时配以红烧牛羊肉等各种炖菜。在寒冷的冬天,冬季酿酒不仅可以驱寒,还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马尾
浙赣特产麻艾,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是福建人的祭品。阴干后适合蒸、炒、火烤或砂锅炒。马孜也是闽南著名的小吃,其中以南安杜英最为著名。其原料有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辣烫的米饭香甜可口,吃完肚子饿,甜滑,软而韧,微有冰爽。成品呈亮白色,光滑、坚韧、透明。
冬至面
“吃冬至面,一日长一行”。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条的习俗与节气、气候和农耕有关。冬至过后,就是九寒,每九天,就是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和挂面,也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冬结丸
潮汕民间谚语说,“冬节大过年”,“冬节无祖未归”。意思是出去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在冬至回家祭祖,否则对祖籍没有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重视冬至,把冬至当成团圆的节日。在潮汕,有一句民间谚语“冬节丸”,俗称“添年”。客家人认为冬至时水的味道最醇厚,所以冬至时客家人酿酒成了一种习俗。广东人也在冬至吃烤肉和姜饭。这一天,大部分广东人都有冬至吃肉的“加菜”习俗。
台湾省现代著名学者林载福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了台湾省冬至这一天(冬至在闽南称为冬节)。“每个家庭都应该在冬至的清晨祭奠他们的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所、牛棚、猪圈,冬至可圆一两粒,祭奠,以
桂圆烧蛋
冬至是古代的一个大节日,嘉兴比较重视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古风犹存。据《嘉兴府志》(卷三十四,风俗)记载:“冬至前,冠盖互庆,如元旦礼”。崇尚冬至进补,有红豆糯米、人参汤;黑木耳、核桃炖酒、桂圆煮鸡蛋等。[26]
南瓜派
冬至过后,合肥人在冬至吃南瓜饼,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还有一句谚语叫“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条线”,就是冬至过后,夜晚会变短,白天会变长。
油炸小吃
在舒城县山区的冬至,要吃油炸点心,油炸巴赞和油炸南瓜饼是这一天的主食。在舒城人看来,从冬至开始,就需要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物来补充热量,抵御寒冷。
年糕
杭州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属于过年的时令食品。年糕是用糯米或米粉蒸的饼。在春节和冬至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讲究吃年糕。
年糕有红、黄、白三种颜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糕”,与“一年比一年高”谐音,表示孩子的身高在逐年增高。所以有前人《年糕》诗曰:“年糕意微云深,白如银,黄如金。年岁盼高利,虔诚无声愿富贵。”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杭州人喜欢在冬至吃年糕,从明末清初一直到现在。每年冬天,我们都可以在做三顿不同口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代表我们年纪大了,也更幸运了。
红薯汤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红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范”和“范”是谐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红薯是为了“翻”掉过去一年的所有霉运。唐果和汤团相似,体积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唐果也被称为紫苑,这意味着“团聚”和“完美”。老宁波也有“吃了唐果老一岁”的说法。
诺高
在中国台湾省,仍有冬至用九层饼祭祖的传统。象征吉祥长寿的鸡、鸭、龟、猪、牛、羊等动物,用糯米粉揉成团,再放入蒸笼中分层蒸熟,以示祭祖,以示不忘祖先。冬至或约定的早日前后,同姓同宗的人聚集在祠堂里,逐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仪式结束后,会为前来祭祖的先人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大家开怀畅饮,把久别的彼此陌生的感情连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吃祖宗”。冬至祭祖在台湾省代代相传,以示“根”不忘。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滚动
浙江台州人享受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我们应该做一些特别的菜和食物。首先,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致敬,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滚圆,也叫硬滚圆、转粗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滚圆是团团圆圆、团团圆圆、团团圆圆的意思。滚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与平日吃的饺子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除了饺子和汤圆,冬至美食可谓风格各异。南京,冬至吃小葱豆腐。常州人吃热豆腐说:“要想富,冬至那一夜吃一块热豆腐。”苏州冬至那天,亲戚朋友要用礼盒送一种类似弹簧盘的食物;金华人在冬至这天,自己置办酒食,全家欢庆。杭州人煮红豆饭,蒸新年糕,把吃剩的鱼头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第二天再拿出来吃,称为“安乐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