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斯职场(解码未来职场能力)
技术变革,尤其是各行业自动化的广泛实现,一方面让机器“抢走”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
总之,未来人类将与机器有更密切的合作,这已成为普遍共识。因此,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雇主都加入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帮助未来工人做准备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硬”技能的培养对未来的劳动者非常重要。也有人坚信,面对自动化,人类信息资源只有具备互联网能力才能生存。
2018年,由斯特拉达研究所和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Emsi联合发布的《为机器时代做准备:未来工作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上述两种说法是正确的。能把人际交往技能和技术技能(如道德+编程、情商+人工智能、价值判断+逻辑)结合起来的人,就是为未来职场做准备的工作者。
同时,报告指出,虽然这类人才已经成为广大用人单位追逐的对象,但高等教育在这方面却相对滞后。很少有大学重新设计教育模式来跟上未来,尤其是文科生的培养。
解码“人际交往技巧”
现在有太多的数据证明,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如商科、工科、医学)更容易让学生获得经济回报高的工作,这就使得文科专业被忽视了。虽然不止一份研究报告说,文科学习的价值会对他们职业生涯中长期信息资源的开发产生重大影响,但毕竟在今天的背景下,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落后一步是有可能的。文科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会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呢?
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Emsi对2018年发布的3600多万条职位信息进行了分析,梳理出了沟通、领导和解决问题等最常被引用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这些人际交往技巧会因专业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所以需要根据其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效的“翻译”。
以“沟通能力”为例。在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领域,这种技能将转化为社交媒体营销、品牌管理、新闻发布、整合营销策略、广告等技能,而这些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显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的岗位上,“沟通能力”的展现则完全不同。
人事专员在撰写员工手册、入职培训、解决冲突、互联网招聘、预约电话和许多其他任务中使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种能力体现在战略规划、客户维系、开发潜在客户等方面。在金融领域,这种能力体现在市场调研和合同谈判上。文科毕业生需要能够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优势,以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人类+技能强化
除了将自己所拥有的宽泛的人际交往技能“翻译”成适合自己职位的工作技能,鉴于目前对数字素养人才的高需求,报告认为文科毕业生还需要具备额外的技术技能。
比如沟通能力与新闻、公关、数字营销、营销传播等领域挂钩,那么这种人就有可能成为公关专员。但根据来自Emsi的分析,73%的相关职位表示需要具备社交媒体技能,求职者需要胜任新闻通稿撰写、搜索引擎优化、Photoshop、品牌推广等工作。最需要的技能包括沟通、管理、写作、编辑、研究、销售、创新、领导等多种技能。
这就需要学习者考虑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社交媒体营销中,以便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劳动力市场。然而,如果教育者不依赖实时劳动力市场信息,很难知道哪些技能正在成为雇主的必备技能。
以报道为例,现在的新闻和写作岗位都反映了这种就业机会的丧失。分析显示,文科毕业生倾向于从事社交媒体运营、内容编辑、新闻、数字营销和媒体制作等领域的工作。
如今,在这些工作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除了写作和沟通的核心技能之外,求职者还需要展示出优秀的技术技能,如IT、商业营销或设计。
因此,如果教育者能够贯彻“两者”的教育理念,在文科生的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双重培养,那么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会更受欢迎。
做好“两者”的充分准备
情商高,沟通能力强,思维敏捷,道德高尚...这些员工是各行各业都想招聘的员工。这让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有机会更好地识别和了解自己人际交往技能,有针对性地“加码”额外技能,从而打破专业壁垒,进入更广阔的职业领域。
然而,该报告的作者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对目前的教育体系进行小规模的调整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更为根本的重新构想。正如高德纳咨询公司的分析师所说:“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改变人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合作,并反思我们在新世界中面临的设计、道德和社会挑战。”
高等教育课程必须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学习者需要努力将多个学科的概念联系起来。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背景下,他们要及时学习未来挑战所需的各种理论或其他概念。
例如,2007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启动了重大挑战者计划(Major Challenger Program),将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参与非课堂活动相结合,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欧林理工学院通过不设系体现了这一理念。有时候,在大多数大学里,即使是单一的课程,也可以组合多门课程。
上述两个案例并不意味着基于问题的学习只与工程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关,而是适用于所有在校园或网络上教授的学科。
在职业规划咨询方面,人文教育需要通过更清晰地为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路径来彰显人文学位的价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需要尽快嵌入到学习体验中,帮助学习者塑造学习路径,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满足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
同时,咨询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向那些真心热爱人文学科的学习者保证,他们不必为了学习一门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而牺牲对人文学科的热情。然而,咨询师有必要指导学习者如何更具体地将他们的能力转化为劳动力,以及他们可能需要掌握的额外技能和技能。毕竟在未来的职场中,人际交往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结合会更有竞争力。
数据链接:
在《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要求大学毕业生评价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可以看出,2017级本科生理解和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是积极倾听和主动学习(重要性为72%),满意度分别为88%和85%。
主要参考文献:
机器人就绪:人类+未来工作技能(20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