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拍摄十大技巧(单反10大关键技巧)
翻译:研发编辑:乔,美国编辑:
也许几十年的训练能带来一部精彩的作品;不过,不管水平如何,掌握一些基本的摄影技巧,或许也能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每个摄影师都应该掌握的十个基本拍摄技巧,从对焦到构图,从白平衡到光线条件,指出初学者的常见问题,提高基本功的掌握,帮助大家用最简单的方法拍出更理想的作品。
在练习这些技巧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知道哪里可能出错,避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样的错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介绍技巧的同时,也介绍一些新手和老手都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以及避免的方法。但是不要害怕犯错。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进步的。
1.控制焦点
切换焦点以聚焦偏离中心的主体对象。
如果你不为你的数码相机做任何设置,大多数相机会聚焦在取景画面的中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清晰的作品,但如果我们想拍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还是自己决定焦点的位置比较好。毕竟不是每张照片的主体物体都会出现在画面中央。即使你采取先对焦再构图的策略,你也无法确定,尤其是在景深较浅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对焦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一个技巧是如何准确地将相机聚焦在我们期望确保清晰度的位置上。所有型号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多个焦点。有的相机有十几个对焦点,有的高端相机有39个甚至51个对焦点。我们可以在取景器中观察它们。当我们需要聚焦画面中心以外的场景时,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将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设置为单点自动对焦,而不是多点或自动对焦点选择。
单点聚焦
不同的相机以不同的方式切换到单焦模式。在大多数佳能数码相机上,切换焦点的方法是按住AF按钮,然后旋转机身前面的滚轮或后面的转盘来调整焦点,直到取景器中我们要使用的焦点亮起。
对于大多数尼康数码相机来说,当我们切换到单点对焦模式时,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机身背面的四向操纵杆来选择我们需要的焦点。4向和8向方向键略有不同,但向上切换的步骤是相同的。
非中心对焦点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它们的聚焦精度不能与中心对焦点的精度相比。这个问题在弱光下尤为突出。此外,当对焦的场景对比度较低或者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5.6以下时,镜头会变得非常犹豫,甚至我们最终会发现,在拍摄的照片中,焦点与我们预期的位置完全相隔十万八千里。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相机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或者使用一种叫做对焦锁定的拍摄技术。用最灵敏的中央焦点聚焦主场景,保持快门半按,调整位置改变构图。
2.关注移动的物体
提前了解不同对焦模式的作用——大部分场景不会给你现场学习的时间。
聚焦静态场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拍摄对象都会耐心等待我们设定焦点、调整构图。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掌握动态场景的拍摄技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把相机的对焦方式从单次对焦切换到连续对焦或者AI伺服对焦。这样,当我们半按快门锁定被摄体上的焦点时,相机就可以自动跟踪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并调整焦点,直到我们按下快门。
中心对焦和非中心对焦都可以满足跟踪对焦的需要,但在环境光弱、被摄体对比度低、所用镜头光圈小等条件下。,周边对焦的表现会相当不理想。仍然建议使用相机的中心焦点,或者其他十字焦点。
拍摄时要尽量保持对焦点与物体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对焦效果,这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
为什么我的照片模糊不清?
说到对焦,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对焦的反面——散焦。画面模糊可能归因于对焦失败,但也可能是机械震动或被摄体移动造成的。我们首先要判断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想办法解决。
1.聚焦失败
如果画面模糊是对焦问题造成的,那么我们可以在被摄体前后附近找到一个清晰的焦平面。当焦点偏离较大时,画面中可能没有任何清晰的位置,然后整个画面呈现出均匀的模糊效果。
2.振动
机械冲击造成的模糊,从高光处很容易判断出来:它们会被拉成一条条的光带,说明在曝光过程中,相机或被摄体的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如果无法判断,看照片的拍摄参数也可以帮助你直观判断。
3.正确的白平衡设置
掌握白平衡设置的技巧,正确还原场景色彩。
很多人在拍照时并不在乎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尤其是习惯用RAW拍摄的摄影师,因为他们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调整。但是,众所周知,在拍摄过程中调整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画面的曝光度和色彩,使它们的还原效果更真实,得到更理想的拍摄设置。
华丽的颜色
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可以在大多数光线条件下正确还原色彩,但不是完全没有误差。
面对蓝天空、金色夕阳、绿色草原等某种颜色比例特别突出的场景,选择环境光对应的白平衡预设,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拍摄效果。
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在遇到上述情况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场景的色彩倾向,从而破坏场景的原始色彩。此时最好使用符合光线特性的手动白平衡设置,比如阳光、阴影等,让照片的氛围更加丰富。日出日落时的实际光色温更接近白炽灯或人工光源的色温设定-3200k。但如果选择这样的设定,拍摄结果会失去我们所期待的温馨氛围,而是酷炫的“本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日光甚至多云等白平衡设置来突出场景的颜色。
解释直方图
观察液晶屏上的画面不够准确。这时候观察照片的直方图是判断图片曝光正确与否最简单的方法。直方图反映了画面中明暗色调的分布,这些数据比肉眼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知道画面的曝光度。要解读直方图,首先要了解直方图在曝光不足、曝光过度等特殊情况下的表现。
过度曝光
当屏幕上的某个区域完全曝光过度时,直方图的左侧部分空为白色,信息主要积累在直方图的右侧。
曝光不足
当照片中有一片死黑,直方图右侧有一些空白时,信息主要堆积在直方图左侧,数据溢出。
4.掌握曝光补偿
使用曝光补偿来确保在任何光线条件下的正确曝光结果。
是增加还是减少曝光度是个问题。通常,适当的结果可能与我们最初的判断相反。下面告诉大家如何正确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使画面变亮或变暗。
数码相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完全掌握所有摄影理论就可以开始拍摄。它可以在屏幕上快速显示您的练习结果,以便您可以更改参数并重新开始。不过这也让很多人养成了“偷懒”的习惯,所以拍摄前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当你发现结果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就去寻找改进的方法,然后你就会进步。
突出显示图片
如果我们拍的照片以高光色调为主,那么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很容易降低照片的曝光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按住曝光补偿按钮,正向转动拨轮,将曝光补偿值设置为+1或更高,以获得正确的曝光结果。
黑屏
如果场景以暗色调为主,相机会认为光线强度不够,而不是物体本身颜色较暗,容易造成曝光过度。降低曝光值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像以前一样按住曝光补偿按钮,但这次向负方向转动拨轮,将曝光补偿值设置为-1。
5.解决高反差的光环境
高反差光线下保证画面色调丰富的一些拍摄技巧。
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好单反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就足以获得准确的曝光。但当环境光比远远超出相机的处理范围时,就不可避免地会顾此失彼,即暗部溢出或高光曝光过度,因为相机无法完全表现场景从暗部到亮部的所有细节。
相机能处理的明暗对比范围,行话叫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取决于相机型号,但很多拍摄条件即使是动态范围表现最好的相机也同样无能为力。
其实对于大部分超出相机动态范围的拍摄场景,不拍我们基本心里有底。不过最靠谱的判断方法还是拍摄后查看相机的直方图和溢出预警。
打开相机的高光溢出和暗部溢出警告,液晶屏会在播放过程中以闪烁或色块的方式指示画面中没有细节的高光或阴影位置。对于没有这个功能的相机,我们还可以检查直方图两边是否有信息积累。如果两边同时有信息积累,说明场景的亮度范围超过了相机的记录能力。这时候单纯的曝光补偿就不行了,你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JPEG模式下拍摄时,许多相机都提供了功能选项,以扩展相机记录高光或暗部的能力。尼康相机上的这个功能叫D-Lighting,佳能相机上的叫自动调光。
过滤器
在镜头前使用渐变灰度滤镜是解决对比度过大问题的传统方法。渐变灰度滤镜是半明半暗的,我们可以将较暗的部分对准画面较亮的区域,减弱进入感光元件的光强。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风景照片中的天空空等高亮度大区域。而对于窗户的反射光、树叶的透射光等小面积或分散的区域,我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滤镜不仅会使高光变暗,还会对周围的景物产生负面影响。
高动态范围
高动态范围(HDR)是解决高曝光过度和暗死问题的流行技术手段。要获得真实的HDR图像,你需要拍摄同一场景的至少三张照片——一张曝光不足,一张正常,一张曝光过度,然后使用Photoshop或专业HDR软件如HDREfexPro2和Photomatix中的“合并到HDR”命令,将它们合并为一张HDR图像。
现在有很多相机可以帮你在机器里达到这个效果。相机的HDR功能启动后,相机会拍摄三张照片,然后将它们合成。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虚假的。建议拍摄双格式照片,使用JPEG文件合成照片,保留三张照片的RAW文件,以便后期对照片进行更精确的处理。
还原详细信息
与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更多的高光和暗调。但即使对于RAW格式,恢复暗信息仍然比恢复高亮信息容易。所以在RAW格式拍摄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尽量为画面的高光部分设置曝光值。
6.抓住主题的位置
构图技巧,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平衡感。
除了选择拍摄对象和最佳拍摄设置,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也是提高拍摄效果的基本途径。关于拍摄构图的理论和原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处理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先设定主视觉的位置,再考虑背景的呈现。
三方原则
很多人拍照时喜欢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这样很容易让构图显得生硬。最好将主体放置在远离画面中心的位置,三等分原理是最经典的方法之一:假设画面被两个三等分,如右图所示,将主题放置在任意两条线的交点。
7.灵活使用屏幕空房间
利用图间密度空加强构图的生命力。
主体的外围空对构图的重要性,几乎和主体的位置选择一样重要。说到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主体周围多少空空间合适。
一般来说,如果环境能衬托主体,可以多保留一些——尤其是人像或野生动物照片等主体突出的主体;相反,如果想突出主体,就用更紧凑的构图,减少画面被环境占据的比例。当然,这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所以不存在必须遵守的比例。
移动空房间
空之间的选择尤其在体育摄影和人物摄影中要注意。对于以运动物体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我们的眼睛自然会注意到主体的方向。正因如此,运动物体前方最好多留空个空格,否则画面看起来会很不平衡。
人像摄影作品也会受益于类似的构图技巧。理论上可以在被摄主体眼睛对应的方向预留更多空的空间,以获得更均衡的画面感。
8.基本的闪光灯拍摄技巧
使用基本的TTL闪光灯拍摄技巧,增强画面活力。
很多人拍照的时候不喜欢用闪光灯,要么是觉得闪光灯很难用,要么是不喜欢闪光灯带来的不好的灯光效果。其实用TTL(通过镜头测光)曝光控制闪光灯拍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数码相机的实时回放检查更是不利,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要想获得精彩的闪光灯摄影效果,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环境光曝光和闪光灯曝光的关系。先关闪光灯拍照,再根据拍摄结果调整闪光灯曝光补偿。你会发现闪光灯能给你带来的神奇效果。它可以分散自然光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阴影,使主体和背景的曝光更加均匀。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掌握闪光灯的调整和设置技巧。
闪光曝光
和自动曝光一样,自动TTL闪光灯曝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给我们理想的效果。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主图或者我们的创作需要来调整曝光值。用TTL闪光灯拍摄时,我们需要控制两点——环境光曝光和闪光灯曝光。
基本操作技巧是用曝光补偿控制环境光的曝光值,再用闪光灯曝光补偿控制闪光灯的曝光值。遗憾的是,不同厂商之间的联合控制效果略有偏差。
在佳能相机上,两个曝光补偿的控制和调整是完全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调整曝光补偿时,我们不会对闪光灯的输出强度产生任何影响。
尼康的闪光系统和佳能的闪光系统略有不同。曝光补偿同时影响环境光曝光和闪光灯曝光,而闪光灯曝光补偿只影响闪光灯的输出强度。我们需要试错来掌握它们之间正确的组合效果。如果使用尼康相机,如果我们将曝光补偿设置为-1,那么闪光灯曝光补偿将减少到-1。此时,如果要将闪光灯的光强设置为“正常值”,则需要将闪光灯曝光补偿设置为+1。
更自然的闪光效果
降低闪光灯的光强可以得到更自然的闪光效果。将相机曝光补偿设置为0,再将闪光灯曝光补偿设置为-1,可以在保持整体曝光强度的同时降低闪光灯光输出功率,使最终作品没有明显的闪光灯补光痕迹。
有时候你会发现闪光灯的色温和环境光相差很远。此时可以通过添加色标来调整闪光灯的色温,使整体灯光效果更加自然。柔光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闪光灯上加一个小小的柔光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增加画面氛围
为了让主体更加突出,可以将相机曝光补偿设置为-1,减少背景曝光,然后将闪光灯曝光补偿设置为0(佳能)或+1(尼康),保证前景物体的正确曝光,在深色背景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9.锐化照片
熟练的锐化技巧可以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加完美。
学习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得到最好的作品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以锐化为例。一般人总认为锐化设置越高,照片就会越清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你在磨刀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否则无情的噪音和明亮的边缘肯定会让你痛苦不堪。
在错误的时间锐化是最常见的过度锐化的原因,但与二次锐化相比,这不算什么。如果是JPEG格式拍摄,照片在处理之前已经在相机中进行了锐化处理,所以再次锐化照片时要小心。我们强烈建议:RAW仍然是拍摄照片的首选格式。
图像处理
RAW文件在相机中没有锐化,但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锐化。我们需要决定锐化是应该放在RAW转换中还是放在后续处理过程中。
避免过度锐化的最佳方法是将其作为图像处理的最后一步。此时其他操作已经完成,我们可以直接调整最终效果。如果我们需要在Photoshop、Element或其他软件中处理照片,最好的选择是关闭相机或RAW转换软件中所有与锐化相关的设置。
过度锐化
过度锐化最常见的负面影响是图片细节周围出现亮边,这往往是由于半径设置过高造成的。当显示比例设置为100%时,您可以从光线与黑暗相遇的位置观察到亮边。
10.饱和控制
调整单一颜色的饱和度可以获得更好的整体画面表现。
与锐化操作类似,饱和度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调整选项。过度使用会在图片上留下明显的加工痕迹。
选择性饱和设置
有经验的摄影师很容易注意到,有些颜色对饱和度调整更敏感,尤其是红色和绿色。所以相对于全局的饱和度调整,根据不同颜色的特点进行独立的饱和度调整往往能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