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简介(青年“青藤”徐伟终身)
作者:李燕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为声音而拍门》《我有传家宝》栏目特邀书画专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艺术鉴定评估中心艺术总监。受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全国各地司法部门邀请,主持书画鉴定评估案件100余件。199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中国画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国立公学留学,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系学习艺术管理。曾受聘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画创作与鉴赏。在《艺术观察》、《艺术研究》、《艺术导报》、《光明日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中国书画与艺术市场专业论文50余篇。,并出版了许多作品如《世界艺术大师——博内尔、莫迪里阿尼》、《画谱人之美——徐渭》等。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也是战略家、戏剧家和历史学家。然而,他也是一个杀人犯和精神病患者。他才华横溢,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报效国家的愿望,但他连举人都没有考上,还因中年杀妻入狱7年。
他创立了中国写意画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逾越的坐标。如今,他的素描和随笔已经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动辄上千万。当年他靠卖字画为生,却入不敷出,最后穷困潦倒而死。在他生命的最后,除了一只陪伴他的狗,他连一个凉席都没有。
他的传奇故事和书画人生代代相传。他的故居青藤书屋历经400多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在家乡绍兴,维系着后人对这位没有笔墨,生活恬淡的文学艺术家的永恒敬仰。
他叫许巍,徐文长人。
第一,官生身份卑微。
徐渭(1521-1593)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画家、戏剧家和军事家。温昶,又名青藤山、天池声、甜水月等。浙江殷珊(今绍兴)人。
他出身名门,父亲在贵阳做过县令,也在四川夔州做过同治。但许巍的早期生活并不愉快。因为他是小老婆生的,生母是婢女,地位低下。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他在这个家里毫无地位,尤其是他出生百日后父亲去世,让他从小就在家里饱受别人和外人的冷眼。
苗夫人把他当亲生骨肉养大,却是有目的的,就是想把他据为己有。当许巍十岁的时候,苗太太把他的生母赶出了家门。童年带母亲,给许巍的童年心理蒙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比他大二十多岁,却连他都不在乎。苗太太把养大到十四岁,苗死了,他只好和哥哥住在一起。
当他21岁时,他找到了一个妻子,姓潘。因为他没有钱娶妻,所以他只能在潘家。当然,女婿的生活也没那么舒服。一个聪明敏感的人,处处受压迫。26岁,潘石去世。他在岳父家呆不下去了,主动搬出去了。他在绍兴街头租了几间茅屋,招了几个孩子,想靠教书谋生,但朝不保夕。没办法,他又去了杭州,为富家公子班度过着依赖、无家可归的生活。后来他孤独、固执、偏激、多疑的性格应该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心灵上的阴影也越来越厚。
但是徐渭天生就极其聪明。他六岁开始学习,九岁就能写字了。当地的绅士称他为神童。二十多岁时与越南名人交往,被列为“越南十大学者”之一。据说在一次聚会上,有人想为难徐渭,指着一件小事,要他写一首诗,却给了他一个长度超过张的纸卷。徐渭沉思片刻,提笔填云纸,潇潇洒洒,一夜惊得满屋人。绍兴自古人才辈出,而徐文长这个从小以才艺闻名的乡村,自然对自己的仕途十分向往,总想建功立业,但科举考试任重道远。
第二,神童屡试不爽。
徐渭从小博览群书,天赋异禀,却又厌恶八股。成年后,他知识渊博,但他的体系并不适合当时的科研体系。在需要科研的明代,有点像今天的高考终身。徐渭不喜欢写规律的、阴郁的、死板的八股文,就像一个极其偏科的高中生。高考屡屡受挫,总分过不了分数线。虽然他二十岁考上秀才,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地方考试,直到四十一岁,一共考了八次,却始终没有中过奖。
《驴背诗画》,纸墨112.2厘米* 3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虽然在考场上失意,却被当时著名的抗日军人胡宗宪所熟知和赏识,奉为上宾。在抗日战争中,他给胡宗宪出谋划策,显示了他惊人的军事才能。他为胡宗宪起草了大量的表格和书信文件,使胡宗宪赢得了明世宗的喜悦和严嵩的信任。
许巍很受重视。为了使他安于幕僚的工作,胡宗宪还任命张为他的接班人,室为徐渭。许巍有家,收入稳定。每天除了干活,喝酒唱歌,撒网钓鱼,他过得很幸福!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严嵩失陷,胡宗宪作为严嵩的一员被捕,死于狱中。
秀才为知己而死,胡宗宪知遇之恩,欲以命报恩。他在自杀过9次,但他求死。他经常半夜哭,极度抑郁。最终,他疯了,在与妻子张的争吵中,他意外地杀死了她。他成了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他戴着镣铐,饥寒交迫,在狱中等死。七年后,他刚好遇到新皇帝的特赦,出狱了。此时,老徐已经53岁。
第三,远离政治,沉迷写作。
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徐渭已经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了。出狱后,他开始大量画画,没有亲人,没有理由生活贫困。徐渭继承了梁楷的笔墨和梁麟、沈周的写意花鸟画,擅长水墨花鸟画。他以饱满的抱负和激情呼吁写作,开创了中国“泼墨写意画派”,成为“常春藤画派”的鼻祖。
《水墨牡丹图》纸墨笔109.2*33cm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再说说徐渭的画,他的花鸟画,无限制的结合了各家之长,大胆创新。无论是花还是虫还是鸟,一切都在相似与相异之间。对于四季的花草树木,画家采用了钩、点、溅、坨等多种笔墨形式。,以表现水墨牡丹画中牡丹的婉约,紫薇的秀美,竹石画中竹子的疏密,竹菊画中霜菊的超然,福菊画中霜菊的超然。梧桐树和芭蕉,大量飞溅,蔓延蔓延,冲出画外,看不到尽头和尽头,往往与盘龙般晶莹剔透的葡萄和藤蔓同在一幅画中,构成了极大的张力,使画面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豪放。
《竹石图》立轴纸墨水笔122*38cm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徐渭纵情用笔,画残菊,淋漓墨汁,含蓄独特。他的墨竹,枝轻叶厚,好写粗心,竹枝苍劲,叶嫩。他改变了他的套路画《牡丹芭蕉石图》,只用各种颜色的墨,但墨分五色,依然表现出牡丹的典雅和艳丽色彩。
竖轴水墨纸版芭蕉石牡丹图195*99cm。
他还画了《墨葡萄》,笔法更奔放简洁。干笔、湿笔、断笔都用。风格清新奔放,葡萄晶莹剔透。他还在画中写了一首诗:“半辈子贫寒已成年,自习室晚风呼啸。笔底明珠无处卖,新闲情投野藤。”这首诗是他悲伤人生历程的写照。自己的人生不就是“笔底无处卖”吗?
墨水葡萄纸墨水116.4cm* 64.3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再来说说徐渭的书法。徐渭是画家,也是书法家。学了苏轼、米芾之后,自成一家,雄浑挺拔,无拘无束。他将金鉴的笔法融入画中,书画相得益彰,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徐渭书法与明初书法界沉闷氛围的反差尤为突出,开启并引领了晚明“尚境”书法风格,将明代书法引向一个新的高峰。
《草书诗轴》为纸质草书,123.4*59cm,上海博物馆收藏。
他最擅长的是瑰丽的野草,面目奇特,用笔豪放,在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他的书法以魏晋为基础,宋明时期接近大家。传世之作多以草书为主,旧笔众多,点画凌乱,粗细笔画,干湿笔画,字与行距无空间隙,满眼如暴风骤雨,铺张扫掠,摄人心魄。字里行间,没有任何经验法则,只有许巍的叛逆与傲慢的宣泄。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书法,认为“书法第一,诗歌第二,文学第三,绘画第四”。
第四,中国美术史上的“青藤”
晚年,徐渭一直生活在家乡绍兴。他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穷,精神上经常发疯,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最后只能靠卖各种东西过活。他卖掉了朋友送的皮衣。他最满意的画被卖掉了;他还不得不卖掉一些他最喜欢的书。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遭受了许多疾病,他不能经常画画,使他的生活更加贫困。《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青》、《卖画》、《卖书》等诗句,展现了这位大艺术家惨淡的前程。1593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折磨后,有着非常艰苦和顽强生命力的徐文长在他长满杂草的小屋中死去,享年73岁,陪伴他的只有一条狗。
许巍墓
徐渭将生命的苦难与疯狂和生成的巨大能量倾注到自己的创作中,成为集诗、书、画、文于一身的“明代才子”。也许上帝嫉妒有才华的人。从出生到他的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断捉弄他。许巍这样形容自己:几栋东倒西歪的房子,一口南方口音,一口北方口音。然而悲剧的人生却创造了艺术的奇迹,徐渭的存在让明代画坛大放异彩。徐渭的存在真正奠定了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流派,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纸本水墨菊竹立轴画90.4*44.4cm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后人的郑板桥仰慕徐渭,他刻了一枚“常春藤门下走狗”的闲章,可见他对徐渭的仰慕之情。齐白石也非常推崇徐渭的。他的一首诗是这样的:“长春藤远如胎,暮年无才。我要酒泉做走狗,三家来轮下”。现在看来,这两位书画史上的显赫人物,甘愿屈尊做徐渭门下的走狗!可见后世的人对徐渭的艺术造诣是佩服和佩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