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耳机进水了怎么办?(蓝牙耳机进水)

蓝牙耳机进水(耳机进水怎么办?)

你不能在河边散步而不把鞋子弄湿。不敢自称朋友,耳塞用的很多,像洗衣粉留在裤兜里扔洗衣机里。我的耳机经历过这种事情。今年用无线耳机比较多,有时候洗脸都懒得接。结果耳朵都竖了,小东西都掉到脸盆里了。

像这两种情况,我的耳机其实没死,其中真正的无线的是防水的,可以很快捞出来;有线耳塞根本没提防水,但是洗衣机折腾半天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且不止一次,让我对“耳机落水后的自救”有了新的看法。比如音质受损,我个人感觉抢救后第一次听到几百个插头正常的话,十有八九没什么影响,也没那么脆弱。1000多块的通勤很少用,都是在家里玩,很少“溜”,暂时不做参考。

然后以几百的耳机为例,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总结出耳机进水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首先一控二吸三通气,耳机进水三划就够了。

也就是说,手持耳机利用手臂摆动惯性,甩出附着在耳机上的大部分水分。换不同角度控水,直到基本甩不出去;接下来用卫生纸等东西包好,再用手控水。完成这两步后,取出耳机,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其次,要避免陷入处理“耳机进水”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大米的吸水性是“手机水”时代口口相传的产物。我懒得反驳谣言,你自己学理科吧。不能说“吸米”完全没用,但相对于正常的通风干燥,“吸米”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加大米不如其他吸水介质好。请牢记:在“一控两吸”后,直接通风,利用空空气循环,蒸发排出耳机中可能残留的水分,不做多余的事情。

误区二:虽然暴晒和加热(吹风机)可能会加速残留水分的蒸发,但是因为温度可控性差,局部高温可能会造成器件损坏,得不偿失。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请找回过去的耐心,在通风处阴凉干燥,简单,直接,有效。

其实我把最早的耳机泡洗衣机后拿出来,觉得可能没救了,就把它留在了靠近窗户的桌面上,让它“躺死”。过了一个星期,听起来好像没泡过水。有点粗糙——还要100天,等不了两三天。不要太草率。

误解3:小心任何化学物质。有人说,泡在洗衣粉里的耳机,是怕一些残留的洗衣液影响耳机,然后考虑用什么东西“以毒攻毒”。

朋友,伪科学不可信,更何况小耳机空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耳机在洗衣机里滚了三圈,拿出来听也没关系,那么“化学物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如果自己加材料,比如有同学提到酒精处理,很容易损坏耳机。酒精会和一些介质发生反应,最后影响耳机的原声质量,这就是鬼混。

误区四:不是所有的耳塞都被折腾过,尤其是防水等级的。你一拍脑袋它们就被拆解了,哪怕好端端的受损。另外,一般的蓝牙耳机如果真的内部进水,损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不要做不必要的抵抗。有一种爱叫放手。

最后,不管有线还是蓝牙耳机贵不贵,尽量让它们远离“河边”,用的时间长一点,也就是让当初损失的钱更值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