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除了诗词大会,这些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化(除了诗词大会,这些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

这个春节,从不看电视的湖北上班族小李也有了自己的节目《每期必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每天晚上7点50分,我泡一杯茶,和爸妈一起‘蹲’这个节目。”和他一样,6岁半的北京男孩虎子最近迷上了诗歌会。主持人董卿一说“酒”字,就随手翻了翻手中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脱口而出一句“劝君一杯酒,平白西进阳关”的对联,不甘示弱,与电视机里的师兄师姐争抢答案。

就像春天夜晚的一场喜雨。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粉味十足,让一向冷清的古诗词在这个春节“火”了起来,无数的家庭、祖孙三代,晚饭后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被选手们的才艺折服。也因为掌握了近五千年的诗词歌赋而受到评委老师的推崇。对于这样一档有骨有诗有温度的节目,我很喜欢。

其实除了诗词大会,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写书法,品茶艺...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世界进入“春节时间”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运中,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2%。

每当我看到春运中拥挤的机场、车站和排队买票的人群,文化学者冯骥才总是会被2008年中国文化的难忘经历所感动。在《春运热潮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文中,他写道:春运热潮中挤满人群的不正是过年文化的精神内核——家人团聚吗?还有什么文化能每年调动起如此情绪化的部落?能凸显出家乡和家庭如此强烈的亲和力?

这不仅仅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春运大潮。当农历鸡年如期而至,世界正进入“春节时间”。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已经连续第17年因为中国春节而“化红妆”。1月26日和27日日落时分,这座102层的摩天大楼被红黄两色装点。“凤凰展翅”、“凤凰飞翔”、“五星红旗”等特别设计的烟花效果在纽约大放异彩空...除夕夜,海外华人穿上唐装,包好饺子,表达对祖国和家乡亲人的祝福。

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交易所以农历鸡年为主题进行装饰,悉尼歌剧院迎来了连续五年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法国上法兰西区的春节招待会,1500名华侨华人正在与当地人聚会...外国民众在春节的主题活动中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蕴,中国“年”的芬芳飘向世界各地。

从“孟梦达”到“古琴热”

其实除了春节,传统文化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传统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去年获得200万点击量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平时生活在深宫,埋头修复文物的故宫工匠,突然成了“90后”“90后”心目中的新“男神”。刺绣万寿屏,庄严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的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闪耀,给年轻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

比纪录片更受欢迎的,是故宫紧跟时尚推出的“萌”系列文创产品。从《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折扇到故宫的月历,“故宫里的萌事”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髦“时尚品”。在故宫负责人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创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博物馆不再“冷”,科技手段让文物与人们的生活零距离互动。“现在,故宫的秘诀就是‘萌’,把皇家文化‘接地气’。”

比如现在白领圈流行的“古琴热”。在soho现代城工作的27岁女孩蒋木木惊喜地发现,去年冬天她在家附近开了一家钢琴馆,终于如愿以偿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她能够演奏一首题为《秋风》的诗。古琴空精神、含蓄、内心的表达,让忙碌的蒋木木更显优雅与宁静。

像蒋木木这样有乐器梦的白领不在少数,曾经濒危的古琴更是大行其道。不仅培训班多,各种琴馆、古琴培训班也应运而生。“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短短十几年,中国现在学习古琴的人已经超过20万,几乎每周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琴社。”古琴“从冷到热”,从濒危到时髦,也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松了一口气”:十几年前,古琴的圈子很小,每次京里的雅集,都是那几个人。当时大家聚在一起,在感叹,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古琴如何传承。现在学古琴的人越来越多,后继有人。

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

“越过山脊侧成一座山峰,距离就不同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看看山,感受一下传统文化。

从最熟悉的名字,寓意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美好期望,到结婚用的“枣、栗子、花生”,我们希望新婚夫妇用谐音的方式,早早给孩子立(枣)(栗子);从越来越多的餐厅到墙上挂书画作品提升文化品位,再到拔火罐、针灸,这些中医项目让更多的人认同并受益。从我们亲密的方言到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小吃...衣食住行,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中医文化等。,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她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因为她的优雅而“不知道该拥有什么”。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不仅在那堆旧纸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有学者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和它对话,和它互动,一边欣赏一边无视,就像一个伟人,造福了群众之后,看着群众过得很开心,转身就走,很快就被遗忘了。只有我们整理历史,才会被人记住。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伟大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