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在中国企业家中,以曾国藩为榜样的大有人在。

曾国藩是一个完美的成功人士。曾国藩能够由一介书生率领数十万大军,坚持十余年战场浴血奋战,最终将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烽火平息。除了人品、学识、能力起重要作用外,曾国藩对人才的选拔任用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识人用人”是他事业成功的法宝。

至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有学者从他的家书和《冰书》中总结为八字诀: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接纳,就是广招贤才;

谨慎,即根据情况任命,利用网络领导的信息资源,谨慎从事;

勤奋意味着定期监督和指导;

严绳意味着立法,规则和控制。

人才可以通过“广收”、“慎用”,辅以“勤育”、“严绳”,为“开疆拓土”加足马力。

曾国藩的“人必先识人”

曾国藩认为“做事无非用人,用人必有先知”。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要有洞悉人的本质的眼力,谨慎的用人单位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人的基础上。那么曾国藩的视力怎么样呢?

有一次,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曾国藩正好出去散步。李鸿章让这三个人在门口等着。曾国藩回来时,看见门口有三个人。他看了看左边,看了看右边的,看了看中间,二话没说就进去了。李鸿章问老师对这三个人的评价,曾国藩回答:“左边的人可以用,但只能轻用:右边的人永远不能用;中间的人可以用,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李鸿章很佩服老师的“一眼看出英雄”,问为什么。曾国藩说:“左边那个人,我看他,他也看我。当我再看他的时候,他垂下眼睑,不敢再看我。这说明他心地善良,只是气魄不够,可以用,但只能轻用。右边那个人,我看他的时候,他都不敢看我。我不看他的时候,他又偷偷看我。很明显,这个人没用,一定不能用。但是,中间的那个人,我看他的时候,他也看我,我上下打量他的时候,他也挺胸抬头地看着我。说明这个人心胸开阔,心胸宽广,能用,有用。”至此,李鸿章恍然大悟,并遵照老师的指示将这三人送了出去。

事实证明,曾国藩说得很准,那个人就是后来台湾省战役中赫赫有名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来成为台湾省首任巡抚。这个知人论世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

曾国藩以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一人之错,横则影响一片,纵则贻误长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遗症。那么,到底如何在广泛接受的基础上谨慎使用,如何处理好广泛接受和谨慎使用的关系呢?这是企业管理人才的难题。

曾国藩虽然“不遗余力地求贤”,但在具体任用上却“慎之又慎,对要求严格,即注重人才的品德。为此,他提出“观察人的方法要以伦理为基础,不要官僚主义,多组织,少花言巧语”;“才德不可兼得,利人不可重用”。想太强的人,用不了多久;才华横溢、性格偏激的人要慎用;小心标榜“主动吃亏的人”;名声不好的,升的太快的,不想当官的都不推荐。

凡是被曾国藩认定为人品有问题的人才,绝不重用。普通人吃饭的时候往地上扔粮食看似小事,他却认为是个人性格问题。作为中国商界的成功领袖,柳传志创造了联想传奇。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柳传志的选人用人之道与曾国藩相似。

联想的选人之道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柳传志的考察人才之道叫“看后脑勺”。就是看一个人的本质,在平时面对面的微笑交谈中是找不到的。要了解他内心真实的东西,要看到表面上没有出现的东西,需要生活中多方面的观察。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给他一切机会去锻炼他。"

为什么说“才德不可兼得”?柳传志进一步说,“因为当你真正想进团队的时候,或者说当你在“带队”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在德国的问题会给你造成很多麻烦,让你吃不下饭,吐不出来。”

广为接受,慎用之后,再辅以“勤教”和“严绳”

在被广泛接受和小心使用后,虽然都是精英人才,但久而久之,团队往往会出现懒惰、松懈和自大的现象。所以曾国藩善于通过书信、面谈、饭前聊天等方式进行训练和教育,这是他优于同时代政治家的地方。在现代企业中,更多的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员工的岗前培训,却不知道“勤奋教育”更容易激发员工的学习和思考热情,让员工尽职尽责,实现决策者的目标。

但是,总有一些问题是“勤教育”解决不了的,比如失职,违纪。曾国藩强调“立”“宽严相济”的军事方针。强调部队要严明规矩,出入一律;为此,制定了营地制度和条例作为准则。认为“溺爱治不了家,宽大治不了军”;提出军队宽严相济,利名宽,礼义严,两者兼而有之,连骄兵、专家也能驾驭。优则赏,劣则罚!“严绳”能让骄兵畏惧,也印证了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人们带着信仰聚集在一起。

曾国藩把军政斗争提升到价值层面,高举“卫道”“忠义血性”的大旗,作为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因此,曾国藩得以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相濡以沫,相濡以沫,共赴烈火,共赴汤水”的军队,甚至使“湘军精神”流传后世。

前天重温了电影《那些年的小偷》。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香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其中,影片传递了这样一种价值观:无论什么年代,香港人面对生活困难,依然保持乐观和坚毅。罗夫人的“永远相信做人”和“一步难,一步好”是两个直接而有力的诠释。始终相信这短短的五个字给这个深陷困境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困难过去了,总会有好的一天。

另一方面,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企业走不远。信仰不仅是企业的价值追求,更是企业家、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信仰,可以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热爱。

现代职业经理人任人唯贤不易,把他们当人、当事、当时代更难。曾国藩的“宽纳、慎用、勤育、严绳”八个字,在今天企业管理人的问题上,仍然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