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关于小龙虾养殖你应该知道的(龙虾养殖业)

龙虾养殖(关于小龙虾养殖你应该知道的)

小龙虾全产业链价值已超过3000亿元。目前国内还没有水产养殖品种能与之匹敌。但是,纵观这三年的小龙虾养殖,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小龙虾养殖遍布全国,几乎所有有稻田的地方都准备养虾。养殖面积年扩张超过40%,达到2000万亩,其中不乏大量投机养殖户和嗅到暴利的跨境资本。2019年,虾苗的巨大缺口将虾苗价格推至40元/斤的高点,潜江等地卖虾苗的虾农赚得盆满钵满。但成虾大量上市,导致虾价跌入谷底,新养殖户纷纷“垮掉”,可谓冰火两重天;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小龙虾养殖泼了一盆冷水。“潮水退去,我们就知道谁在裸泳了。”少了业内“砖家”的声与影,多了来自基层的理性思考:“小龙虾养殖师”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什么样的水体适合养小龙虾?如何将虾苗控制在“合理”的密度?如何准确的给小龙虾“补钙”?每个问题都是小龙虾养殖成功的关键,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答案。所以,要养好小龙虾,我们还有很多基础科学研究要做。本文总结了影响小龙虾蜕皮和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并结合主产区实地调查数据阐述了小龙虾养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期为养殖提供参考。

产卵虾

小龙虾幼苗

冬季幼苗

第一,小龙虾的蜕皮是生长的前提。

小龙虾蜕皮后才能生长,蜕皮后的身体比之前大20%左右。蜕皮后身体会迅速吸水膨胀,从水中吸收大量的钙、镁等矿物质使甲壳变硬,然后通过蛋白质的沉积和组织的生长来替代体内的水分,完成生长,然后进入下一个蜕皮周期。因此,充足的蛋白质食物对加速小龙虾的蜕皮非常重要,而营养不良则会延缓蜕皮。

图1,小龙虾生长模型

小龙虾等甲壳动物的生长是阶梯式的(小龙虾的生长模型如下图1所示)。如果水体中的硬度(主要是钙镁离子)不够,小龙虾就会变软,甚至无法蜕皮。小龙虾一生要蜕皮11到12次,每次蜕皮对它来说都是生死考验。每次蜕皮时间都很短,从开始蜕皮到完全蜕皮不到180秒。大多数时候,水中发现的小龙虾要么是刚刚蜕皮,要么是准备蜕皮(见表1)。为了完成短暂的蜕皮,小龙虾需要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保证蜕皮成功。因此,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钙镁离子浓度对小龙虾的正常蜕皮和生长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小龙虾蜕皮受激素调节,其中20-羟基蜕皮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MIH)被认为是一对主要的调节激素。在蜕皮早期,小龙虾体内20-羟基蜕皮激素的浓度有一个显著增加的过程。蜕皮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耗。蜕皮后需要从水中补充大量的钙(总钙需求量的80%~90%)来完成硬壳。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和存活率增加。因此,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激素水平的提高为小龙虾蜕皮提供了内在基础,而水中的钙、镁等矿物质对提高存活率和生物量起着重要作用。

下道上水

下道上水

稻田堆肥虾

第二,环境因素影响小龙虾的蜕皮和生长。

小龙虾身体被甲壳包裹,只有蜕掉旧甲壳才能生长。蜕皮后快速结皮是避免互相吃掉的关键。所以环境中所有影响小龙虾正常蜕皮的因素都会影响生长。

目前认为影响小龙虾蜕皮的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如光线、温度等。对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循环对甲壳动物的影响。光循环可以直接影响小龙虾的摄食和增重。比如控制光周期的研究表明,小龙虾在16小时光照加8小时暗光周期下,与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暗光周期期相比,存活率和体重率可显著提高,但对蜕皮无明显作用。温度对小龙虾生长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新研究表明,小龙虾的摄食率、产卵率和孵化率在21℃和25℃时较高,且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水温为25℃时,小龙虾卵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畸形率最低。当水温超过29℃时,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小龙虾养殖推荐的最适温度为21~25℃。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水的硬度、碱度、pH值等水质指标。众所周知,小龙虾养殖需要补充钙和镁。钙作为小龙虾蜕皮的第一限制因素,对小龙虾的蜕皮和生长有直接影响。一般认为水体硬度主要由钙离子和镁离子组成,水体总硬度为0 ~ 75 mg/L,为软水。在75 ~ 150 mg/L时,为中等硬度水;150 ~ 300毫克/升,硬水。结果表明,在钙浓度为65.5 mg/L的水中,小龙虾增重最快,钙浓度过高(如90mg/L以上)会对小龙虾产生毒性。碱度和硬度被认为是水分生产率的指标。碱度直接关系到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影响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肥料水应保持至少40毫克/升的水体碱度。因此,建议小龙虾养殖的适宜水体为钙离子浓度为60 ~ 80 mg/L、碱度大于40 mg/L的中高硬度水。

一般认为水体弱碱性有利于养殖,这也适用于小龙虾养殖。低pH值的水会干扰虾体内的离子调节平衡,进而阻碍生长。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在pH 6.8的水体中的蜕皮频率和增重显著低于pH 8.2的水体,而成虾对pH的耐受能力强于幼虾。最新研究表明,在pH 7.8的水体中,小龙虾的存活率、增重率和蜕皮频率最高。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的酸碱度的管理,尤其是对于池塘底部的环境。养殖后期,池底容易缺氧酸化,会影响小龙虾的蜕皮和生长。综上所述,相比养鱼,小龙虾养殖更应该关注硬度(钙镁)、碱度、pH等水质指标。

生物因素包括密度、水生植物和寄生虫。放养密度是影响小龙虾产量的主要因素。高密度不仅会加剧种内竞争,如争夺生存空室、庇护场所和食物,导致相互啃食,还会导致密度胁迫,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抵抗力差,进一步降低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新的小龙虾密度和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每平方米50尾的放养密度比每平方米100尾和每平方米150尾的放养密度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增重率和蜕皮率。在营养等适宜的环境中,水生植物作为小龙虾的庇护所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对甲壳动物的研究表明,庇护所可以显著减少相互侵占,提高存活率。但是,并不是避难所盖的越多越好。结果表明,在50尾/m3的放养密度和50%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下,小龙虾生长最好。因此,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覆盖合理的水生植物密度对养殖小龙虾具有重要作用。寄生虫主要是杯虫、钟虫等原虫,生活在固定的寄生生活中,它们主要影响小龙虾的蜕皮。

汤景扬小龙虾

冬天的稻田和虾田

三。小龙虾主产区的水质特征

不同的养殖区域对小龙虾的养殖模式不同。比如在湖北潜江,信息网主要以虾和水稻为主,而在湖北汉川,主要以池塘精养为主。即使在同一个文化区,文化模式也大不相同。比如湖北监利小龙虾,虾米兼备,精耕细作。作为湖北小龙虾养殖量最大、养殖技术最前沿的地区,无论是养殖产量还是养殖面积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是,这些养殖模式在其他地方很难成功推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地域特点和历史原因,农民很难复制当地的养殖模式。比如潜江地区的虾稻种植模式。另一方面,对小龙虾研究了解不够,盲目照搬模式,各种养殖问题接踵而至,导致养殖失败。所以,了解小龙虾养殖的基本要求是前提。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小龙虾主产区的主要水源水质进行了调查。

表2为湖北小龙虾产地养殖水系水质调查检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小龙虾养殖和集中养殖成功率较高的三个区域分别是汉川、潜江运粮湖和监利,水体硬度超过200mg/L,钙离子浓度超过70mg/L;而天门和仙桃水体硬度分别为141mg/L和190mg/L,钙离子浓度分别为50mg/L和56mg/L。该地区地区小龙虾养殖成功率普遍不高,可能与水体中钙镁离子浓度低有关。

表3显示了钱江不同养殖区域的水质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个行政区(潜江),不同水源的硬度和钙镁浓度也有较大差异。其中,梁云湖和张金镇水体硬度和钙镁含量较高,钙离子浓度在70mg/L以上;但在后湖、浩口镇和熊口镇,水系硬度和钙镁含量较低,尤其是后湖和浩口镇,源水中的钙离子浓度小于30mg/L,说明该地区需要补充足够的钙、镁来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要。

作为甲壳动物蜕皮的第一个限制因素,水中钙镁的含量直接影响小龙虾养殖的成败。了解不同养殖水体的硬度、碱度、pH等基本性质,对规划养殖、合理补充钙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实际养殖中,对于硬度低、钙镁离子浓度低的区域,需要补充足够的量,以保证小龙虾养殖的正常需求。

水样采集

天然食物枝角类

收获小龙虾

四。小龙虾养殖概述

小龙虾养殖很难。没有科学的头脑和深入的实践,很难继续成功。本文从小龙虾生长的必要条件——成功蜕皮出发,阐述了水体中钙、镁和充足的蛋白质营养在蜕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影响其蜕皮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然后,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主产区的水质特征,得出当前的水产养殖模式是现实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小龙虾养殖一定要围绕成长这条主线。只有通过合理的选址和精细的管理,创造适宜的蜕皮环境,提供优质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养殖的成功。

龙虾洞

龙虾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