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画幅是什么意思(新手入坑一定要选全画幅吗?)
在ET看来,可换镜头相机的发展方向是“微单相机”和“全画幅”。佳能和尼康就不用说了,用实际行动给大家指明了方向。那么新手用户,尤其是非专业用户,一定要选择全画幅吗?
什么是全画幅?
我们通常将“全画幅”称为“35mm全画幅”,即感光元件的尺寸约为36mm24mm。相比之下,“不全”通常代表APS-C、4/3寸、1寸等更小规格。
*虽然名字中有“全”,但“全画幅”并不是在售相机中感光元件的最大尺寸规格,比它大的有4433帧和645帧。
全画幅有什么不同?
视角、景深、分辨率和信噪比由光敏元件和镜头共同决定。抛开镜头来谈感光元件,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同等技术水平下,感光元件尺寸越大,成本越高,画质上限也越高。
今天,大多数用户在各种屏幕上观看照片,这让我们可以暂时忽略“像素”和“分辨率”的影响。理论上,非全画幅相机用特定镜头可以获得相似的视角、景深和信噪比。但现实是,即使有这样的产品,我们通常也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以全画幅相机上最不起眼的50mm F1.8镜头为例,APS-C画幅相机需要搭配35mm F1.2镜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M4/3系统需要使用25 mm F10.95镜头。
如果降低要求,只要求近视角,那么非全画幅相机相对容易实现,在长焦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所以对于日常拍摄,我们大致可以总结为全画幅相机虚化能力更强,信噪比更好,而非全画幅相机更容易实现长焦。
*对“等效概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老文章《从“等效焦距”到“等效光圈”以及Wiki上的词条“图像传感器格式”。这里就不展开ET了。
全画幅相机会重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全画幅相机在体积和重量上确实有一些优势,仅仅是保持相同的视角。但在2020年,一些新产品将使选择全画幅相机变得容易。可以说这些产品的出现进一步减少了不完整产品的存在空。
索尼7C:5轴机身防抖,电子取景器,大容量电池。其尺寸与主流APS-C画幅微单相当,标准重量仅为509g。
佳能RF 24-105/4-7.1是STM:相当于APS-C上的16-70/2.8-4.5,M4/3上的12-50/2-3.5。镜子尺寸约76.6mm88.8mm,重量约395g g。
尼康Z 24-50/4-6.3:广角端相当于APS-C上的16/2.8,M4/3上的12/2。信息网存储长度约51mm,重量仅195g。
ET的建议
很多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价格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障碍。目前一台能跟上时代标准的全画幅相机大概要13000元左右(索尼7III配28-70镜头套)。即使降低画质或性能标准,价格也在万元左右(佳能EOS RP,尼康Z 5)。
ET的建议是,全画幅相机虽然上车贵,但在持续使用的过程中,比非全画幅相机更省钱。在手机图像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场合都可以替代相机。如果你有兴趣用相机拍照,想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有兴趣尝试明星空、人像等题材),最好咬紧牙关,直接选择全画幅相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