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好处是什么(阅读的六大好处)
如果你不只是觉得应该读书,而是和我一样,觉得读书很好玩,我相信你是不会找时间读书的。
在阅读中,仅仅说“应该”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考试在即。明明好多课还没背完,要抓紧时间学习了,可是躺在沙发上就是起不来,手机也刷不下去。哪怕根本没人搭理你,朋友圈不更新,你也忍不住一次次刷新。有人称这种行为为懒惰,有人称之为拖延症。其实是基于对困难的恐惧和回避而下意识的选择。
我认为在复习功课时,思想应该超前。潜意识里觉得复习完了考不好会更差,还不如舒舒服服休息。起来学习,或者白学,就像两个相扑手在你脑子里扭来扭去,看谁能赢。然而在现实中,你保持原样,已经瘫痪。你的身体一动也不动,似乎在休息。事实上,你没有休息,而是进行了极其艰难的斗争。一起床就像24小时没睡觉,后面是马拉松。你感到头晕和虚弱。你的精力在哪里?它被用在天人交战中。就这样,思想和潜意识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有时候这个赢,有时候那个赢。不仅仅是意志力和计划能解决问题。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和“没时间”做斗争,真正找到时间学习?
我们先来看看读书有什么好处。当你的潜意识和你的头脑一样真诚的认为读书太好太好玩,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的时候,时间就会来找你。
大家都说读书好,大人希望孩子多读书,成功人士告诉普通人多读书,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好”的“好”是虚的。“满身诗书”听起来很美,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反正看两集酷剧,玩一会手机,做几个淘宝生意比较有实效。如果这种利益如此不清晰,无形,那它真的存在吗?我可以肯定地说它是存在的。
读书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但不是“1+1=2”,也不一定那么立竿见影。读书会慢慢改变你,开阔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思维,让你慢慢从1.0升级到2.0,3.0,甚至无限N.0,毛姆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题为“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他说:“读书既不能帮你拿到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更不能教你开船或开破车,但它们会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完整,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些书,就会感到幸福。”我认为他所说的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读书好不仅能帮你拿到学位,还能帮你谋生。它还可以教你开船,修理破车。能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完整,更快乐。我的朋友、作家连谏说:“阅读可以启迪你的人生,洗涤你的灵魂,修正你自己。对我来说,读书真的意味着改变命运。如果我生在农村,初中才毕业,我就不读书了。现在的我可能是个农妇或者流水线工人,挣扎着谋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读书让我发展自己,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这就是成功的人生:有资本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人生导师、作家张欣把读书的意义总结为三点:“首先,读书可以帮助我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和选择,会接受各种打击,最终总结成四个字: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至少要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结果会是怎样,从千方百计去决定怎么走,怎么做。很难想象从不学习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其次,女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外表。读书可以改变他们的容貌,这是不争的事实。能让人心平气和,宁静祥和,还有淡淡的书香。最后,我想给我的孩子做个榜样。一个天天打麻将的妈妈跟孩子说好好学习,没有说服力。
读书是终身受益,成本最低,收获最多。是一生的朋友。书评人刘维明说:“阅读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东西。应该说,没有读书,就没有现在的我。我想世界上少一个无聊无知粗鲁猥琐的人是好事吧。我一直希望为这个世界做点好事,读书可能是最便捷的方式。”这些人都是以读书写作为生命的。对他们来说,读书是他们成为作家的根本原因。那么,读书能给从事非文化工作的普通人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呢?
(1)玩得开心
让闲暇时光充实阅读,让你以文字为桥梁走进别人的命运和大师的心灵。故事的跌宕起伏,思想的激荡,是人生乐趣的重要来源。还有人会说:“我从来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是的,这是症结之一。原因很简单——你的阅读能力不够。如果你的阅读能力只是能够把握住单词的意思,不能理解单词之间的趣味,不能把单词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量,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就是一件苦差事。要体会读书的乐趣,需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在阅读中,理解是乐趣,投入是乐趣。当你读得多了,理解得好了,你就能读出文字背后人物的命运,宏大宇宙中的未知感,故事背后的思想和逻辑,无限丰富的内涵,你就会深深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双重震撼。这时候,读书的吸引力自然就产生了。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相当于把生活中孤独的辰光变成了一种极大享受的时刻。”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世界上最好的娱乐。如果你之前只玩过游戏,看过网剧,刷过手机,那就试试看书吧!从东野圭吾的书或者像《海岛书店》、《追风筝的人》和《三体》这样简单易懂、内容丰富的小说开始。慢慢读,多读几本书,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些作品比玛丽苏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文、网剧高级多了。娱乐休闲方式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麻将族群和读书族群显然是不同的族群。说偶像剧里小花的腿是细是粗的人和说人类怎么走到今天的人不是一类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
(2)解决问题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很多解决方法:向别人请教,网上搜索,报名微课,参加各种大师班...这些或许能帮你找到解决办法,但阅读无疑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比如你是一个新手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就有很多问题。除了吃饭时诉苦求教,网上搜索甚至找专业人士,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找一些好的育儿书籍,从方法到观念都能快速提升你的育儿水平。
通过读书成为更好母亲的人真的太多了。这是一个驱动力非常强大的阅读目标。它会给你难以置信的动力。在孩子睡着后,在午夜哺乳后,在劳累的一天后,你会拿起一本育儿百科全书或者爱与自由,兴致勃勃地读下去。比如你觉得你和妈妈的关系有问题,导致你心理有问题,你也可以通过看一些书,比如《母爱的羁绊》、《不要用爱控制我》、《家人为什么要伤害人》等,来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如果你悟性高,悟性低,你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来解决,你会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知道很多学了一半心理学,爱上心理学的人,都渴望解决自己或者亲友的心理问题。
如果你觉得职业生涯中“记忆力”不够,影响职业发展,不要犹豫,赶紧开始认真读专业书,练好“内功”。只有自己的技术提高了,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把握住。这些旨在解决问题的明确而迫切的目标,会让你在短时间内求知若渴,迅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无论何时遇到问题,都要学会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解决。这是一种永恒进步和智慧的姿态。
(C)增加技能和知识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基本上都在学习技能和知识,但不要以为工作后就不需要学习新知识了。这个时代的知识更新如此之快,如果你再用这种旧观念行事,根本不用等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你就会很快被甩在后面。那些在单位依仗自己老了,抱怨年轻同事不如自己有经验,为什么升职比自己快的人,大概就是那种年纪不小,心在衰竭的家伙。
我们能从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文史、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还有大量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比如如何提高演讲水平,如何把家里收拾得更整洁,如何让婚姻更幸福...有很多书既科学又实用。只要找对方法,一本书就是专业教练。问题是你既要学以致用,也要学会选书。这些问题我会在下一章“选书”和“用书”里讲。即使是严肃的学科知识,也有很多书比你想象中的课本更好读,更容易掌握。早年看了太多的教材,那些枯燥的写法,不抓住重点的结构特点,严格甚至死板的教学方法,是让很多人一提到学科知识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重要原因。
但是,请相信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不用再受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你也不用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只要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式,你会以更高的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你的人生可能从此“悬空”。如果我们的阅读目标是增长知识和技能,请把这个目标细化,使之与你的真实兴趣和当前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然后根据目标找到合适的书籍,一头扎进去,通读、细读,然后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成自己的。
比如你想提高口才,就买了《演讲的力量》《高效演讲》之类的书。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在公共场合发言。你对书中的策略和重点理解不深,看完也没有机会去实践。看完它们,你会觉得没那么有用。那么,不如看看《说得好:新鲜有趣的演讲技巧》或者马东出品的经典《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由《七帕说》衍生而来的。书中教授的说话方法可以用在你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当你看到改变,看到结果的时候,你最有动力。
(四)提高社会魅力价值
古人云:“腹有诗书,自谦也。”气质好了,魅力值自然就上升了。不过,这是几年的事了。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社交魅力,多读书,多思考,增加话题和别人聊天,听起来是个很浅薄的目标,其实不然。要知道,书之所以产生,并不是为了让大众看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因为第一本书又难又贵,普通人根本没有条件去接触。一些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除了记录国家大事之外,还写作以示自己很有才华,与同阶层、同圈子的人交流。后来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普及成为可能,被知识阶级和统治阶级用来教育人民。所以书籍的社交功能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线上线下社交的时代。
有一个时髦的词叫“社会货币”,指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在获得他人的认同感和联系感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消费和使用。其实就是说谈钱,就是你和别人社交时,用话题塑造的自我形象。比如你对人类简史比较熟悉,聊天时可以引用书中的观点,让别人觉得你学识渊博,分析深刻,这就是你对社会货币的消费;别人认同你,愿意和你聊天,就是你的所获得的认同感和联系感,这是社会金钱所买到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认同感和联系感是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需要的感受,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多好啊!所以,下次听到有人说:“我要多读点畅销书,这样我就可以多讲讲,这样下次朋友聚会的时候,别人讲最新流行的书,我也不会丢面子。“你会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有驱动力的阅读目标。
(5)心理训练
此前脑科学认为大脑只能发育一次,死后脑神经元无法再生。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大脑神经元和突触可以再生,大脑中负责各种功能的区域的位置一直在变化。如果我们反复有效地刺激大脑,我们可以加强和改善大脑原本不足的功能。计算、记忆、手工等等都是刺激大脑再开发的方式,读单词也是最方便有效的方式之一。看到文字然后理解其内容,再理解其无限丰富的引申意义,对大脑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操作过程,比看图片和图像要曲折得多,对提高大脑的思维功能作用最大。
大脑的复杂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直到最近,大脑科学家才知道人们阅读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阅读的过程就是把书中单词的字形和读音结合起来的过程,大脑把它们转化为形象和意义。这时,大脑的神经元中就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神经回路。连续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刺激神经元,不断建立新回路的过程,这就是大脑的可获得性。这是一个螺旋完善的过程,我们的维度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重,无穷无尽。
不难想象,一个经常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十年二十年后,大脑会有怎样的不同。经常学习和阅读的人,晚年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会小一些,因为他们在不断地锻炼大脑。
(6)提升自己。
构建价值体系的目标是深远的,基本类似于“成为更好的人”。但是对于很多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健康正常的人,都应该构建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这是我们行动的准则,也是人生的意义。不同的逻辑体系造就不同的人生。逻辑系统有高版本和低版本。想把低配版升级到高配版,只能这么学。找准方向大量阅读,尤其是阅读高于自己现有认知的书籍,是提升认知系统最快的方法。每次有什么爆炸性新闻,网上都会有人迅速站队,大吵大闹。大多数人不参与这种无聊的争论,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会被那些大号的、“爆款”的网文牵着鼻子走。看这篇文章有道理,看相反的观点也有道理。为什么这些作者能看得这么深,角度这么独特?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你升级认知和思维体系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有两本书可以帮到你,一本是《学会提问》,一本是《思考与立场》。两者都是批判性思维的书籍,教会你一整套超越偏见,客观深入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是提升认知体系的最佳教材。《红楼梦》对人性的洞见,《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洞见,《乱世佳人》对大时代的洞见,《约翰·克里斯托弗》对命运的洞见,只要你读下去,沉下心来,就会刷新你三观的某些部分,陪伴书中的人物到那个时代,那个世界。还有像《万物简史》《人类简史》这样的社科著作,通过文字带领你认识宇宙,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人类的前世。尽情地看完之后,你的某些部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你已经是一个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入的人了。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斋藤隆在他的《超级阅读》一书中说:“我们与各种书籍相遇,将知识和修养注入我们的头脑以构建一个网络,使我们的精神像丛林一样丰富。”这是一条艰难的路,需要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作者帕克博士所说,“自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生活痛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律,我们知道如何在面对问题时以坚定勇敢的态度从学习和成长中获得收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