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不同,玩法不同)
滴滴和快狗还是有区别的,即使是打车。
需求是否灵活?
是的,它演奏得非常好。
需求不会因为空而产生,也不会因为空而消失,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只要人作为生物存在,就必然有生存的基本需求。
但是需求的承载方式会发生转移,相对于,比如吃什么,玩什么,住什么。滴滴发了几张优惠券,用户出门选择打车而不是公交;当没有票时,用户可以回到公共汽车模式。
这里的基本要求是用户的位置移动,从A到B;弹性需求是用户从A到b的不同方式。
同样,吃饭是刚需,但是出去吃饭或者叫外卖是弹性需求;约会是刚需,看不看电影是弹性需求。
就是需求柔性转移的过程。
现在的产品非常丰富。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基本需求有很多方式和选项可以选择,竞争非常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可以借助柔性实现产品的增长。
需求的弹性决定了打法。
了解需求弹性后,你会发现市面上看似一模一样的产品,底层逻辑大相径庭,产品玩法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有些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比如打车,给用户发优惠券,用户更倾向于打车和点外卖。
有些产品需求弹性很小,比如搬家。即使给用户一张免费搬家券,他们会搬家吗?当然不是。
滴滴打车VS快狗打车。
世界上有两种出租车,一种是拉人的,一种是拉货的。
快打车,拉货,搬东西;这是Trollyn借助58打车做出的定位,引出另一个类似的概念,一个熟悉的概念,让用户快速切入重点。
滴滴打车需求灵活,平台数据增长靠补贴驱动。平台可以利用优惠券培养消费者的习惯,扩大市场份额。
快狗不能打车。你见过快狗打车亮出大额优惠券的吗?
他们做品牌,做推广,做用户的心智;当用户需要的时候能想到自己,这就够了。靠补贴只会增加自己的投入,让已经使用自己平台的用户受益,不符合用补贴拉新的初衷。
有人可能会说,发优惠券也是有意义的。用户以前用货拉马,现在用快狗打车。
不,市场规模不同。
需求弹性影响市场规模。
灵活的需求会让市场变大,这是一个增量市场。
在补贴的帮助下,灵活的需求使得市场快速增长,可以吸引大量用户(数十亿用户),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快递司机、外卖员),实现平台价值最大化。
有价值的故事是资本的最爱。
需求弹性小,市场变化小,就是股市。
小的弹性需求,补贴是增加不了的。那些人还是要动的,不管有没有平台,用户都得动。用户不会因为有优惠券而多动一次,不会因为没有优惠券而少动一次。
优惠券的价值是通过平台叫车,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平台。用户没有公交、地铁、快车的选择。开车拉货的大多是以前的司机,因为很少有货运平台转行拉货。
所以,司机还是那些司机,用车的还是用车的——这是一个现有的市场。
在增量市场,如果大家一起竞争,市场会更大,会有更多的用户受到教育,了解到新兴的产品形态,这对大家都是有利的。所以滴滴和快的一直在补贴,ofo和摩拜单车一直在补贴。
在股市里,大家一起竞争,是零和的游戏。一方的盈利一定会带来另一方的损失,大家的补贴大战只会互相损害,无法共同发展。所以,货拉拉、快狗都在做品牌,顺丰、闪送也在做品牌。
那么在做产品的时候,灵活的增量市场一定比刚需的存量市场好吗?
这取决于需求的双重弹性。
需求的双重弹性
看一个需求,要看双重弹性:基础弹性和模式弹性。
滴滴打车是刚需+灵活,移动是刚需,打车是灵活;
快狗打车是刚需+刚需,搬家是刚需,用车是刚需;
家庭按摩是弹性+弹性,按摩是弹性,家庭按摩是弹性。
刚需决定了产品存在的必要性。弹性的基本需求,首先要解决的是存在的问题,也就是需求的证伪,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
经历了O2O大潮的洗礼,基本已经证明,做产品,需要用户选择基本需求刚需的轨道。比如电子烟,电子烟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只是需要灵活性(不考虑政策因素)。
那么,那不灵活的需求呢,让它随波逐流吧?肯定不是。
没有弹性,创造弹性;服务溢价,品牌溢价。
额外的服务和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让一部分用户为溢价买单。比如拉货搬家是刚需,但是否需要搬运、上楼、检查、收货、催收等。是弹性需求,可以引导用户选择。
在创造柔性需求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许多问题:
有没有什么额外的价值可做?
哪些用户会接受服务品牌溢价?
用户会愿意为此付费吗?客单价是多少?
如何规范这类服务,并快速推广?
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虽然都是出租车,但是滴滴和快购因为市场不同,需求弹性不同,所以发展策略也不同。
每一个产品经理都要根据自己产品的需求本质找到自己的发展策略,不断成长,记得冒进跟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