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建筑(布依族民居建筑特色)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居住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贵阳、六盘水。其他市州地方分散,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布依族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在布依族语言中,“布”是“民族”或“人”的意思。在旧方志中,就有人把布依族记载为“彝族”、“彝家”、“彝人”。不同地区的布依族除了自我认同外,还互称布龙、布纳、布图、布都、布阳、布龙哈等。1953年,根据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布依”。
布依族先民的房屋建筑沿袭了古老的“甘兰”建筑和“甘兰”的建筑历史,最早见于舒威《盖南人别样》。山谷中散布着许多家庭...它被称为甘兰根据树块。这说明布依族先民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山下有茂密的树木。“以树搭积木”、“以树枝搭棚子”、“以树为巢”是布依族“甘兰”建筑的原始雏形。
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至今已形成成熟的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南的布依族山区仍以传统的木栏杆为主,黔中的布依族则以石栏杆为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布依族的“甘兰”式民居建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结构、造型、建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布依族民居建筑,解放前和解放后80年代以前,主要是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从形式上看,这种建筑有三个独立的建筑,一个前后的三合院,一个前后的四合院。
施工工艺上一般采用穿斗式,有五柱、七柱、九柱、十一柱、十三柱,俗称五头、七头、九头、十一头、十三头,均以木平缝装饰。在建筑材料上,一般使用木材,主要是枫木、杉木、松木等杂木。
房子建的时候,朝向主要是顺山,背面朝向山,正面朝向更宽。布依族传统民居内部呈“H”字形布局,正是受儒家尊天治天下观念影响的体现。中心是中央大厅,也被称为大厅或唐明。老百姓所有的祭奠仪式和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央大厅完成,比如婚礼、葬礼、生日庆典等等。正殿一般朝南,即古代文献所说的“感天地,朝四方”。
无论是传统的木框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都分为上、中、下三层。由于布依族是在田间种植水稻的农耕民族,他们的生活区域空与其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并与其思想意识、信仰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是中层住宅的主体,包含火坑、厨房、中厅(厅)、卧室。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居住地。根据房屋的形式,有不同的火坑设置。住在平层的布依族,一般一楼有火坑,但对大多数布依族来说,火坑设在二楼靠近主房内侧的地方,房间中间挖小坑,四周用石条或砖围起来,火坑内铺草木灰,中间放三角铁架,用来煮锅碗瓢盆。火坑正上方挂着一个长方形的挂炕或挂钩,用来熏烤食物。
厨房就是厨房,是布依族从火坑生活方式逐渐发展而来的布局形式。厨房里有炉灶和碗柜,布依族的烹饪中心逐渐转移到厨房,而火坑只用于冬天取暖和节日熏腊肉。堂是布中整个彝族家庭的重心。大厅整个空室有四块大帷幔,称为“四只大雁”。
在正殿中间的墙上,会有一个祭拜家神的平台。他们的祭坛装饰精致大方,家中任何大事前或元旦都要祭拜祖先,希望获得祖先的保佑,以确保家人安康,牲畜兴旺。房子里屋有老人卧室,两边各两间。老年人的卧室比较简单,年轻人的卧室比较新。房间里所有的家具都是木质喷漆,风格古色古香。顶层是房子的屋顶,用来建粮仓,堆放一些不常用的农具。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布依族逐渐意识到这种人住一栋楼是不科学不卫生的,有条件有能力的人也在逐步改造住一栋楼的房子。所有新建的民居都彻底改变了过去陈旧不合理的状况,但在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布依族古老的建筑特色,具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味。
古建之家-古建中国,以传统优秀古建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和发扬建筑文化,将传统优秀文化植入建筑材料,从源头上让建筑有文化,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汇中西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的衣食住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