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请问打油诗的格式是怎样写 (写打油诗)

写打油诗(,打油诗格式怎么写)

其实我个人觉得打油诗并不是说你不会写古诗和近体诗就写了‘打油诗’。这是对打油诗的误解。不会写诗就不会写诗。写不好诗,就写“打油诗”。“打油诗”不是蹩脚诗的同义词。

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打油诗的品质,旨在促进打油诗的鉴赏,而不仅仅是限制打油诗的功能。但是,这段话恐怕会影响一些人写打油诗的热情,让他们担心自己不是在写诗,因为有些人总是很自然很不自然地把自己归为不会写诗的人。其实任何关于写打油诗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讲诗、写诗、吟诗、编诗,历来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喜闻乐见的优良传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绝对没有不会写诗的中国人,这不取决于人的文化水平。那些不识字的人也可以说话和写诗。中国自古以来的许多口头文化都与这些人的贡献有关。甚至诗歌也是先于文字诞生的。这就证明了打油诗是人人都能写的,也是能写好的。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打油诗的写法,特点,类型。

首先是即兴创作:

伟大的诗歌来自即兴创作。兴,不仅仅是情感冲动,而是灵感冲动。没有灵感,再冲动的情绪上来也不会成为诗。所谓“脱口而出”,就是即兴发挥。相传前清才子李是一位上油高手,如他的一首诗讽刺麻雀:一窝接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把钱都吃了,凤凰是多么的少啊!这样的诗,谁能想了大半天才写出来?除非是书呆子,就算写出来了,再有意思,也被他错过了。所以打油诗不是事后诸葛亮。你要随机应变,因为这是一种灵感来而随缘的诗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知识的不断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也就是说,灵感冲动与情感有关,但其基础在于文化。当然,这种文化可以来自教育,也可以来自培养。所以,不仅受过教育的人会有灵感,没受过教育的文盲也会有灵感冲动。如这首诗:今天,我是孙儿,每天接送爷爷四次。想给什么,给什么,我都会固执,等我孙子变回爷爷的时候。这是一首自嘲的打油诗,讽刺了当今的“小皇帝”现象。写这样的诗一定要有文化吗?显然,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推而广之,也可以和没有诗歌基础的人一样,写出好的打油诗。诗歌总是贴近人的经历、生活、视角,是最贴近人的情感、随时可以喷发的“火山口”。从上面的例子来看,limerick也不例外。接下来,我给你讲个故事。据说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寒夜,一个小偷闯进了郑板桥的家。郑板桥被吵醒了,于是他坐在床上轻声唱道:夜里下着毛毛雨,梁上有个绅士进了我们的门。内部诗书数千卷,床头无金银。小偷听了这话,转身就走。这时,郑板桥又唱起了:不要出去吓黄尾狗,不要翻墙损坏兰花花盆。还不如穿上衣服,月亮追到巨人。

第二个是顺嘴:

打打油诗叫“磨嘴皮子”。读得不顺口,就不会像“磨嘴”,就不会顺利“溜出”,就不会有“上油”的味道。不要以为读不通顺就是好诗。如果你坚持要留下来,你是在自欺欺人。其实通顺很容易,比如快速阅读和听力,马上就知道是否通顺。喜欢下面这首歌:嘴里没味道,开个现场会;如果你想消除你的渴望,组织一个检查组。信息网全诗四句押韵两遍,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不仅听起来顺口讽刺,还很有地道的味道。所以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讽刺打油诗。语音是诗歌的共性,也是诗歌的魅力。打油诗中的“通读”和非打油诗中的“通读”的区别在于他们寻求“通读”的方式不同。打油诗就是从“用嘴说,用耳朵听”的练习中寻求“和谐”,不分平仄。非打油诗从声调和押韵上寻求“通顺”,因为符合这些要求,诗读起来就一定通顺。所有的路都通向同一个目标。然而,有些旧体诗在今天已经出了问题,就像下面的何的《我的归乡七绝》:当一个年轻的男孩离开家时,他的乡音永远不会改变。孩子不认识,笑着问客人是哪里人。古代的“回”、“来”都属于“平”。“衰”虽属“平”的四个分支,但与“推”接近,读作“翠”。这首诗按今韵读不通顺,按古韵读通顺。还有,现在的诗歌有时候还是要按照老规矩来做,这样的诗歌读起来会不流畅,这也是古今语音的差异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可以容忍诽谤。当然,如果按照今天的韵脚写旧体诗,就不会有什么连音的问题。古代的五行打油诗至今读起来都不通顺。原因如下。但在今天,再也不会出现按老音律写打油诗的现象,那样写出来的打油诗也就没意思了。所以打油诗总是和时代一起朗朗上口。本文引用的所有打油诗的例子都可以作为本文的佐证。

第三是幽默:

如果说“阅读流畅”是打油诗的命脉,那么幽默就是打油诗的生命力。这就好比一个真正“磨嘴皮子”的人,谁不吐槽?吐槽很搞笑,很有趣。你宁愿远离他也不愿离开他。这就是幽默的魅力。不吐不快不说话,或者自言自语,或者像安静坐着一样说话,那么说话的乐趣就没了。比如,以前有人在礼物单上错把“琵琶”写成“枇杷”,马上就有顺口溜写道:枇杷不是这个琵琶,只恨当年素养差。琵琶若能开花结果,满城管乐皆开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