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四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构思
梅、杏、彩蝶齐飞,孩子玩耍,大人劳作。美丽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一幅和谐的画卷,是我们心灵的家园。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农村生活,语言元素是“抓住关键词和短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元素为基础,分为课本教学、整本书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板块,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朗诵田园诗、观看有趣的乡村故事、感受乡村的欢乐、书写儿童乐园、感悟人性之美。
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安排四篇课文:三月古诗、村民、天窗、桃花水。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宁静、自然、清新、有趣的农村生活。《乡下人》以乡下人房前屋后空的顺序,以及春夏秋、昼夜交替的时间顺序,展现了淳朴、自然、和谐、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述了一个像村子里的小方洞一样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舒适。三月桃花水,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三月的春天,滋润了大地,孕育了万物的美景,歌颂了春天的美好。这四个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独特和美好。
这个单元的作业要求是“写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表达你的感受”。通过分享和推荐教材,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旨在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田园生活”的学习走向生活的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实感受。三年级已经学会了“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围绕关键词写作,写清楚天堂是什么样子,在那里做什么,带来什么样的快乐等等。
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初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写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表达你的感受。
第二,常规目标
1.认识20个生词,正确读2个多音字,写40个单词,26个单词。
2.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能够默写布置的课文。
3.能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本单元课文中在线生成信息资源图像的句子,想象句子中的画面和情景。
5.能够认真听讲,记住别人的话的要点,根据对象准确汇报。
6.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记下乐园的样子和活动,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与同学交流练习,分享练习所表达的快乐。
第一部分是教材教学设计。
模块1:阅读并欣赏想象之美(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借助关键词和短语想象画面,初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认识20个生词,正确读2个多音字,写40个单词,26个单词。
学习过程
第一,感受农村,背单词。
1.初读感知,可以简单描述文中描绘的画面。
2.完成预习清单,夯实基础。
出示学习单,自己看圆图,自主阅读;组内通信和集中检测;语音学习,引导学生对多音字进行分类,注意字形,规范书写。
3.扩大组词,理解单词。
预览表单:
1.欣赏字里行间的风景,欣赏字里行间的人。
(1)唐诗飞,春色如画,旧识促新知。
经过四年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师生交流古诗词学习方法。
(借助注解、插图、资料搜索、关键词、想象等。)
(2)用你学过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你感觉是什么样的家庭?
(3)借助关键词探索词义,想象画面。
(4)创设情境,朗读想象。
听听这叮叮当当的流水声。静静地听。你似乎还听到了什么?深吸一口气,你似乎闻到了什么。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东西放进诗里,然后读出来。
(5)观看农村的趣事,领略人性之美。
A.在这独特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在青山绿水间,作者看到了一家人。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他们家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B.看图,小孩子是怎么“躺”的?看那只小脚,好像还在抖!你能想象他会有什么卧姿吗?这些卧姿的孩子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2.方法迁移,学习古诗词。
借助书下的注释和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画面的颜色,人物的活动,自己去读。
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抓住“白昼漫长,无人造访,篱落,新绿,荫凉,行走,追逐,寻找”等关键词去体会画面之美,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
3.通过图文对比,学会编故事。
(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书中的诗词和插图,给同学们讲讲你们“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吗?
(2)我们加入“田园诗社”吧。
乡村生活真的很美,诗人对它充满了热爱。用爱的口吻读一读自己收藏的田园诗。
(3)繁华都市,田园思维。
本文的三首诗都是南宋时期的作品,都描绘了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像你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这样的生活其实很遥远。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是向往农村生活,还是觉得生活在大城市更舒服?写下你的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单词。
【设计说明】教师设计学习单,让四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生词,符合中年学生的特点,因为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第一轮,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借助关键词去探究诗歌的意义,想象画面。第二轮,借助插图,师生学习编故事。第三轮,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对比田园与都市繁华,引导学生体验田园生活的美好。】
第二模块梳理探索田园情怀(3课时)
学习目标
1.一边看书一边想象画面,能够和同学交流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2.能够抓住关键词,初步了解作者对农村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学习过程
一、走进《乡下人》,感受画面之美。
1.淳朴的乡村,独特的风景,和谐的画卷。再读一遍课文,试着给《乡下人》中的每幅画起一个名字。
师生总结:根据房前屋后空的顺序和季节顺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抓住关键词,感受趣味之美。
(1)注意长短句,注意对比。
(2)抓住关键动词,使之形象生动。
(3)巧妙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
(4)注意形容词,丰富事物形象。
总结:抓住文中新鲜的词语,调动感官,想象画面,感受美。
3.关注重点句子,体会情感之美。
把“乡下人”的美图展示一下,再看一遍全文,看看作者是怎么称赞的。
第二,天光,我的万花筒
1.借助表格,整理文章内容,理解“唯一的安慰”。
(1)理解“安慰”的含义,用“安慰”这个词组成词语:安慰、安慰、宽慰...
(2)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这个时候,小天窗就是你唯一的安慰。
这个时候,小天窗就是你唯一的安慰。
(3)小组合作,阅读课文第4至7段,思考:两次“安慰”感受前后的语境。完成表格。
2.抓住关键词,感受想象的魔力。
大声朗读第五段和第七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三,总结经验,独立研究三月桃花水。
1.自己读《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想想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3、5、7段理解课文内容: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镜子。)
2.在关键句子中赞美感受
《三月桃花水》里的句子,动人而优美。看看你画的句子,说说这些漂亮的句子。
它唤起了你什么样的想象?你从哪里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赞美?我们该如何通过阅读来表达这种爱和赞美?交流,大声朗读。
(1)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是春的竖琴”?请欣赏竖琴音乐。(有竖琴,桃花,泉水)
①阅读课文第3段和第4段,标出你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样的?谈谈你的想象(鼓声、水波、铃声、低语声、叮当声、钟声、水波)。
(2)朗读:要体现音高的不同,长短的不同,快慢的不同,轻松愉悦。
(2)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是春之镜”?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三月桃花水更使人沉醉。”
3.小结:转移阅读
(1)三月是一年中最丰富多彩、最有活力的时刻。是“三月桃花水”般的泉水,赋予了春天的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咏梅这首诗,去发现梅花的美丽!
(2)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
【设计说明】落实好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抓住关键词,拓展想象,品味画面;加强朗读,初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懂得取舍,每一篇课文不要面面俱到,只围绕落实语文元素来开展教学,突出中心,明确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模块3表达交流和表达爱(2课时)
回音壁麦克风
学习目标
1.认真听,记住别人的话的要点,根据对象准确转述。
2.回忆你的生活乐园,写下乐园的样子和乐园里的活动,表达你的快乐感受。
3.按要求与同学交换作业,分享作业表达的快乐。
学习过程
I .口头交流-报告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传递给别人,把事情告诉别人,这可以称为消息、讯息或传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汇报(板书:汇报)。
2.练习报告,学习课文。
(1)出示课本中的图文,理解交流内容。
(2)尽量报习题。
同桌同学自由练习汇报,然后分组汇报。
板书:找出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物角色转换。
3.现场表演和练习报告。
师生评价:通知是否正确、清晰地告知对方,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重角色转换、人称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绪反应。
4.示例练习
(1)指定一个被接力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免听到教室里的谈话。
(2)老师对被选中的解说员说:“请告诉xx先给教室里的君子兰浇水,然后搬到外面晒太阳。”
(3)叙述者离开教室,向xx报到。
(4)让xx进入教室,大家可以通过观察其动作来判断讲述者是否成功汇报。
第二,学会在花园里画画。
1.看第二段中的四幅图片。分组作业,按照空的一定顺序谈论。
2.展示两段文字,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景物描写、一般结构、短句、由远及近等。
3.选一张图片,写下来。
第三,“我的天堂”练习
1.对话激发兴趣,复习单元课文。
2.明确要求,创造。
(1)明确要求,明确顺序。
(2)描写外貌,增强画面感。
(3)抓住关键词,写出“开心”。
3.自改,分享练习,师生互评。
【设计说明】古诗词教学,学习园地,画图练习《我的天堂》一脉相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书写自己的天堂铺路。作业要有画面感,用关键词表达自己对天堂的想法和感受。写《天堂》时,要适当运用单元课文中所学的情景写作方法,如:一般结构、空之间的顺序、修辞方法等。写关于天堂的有趣故事时,要写清楚,突出快乐的具体表达。】
第二部分是通读全书,教林报。
模块1阅读欣赏(1小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v·比安奇《森林报》的主要内容。
2.从目录开始,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和特点,进入森林报。
3.能够制定好阅读计划,做好阅读记录。
学习过程
一,谈介绍,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吗?全世界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有100多万种,鸟兽有50多万种。你见过什么动物?
2.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松鼠”吗?文章中的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松鼠》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v . bianchi),选自——(森林新闻)。这节课,让我们走进V. bianchi的森林报。
二、走进作者,了解Vibien base。
(1)说说你对Vibien base的理解。
(2)展示作者的资料包。你从这些信息中学到了什么?看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老师写“报”字。同学们,你们对报纸了解多少?说出来。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猜猜12个月里森林里发生了什么?
春天:觉醒月、返乡月、歌舞月
夏季:筑巢月、出生月、飞翔月。
秋:告别储粮月,临近冬月。
冬季:冰冻月、饥饿月、残冬月。
三。交换“森林报春”片段一
第四,精读目录,制定阅读计划。
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里每天都有各种有趣的事情发生吗?黄鹂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林中大汉》麋鹿为什么打架?请迅速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记得在阅读前制定阅读计划。
第二模块梳理和探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文笔和观察力,感受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过程
一、交流“森林报春”内容
1.同学们,《森林的春天》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种动物和植物。现在,请报告你的学习小组已经阅读了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
2.小组竞赛用书里的知识竞赛题目。
老师们在林报春晚上展示“射击场比赛”和“上帝之眼”冠军赛专栏。
测试你的视力:猜猜什么鸟在飞?(展示鹅、鹅、鹤、白鹭等图片。)
二、聚焦精彩片段《森林的春天——森林的战争》
1.为什么是森林战争?你认为森林战争会是什么样的?(自由发表意见)
2.作者详细描述了植物争夺生存空的过程,仿佛我们在打仗。你觉得比安奇为什么能把云杉的成长过程写得这么有趣?
总结:比安奇运用隐喻、拟人等方法,把动植物世界写得如此传神。笔法有趣、简洁、生动、优美。它描写了森林中隐藏的各种生机,教我们揭露森林的秘密,猜测鸟兽生活中的各种奥秘。
3.走进作者,感受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4.刺激阅读其他三本:夏季,秋季和冬季。
让我们继续快乐的读书之旅,读夏,读秋,读冬。
三个模块快速沟通(1小时)
学习目标
1.学生可以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2.愿意和你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养成读书的习惯。
学习过程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交流方式。
一、为好书推荐写推荐词
说说我最喜欢的故事。
3.说说看完森林报的感受吧。
四、分享我的阅读方法小技巧
猜读、跳读、批注...
第五,拓展阅读《一个人的村庄》
第三部分是语文实践活动教学(1课时)
学习目标
大声朗读游戏,想象画面,感受熏陶,直到热爱大自然。
学习过程
第一,认识短句,读懂短句。
1.引用课文,感受短句,感受图片。
《乡下人》里有很多短句。(展示图片)喜欢第二段。
2.掌握关键词和短语,阅读法语说明。
按习俗“牡丹、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花”,这里要用停顿,但这里用逗号,表示花开的季节,读的时候停顿时间略长。这篇课文联系全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所以阅读时要轻快、活泼、舒适。总之,学生在遇到短句、重点句的地方,要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朗读散文,走进农村。
【设计注】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搭建从课内到课外、从单本到整本的多个语文平台,朗诵才艺秀、读书分享读书会、写作专家等。,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师生们在立体多维的国学空室里一起徜徉,共同进步,相互联系。】#老师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