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100道素菜(中国著名的摩崖石刻)
据冯《金石锁》载:“凿其为山,谓之崖。”
前人对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观点。一是专指石雕;一个想法包括石刻和雕像。
在中国,许多风景区保存着重要的摩崖石刻,分布在山东、陕西、云南和福建。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涉及面很广,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水利。
陕西
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草原路上的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它们由草原路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上的石刻组成。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石门水库修建后,原址被淹没,只有“石门十三品”等十七件摩崖石刻被移至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补正
草原路上的石门(石门隧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门及周边有东汉至明清的摩崖石刻100余处,统称为石门石刻。其中最著名的石门十三石刻包括汉魏十三石刻,如《琦君开平斜道碑》、《石门颂》、《石门铭》等。
甘肃
宋茜摩崖石刻
西夏宋末摩崖石刻,位于中国甘肃省成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窟寺和石刻。
宋茜摩崖石刻的历史年代是东汉。根据碑文上的文字,碑文的名称应该是《西夏颂》,但文物部门在相关文献中称之为《西夏颂》。
湖北
慈孝沟“采御木”摩崖石刻
慈孝沟“蔡黄木”摩崖位于中国湖北省竹溪县鹅坪乡慈孝沟。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孝沟原名“慈孝沟”。明朝嘉靖年间,因巨型楠木在此采集,运到北京建宫,故名慈孝沟。摩崖石刻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崖壁长8米,宽8米,高1.7米,宽1.8米。楷书七十三字九行竖刻:“采御树,入此谷,不能等此。何必犹豫;集御木,入此谷,求之,予之;木头和材质都很漂亮,皇帝的图也很漂亮。嘉靖五月七日,吴、廖,光华县的辅仁,写下了经典史书《华亭曲花笔》。
湖南
无锡摩崖石刻
巫溪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西约2公里的湘江西岸与巫溪的交汇处。临江崖畔有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题字486处。自唐代以来,已有300多位名人在此题诗,包括元结、颜真卿、皇甫适、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顾等。
湖南
大云“三战三胜”摩崖石刻
1942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的后期。当时,第九战区副司令兼第二十七军总司令杨森在临湘县县长王建波的陪同下,到大云山视察保护情况。到了黄梁山,他们回忆起在湘北抗日战争和长沙三大战役中牺牲的将士,决定在大云山刻一座纪念碑纪念他们。于是我选择了大云龙兴宫外的一面巨大石墙,由杨森亲笔题写,并邀请了40位石材工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将石墙凿成了一个90平方米的平面——“三战三万亿”四个汉字,每个汉字占据2平方米。左侧刻有64个笔记:“侵华日军,在湘北相持五年。中国经济三次大举入侵长沙。由于人民的合作,士兵们用他们的生命,所有人都被打败了。中国人民真诚团结,决心相互澄清和鼓励。杨森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一年十二月。”
第三次世界大战悬崖峭壁上的石刻,是中国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由于石碑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中,没有采取遮挡和保护措施,岩体渗水严重,造成了石料的大面积风化。碑文主体也受到风吹雨打、阳光直射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极大破坏。
浙江省
石洞摩崖石刻
石洞摩崖石刻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适乡石门洞风景区粤东旗孤山。到了唐代,石门洞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的第十二洞。摩崖分布在16座古琦、64个粤东洞窟、25处碑刻中,是浙江省摩崖石刻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南宋2件,唐代4件,宋代31件,元代6件,明代22件,清代16件,民国4件,当代1件,待考17件。郑、李、魏、邢、曹、篆书一应俱全。题词有谢灵运、郭沫若、沈括、阮元、艺鹭、王崇明、郭沫若等。大部分保存完好。1963年3月11日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
九日山西峰摩崖石刻
九日山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的一座山。其中,九日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到了宋代,九日山达到全盛时期,有36处奇观。这个时期的石刻也记载了当时每年在这里举行的“祈风”。九日山东、西峰的崖壁上有75处北宋至清代的碑刻,大部分刻于宋代。古人云:“(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1988年1月,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
龙坎墨炎崖石雕
龙坎岩崖石刻位于中国广东省罗定市平塘镇谭力村谭洋龙坎窑洞内的石壁上。它是广东最古老的摩崖石刻。
龙坎岩是石灰岩峰林边缘的一座孤峰下的洞穴。武德四年(621),永宁县令陈普光在龙坎石室设立道场。武李二年(699),状元将军左卫为颍川郡创建人陈继元所作《道场铭序》题写于洞内岩壁上。离地表3米,宽113-115厘米,高76-80厘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20到30字不等。楷书中,除了第二、三个字,都是裸露的。序中使用了武则天新造的11个字,此外还使用了大量六朝碑中的常用字,对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广东
奇岩摩崖石刻
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七星岩风景区。摩崖石刻531处,主要分布在石狮岩和玉屏岩。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
李段勇石舟世纪
七星岩摩崖石刻有汉文、满文、西班牙文等文字,中文有篆、隶、楷、行、曹等不同字体。大的超过张,小的只有半寸。石刻多为诗词歌赋。最古老最著名的石刻是唐开元十五年(727)李咏写的《端州石室记》。其他著名作家还有、包拯、张显祖、余、屈大均、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
山东
泰山摩崖石刻
泰山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代帝王登临泰山祭天告地,儒释道教经,文化名人登高访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石刻碑碣、摩崖、楹联,其中以泰山崖最为著名。
泰山石刻历史悠久。从秦汉到建国,两千多年,每一代都有珍贵的石刻。泰山现有石刻1800余处,其中石碑800余处,摩崖石刻1000余处,一般分布在岱庙157处、戴露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溪80处、岱银44处、灵岩寺400处、神通寺100处。
山东
京山摩崖石刻
京山摩崖石刻位于葛佳镇西峪村北的圣经山上。山顶一块巨石,刀斧劈开,半滚30米远,半立如月牙,高5米,宽15米。它位于威海文登圣井山风景区。
山东
日照摩崖石刻
日照摩崖石刻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各地栩栩如生的日照石雕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河山峭壁上雕刻的巨型“日照”二字,其中“日”字高20米,宽17.5米;“赵”字长25.5米,宽25.5米。1993年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
山东
云门山摩崖石刻
青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摩崖石刻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玲珑山、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等众多摩崖石刻在山东颇有名气,如玲珑山郑道昭渭北碑刻、云门山“寿”字、驼山大佛等,都是青州摩崖石刻中的瑰宝。
云门山寿字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下一寸就有2.3米高,所以当地人有“人无寸高”的说法。
广西
杜秀峰摩崖石刻
据统计,广西桂林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摩崖石刻,记载着古代文人骚客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独秀峰石刻约有96处,分布在山体周围、南麓的太平岩和西边通往山乡的登山道上,尤以雷丁岩周围为多。明代,杜秀峰被纳入靖江王宓皇家园林,园内有往复宗室摩崖石刻20余处,也是研究靖江王历史的实物资料。“桂林山水甲天下”,最初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作者王(1133-1203),祖籍浙江宁波思明,生于澄浦。小小的努力,快乐的诗。清六年(1200年),任广南西路提到一些监狱业务。嘉泰元年(1201年),第一次概括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可鉴于清”的千古名句来赞美桂林山水。这件石雕也因此成为桂林众多石雕中的珍品。
“南天一柱”雕于独秀峰之东。这是清康熙时期广西巡抚黄在独秀峰上题写的。它的单字直径约一英尺。是桂林20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大的石刻。
独秀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祈求幸福长寿的灵山宝地。在宋代,它曾被宋高宗赵构帝国政府命名为“福寿山”。从那时起,所有的达官贵人和下到利民的人都来这里为自己和家人祈求长寿,留下了大量的长寿铭文。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长寿碑刻有三处,分别位于独秀峰的山顶、山坡和山脚。人们把这三个长寿字统称为“长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寿”——刻在杜秀峰南面,是光绪年间拥有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所刻,故称“寿”。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亲笔题写此生辰词,赠广西巡抚张。张回桂后,命人将生辰刻在独秀峰南麓,祝慈禧“寿比南山”。
广西
叠山摩崖石刻
叠彩山现存摩崖石刻230余处,多为明清时期,保存完好。主要分布在风洞、湛河洞、龙牧洞和登山道旁,风洞最集中,古迹拥挤,令人眼花缭乱。
叠彩山石刻涵盖书法李,印章,真相,线和草等。,人物大小不一,内容丰富多彩,以诗歌为主,多描绘桂林山水之美,园林建筑,教育,宗教,政治,绘画艺术等。,堪称桂林本土文化的百科全书。
陈毅元帅视察叠彩山时,在叠彩山风洞上镌刻了让桂林人骄傲的“宁做桂林人,不做神仙”的字样。
广西
富博山摩崖石刻
富博的摩崖石刻造像大多集中在朱桓洞。在富博山的南麓,洞穴的屋顶很低,只有一个人高。洞内光线昏暗,看似深不可测。洞内有100多处石雕和239尊雕像。抬头望去,洞内悬崖峭壁,全是石像。
这些碑文记载了古代人到朱桓洞游玩,或三五人甚至十余人互相邀约,共进宴席,在此饯行,或携家带口避暑,或独自度过中秋月夜。
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米芾自画像和题。米芾(1051-1107)诗文书画、书法、草书俱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菲的自画像高0.45米,全身直立。生动自然。画像左侧是米芾之子米友仁的题词,上面写着:“南宫戏先制此小画像,原像属今朝廷。”
米芾的作品,原作很少,即使是墨刻的,也很少见。此石刻笔法优美,骨劲深厚。人像线条简洁流畅,表情自然,很有呼之欲出的感觉。米菲的这幅自画像和题名,堪称桂林最精美的石雕,为朱桓洞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广西
隐藏的岩石&龙隐洞穴石雕
龙隐洞和龙隐洞有许多石雕。洞内有近百件唐宋石刻。后人有“绝壁几乎处处,壁上全是石”之叹。著名的“桂海碑林”就在这里。
其中有“平满三将军”、“元佑党史碑”等国内罕见的碑刻,有张浚、张孝祥、范成大、、、史、康有为等著名学者、诗人,还有许多精美的摩崖造像。
龙岩隐岩寺位于七星公园月牙山西南麓。它的北面是著名的龙隐洞。在岩石和洞穴前,蒋小东日夜奔流。在宋代,它是一个官员、学者和文人聚集的地方。
由于宋代朝廷重心难以转移,南下桂林的官员、文人较唐代急剧膨胀,游山玩水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不再满足于像唐代的文人那样,只是在山水之间徜徉。他们想留在山川之中,所以非常喜欢“此游”的题词。
桂林绝大多数的摩崖石刻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那些雕刻在桂林山水上的石碑或摩崖,安静而生动地记录着他们在桂林的足迹,让游客领略到桂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山如观花,游山如读史”,这是对桂林摩崖石刻的致敬!
刻在悬崖上的石头/雕像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或者名人书法的记录,
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语言的摩崖石刻,
或者充满自然的兴趣,
或者巨大的尺寸和动量,
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美丽的风景,精美的书法,
在欣赏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艺术的气息,
如果你热爱书法,你应该去看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