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马兰为什么嫁给余秋雨(余秋雨与马兰)

于与马兰(马兰为何嫁于)

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被戏称为“破坏王”、“陈师妹”并不奇怪,但于的文采却不可否认。

文学英雄金庸先生曾在余写完《文化之旅》后评论说:“北京有年轻人说浙江人写不出文章,为的是戏弄我。就算我不行,浙江人中也有鲁迅和余虞丘。”

文学英雄金庸

将余与鲁迅相提并论,可见金庸对余的欣赏,也是寄予厚望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鲁迅先生抛弃妻子朱安娶了比妻子小18岁的许广平,余抛弃妻子李红娶了比妻子小16岁的马兰,也是惊人的相似。鲁迅先生和朱安真是相隔千里,举不出一个案例。在孝顺和爱情之间,他们选择了再婚,这也是极其无奈的。那么,于抛弃妻子13年,娶了小自己16岁的新欢,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妻李红

余,浙江余姚人,1946年生。他从小好学,头脑聪明,求知欲强,天赋很好。1966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毕业后,对文学和戏剧情有独钟,如痴如醉。他后来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

余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期间与第一任妻子李红结缘。

李红是上海人。她的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喜欢戏剧。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戏剧演员,但当她去了农村,她的梦想无法实现。1970年,李红插队归来,应征到一家棉纺厂当工人,后被借调到上海青年话剧团当业余演员。

余的前妻李红

李红的梦想没有变。1974年,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在几千名考生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列第一。本来进学校是没问题的,但她最后因为出身问题错过了戏剧学院。

当时,于负责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注意到了年轻漂亮的李红。虽然不能帮李红招生,但对李红的艺术才华颇为欣赏,被她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性格深深吸引,开始积极追求。

1979年,经过五年的爱情长跑,33岁的余终于与29岁的李红结婚,郎才女貌。

婚后,他们相亲相爱,余勤奋工作,勤于写作,李红勤俭持家。不久,这对夫妇生下了他们的宝贝女儿,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

在此期间,于先后出版了《中国戏剧史》等一系列学术著作,获得了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等多项大奖,并因其特殊贡献升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然而,在政治生涯如日中天的1989年,于为了写作,先后23次向文化部递交辞呈,辞去院长等一切行政职务,只身前往西北高原,系统考察中国古代散文,开始撰写《文化散文》,后被出版为《文化之旅》。随后,“文化之旅”迅速席卷全国,洛阳纸贵了一段时间。

同样是1989年,李红因为工厂效益不够好,辞掉了厂里的工作,留下丈夫和女儿一个人在深圳打工。

李红没想到的是,她的人生选择不仅离家越来越远,而且离自己的婚姻也越来越远。

1992年,李红在整理余的书桌时,无意中发现了他写给马兰的一封深情的情书。从此,13年的婚姻戛然而止。

马兰为什么要嫁给于?

余因戏结缘李红,如今因戏遇见马兰。

他们在1986年相遇。

那时候,马兰的名气远比大。

年轻的马兰

1980年,马兰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安徽黄梅戏剧院工作。她主演了黄梅戏《女马旭》,以其出色的外形和婉转的唱腔而闻名。后来,她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母亲。许多人知道马兰是在她参加了198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后,那时,一头短发、一袭粉色长裙的马兰像一朵新鲜的兰花一样长大了。

随后几年,马兰主演了《无事生非》、《严凤英》等,还参演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等。凭借电视剧《严凤英》,他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他获得了许多中国戏剧和电视的顶级奖项,如全国梅花奖,金鹰奖,飞天奖等。,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粉丝基础,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黄梅。

然而,如日中天的马兰却对的才华赞赏有加。

连衣裙马兰

马兰是话剧演员,余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一次,马兰读了余的戏剧专著《艺术创作计划》,立即被余的学识和智慧所吸引和折服。以后,每当于的作品出版,马兰都会买下来预览。

有一次,马兰去上海演出,他主动打电话叫余去看。从此,两人开始交往。

虽然有16岁的年龄差,但是爱情是盲目的,何必在乎年龄差呢?而且,马兰甚至不在乎于已经结婚了。

1992年,余与前妻离婚后,与马兰重修旧好,结为夫妻。

至今,他们已经结婚20多年了。虽然他们没有孩子,但他们仍然像以前一样相爱和依恋。

我相信,马兰这样美丽成功的女演员,在选择丈夫的时候,不是因为名气和金钱造成的。她坦言:“和余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很美好。我和他就像上辈子结了婚一样,这辈子要做的就是兑现上辈子的承诺。”

马兰很快就见到了余。

每对情侣都有走到一起的缘分,每对情侣都有天长地久的理由。

我相信这就是爱。

马兰为什么要嫁给于?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爱,所以爱是永恒的。

不用说,马兰和于的爱情和婚姻是非常幸福的,我一点也不想掩饰对这种幸福的欣赏。

放手让你变得更好。

余的前妻李红,虽然不是什么大学问家和艺术家,却温柔贤惠,人品很好。知道不能再牵手,她选择了放手。

离婚后,李红自立了,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有人曾经想利用她作为余的前妻来进行投机和开出优厚的条件。李红断然拒绝。恋爱婚姻中有多少事情可以简单的用对错来判断?

如果伤害了对方,往往会两败俱伤。最好还是放手吧。人生的美好,并不存在于互相伤害的纠结中。

也许,正是这种潇洒的放手,成就了余。

余和马兰相爱了。

余的第一专业不是作家。他学习戏剧。至于文学,是他后来不小心干预的结果。

但在文学方面,确实是一个有才华、有创造力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很多人沉迷于马尔克斯和卡夫卡,把西方现代主义作为中国文学的出路,在西风东渐的时候模仿抄袭山寨,余逆流而上,走进荒山野岭,走进敦煌莫高窟、留侯寺、洞庭湖、天一阁等文化和历史的深处,一路走,一路琢磨,一路投入写作,一路集结。

于的讲话

文化之旅最大的成就在于文学的魅力,文字的优美,思想的深刻丰富。《文化之旅》的另一大成就是体裁的发展。《文化之旅》之前没有大文化散文的概念,之后才有。这种散文创作上的创新是极具开拓性的。所以我坚信《文化之旅》一定会在未来进入中国文学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典范。

《文化之旅》一书出版近30年,收获了无数荣誉:是近30年来对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书籍,长期在各大新华书店和网上书店销量前十,被推荐为全国大中学生课外阅读量最多的文学书籍。

《文化之旅》之后,于先后出版了《中国语境》、《千年一景》、《旅人无国界》等一批优秀的文化散文作品,受到中国乃至整个中国阅读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这四本书基本上代表了余在大文化散文领域的最高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